快乐作文(882)——福建土楼

标签:
福建土楼 |
分类: 学生快乐作文 |
方哥作文教学语丝:
这是第三次写景文章,在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长城》、《颐和园》《七月的天山》。从课文中可以学到写好一篇参观游览的文章,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一是要努力把握住游览参观所见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内容要真实。怎样才能获得真实的内容呢?这得依靠观察。只有边参观游览边调动各种感官去全方位地观察,全方位地体验,才能把握住游览时所见到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貌的基本特点,也才能得到真实的内容。
二是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去写。游览一个地方,必然会观察到许多值得写的东西,如果此时不加选择,将观察所得平铺直叙地写出来,那么写成的只能是一篇“流水账”,这样文章就失去了吸引人的力量。
三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要有顺序,条理清楚,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写参观游览的文章,常用的有这样几种思路:
(1)移步换景法。用这种思路写游记类文章,作者犹如一位导游,按照脚步移动的先后顺序,写出一路上看到的各种景物,也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游遍全景。
(2)分类摹写法,也叫总分法。掌握了参观访问的材料之后,先给以分类,然后一项一项叙述、描摹。这种方法包括先总写后分写、先分写后总写及先总写后分写再总写三种。一般可以先总后分。总写部分一般担负着总体介绍、概括叙述的任务,而分写则既可以按方位分几部分写,也可以按时间分几个时段写,还可以按景物种类逐个来写。
另外写参观游览的文章,既要写景,又要抒情,要使笔下景与作者胸中情统一起来。人常说“触景生情”,我们游览一个地方总有不同于以往见闻的感触,所以,写游记或参观访问记,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使游记中的景与情统一起来,这样的文章才会景真情也真,真可谓“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福建土楼
今天是7月26日,我开始了厦门旅游的第一个景点-----南靖土楼。
经过3个多小时的乘车,终于来到了土楼景区。我们吃完了饭,便换了部车子向景区进发。
汽车奔驰在狭窄的山路上,耳边呼呼的山风鸣响,车过南靖云岭,满山遍野一派葱绿,大块大块的树林在半山云雾缠绕中起起伏伏。山岭下大片水田分割的山土中开始零星地冒出方方圆圆的建筑,恰似从地上长出来的`蘑菇。
不一会儿,来到了著名的田螺坑土楼群。从山顶的观景台俯视而下,三个圆形土楼一个椭圆形土楼围绕着一个方形土楼,依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排布,像一朵梅花般的开在大地的怀抱中。难怪当地人戏称它为“四菜一汤”,这比喻,真是恰如其分。我通过望远镜向土楼里看,只见5座土楼均为3
层土木结构,内通廊式,一层为厨房,二层大多为谷仓,三层为卧室。每家每户都挂着灯笼,一派喜气洋洋的场面。
紧接着,我们来到了裕昌楼又称作东倒西歪楼,我觉得很好奇想去探个究竟。我快速来到土楼前,发现土楼的外观并不歪斜。当我一脚踏进楼门,猛然看到全楼回廊的支柱左倾右斜。听导游介绍:最大的倾角达到15度,似乎只要一阵风吹过来,它们就会轰隆一声倒下。但是七百年多来,这座梁歪柱斜楼身正的神奇建筑,经历了无数地震的考验,裕昌楼就是这样,有惊无险,风雨不动安如山。
福建土楼
暑假,我和妈妈、妹妹等人来到了南靖,参观土楼。路上向导简老师就给我们介绍:土楼分布在龙岩、南靖、安溪一代。土楼有圆、方、椭圆、半月、交椅、雨伞、风车、八卦等形状,各具特色,各领风骚。尤其是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群。
车在山路上盘旋着,山上烟雾缭绕,时不时的让人感到冷。坐了一个多小时的车总算到了目的地,过了隧道我们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空气更加清新了。
我们先去书阳镇的田螺坑,据说田螺姑娘的故事就在这流传,我们在观景台上领略到了“四菜一汤。”瞧:我拍下的照片吧!四个圆形的土楼围着一个方形。
之后我们还去看了历经七百年风风雨雨的裕昌楼。裕昌楼也被人称为了东倒西歪楼。它是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土楼,共五层。主体是土做的。
进了土楼,我发现土楼的路是用圆圆的青鹅卵石铺成的,石子的表面很光滑。走廊是用很粗的杉木做成的'。
土楼里还住着很多人呢。他们在门口摆着许多纪念品做买卖,还有一些老人坐在自做的竹椅上纳凉。我还参观了他们的厨房,跟我们的大不一样。抬头仰望天空,土楼就像一口井,我们都像一只一只的井底之!
“土楼为什么历经几百年风风雨雨仍然不倒呢?”
我们还参观了好几处的土楼,各有各的特色。我们百看不厌。
接着我们来到了高山水乡——塔下村!塔下村位于书洋镇,不大的村子中间,这里有清澈的山间溪流,犹如玉带,蜿蜒在山坳里;沿河溪而建的土楼有方、有圆,坐落在河溪两岸。山村小屋层层叠加,错落有致;古桥架通两岸村落,走在溪边,仿佛游玩在“江南水乡”,忽然又在梦境;村后的山峰好比苏州的假山,更比假山雄壮!家门口的村民、嬉戏小童、懒洋洋的动物、河流里的小鱼等,游人好象走在油画里似的,流连忘返不归闹市!
山坡上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家庙——德远堂,始建于明朝,清乾隆25年重修。门前树立着历代功德、名人旗杆!褒扬了祖辈们重学和厚德的优良传统。畅游之余,不禁怀念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更有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山中”的超凡脱世感觉。
福建土楼
初六那一天,我们坐车来到高北土楼景区,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最为壮观与古老的`土楼王“承启楼”。承启楼高四层,内四圈,里里外外四百间,听导游讲,它的墙身就有1.8米宽,仅造墙身就花了八年之久,历经三代才建完。
原来造土楼那么不容易啊!走进土楼, 我发现下两层是没有窗户的,只有上面两层才有几排小小的窗户,觉得很奇怪,就问导游阿姨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土楼里的人是为了防止坏人来抢劫,不让他们从窗户爬进来才这样设计的。房子上两层是睡觉用的,下两层是生活和储存粮食的地方。听导游阿姨说这房子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啦。“哇,原来这土楼有这么久的历史啊!”
福建土楼
春节期间,我们全家一起自驾去福建。我们先去了福州,然后去了厦门,在厦门玩了两天以后,我们去了世界遗产——福建南靖土楼的田螺坑土楼群。
一大早,我们就开车出发了。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沿途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香蕉园。在刚听到土楼这个名字时,我有一个疑问:土楼难道都是用土做出来的吗?
3 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土楼。首先,我们去了“四菜一汤”土楼群,这个名字可形象了。因为,一共有四个圆的土楼和一个方的土楼,从高处往下看,四个圆的好像四盆菜,一个方的'好像一碗汤,所以叫做“四菜一汤”。在土楼里边的介绍上写着:土楼是用土、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做成的,墙厚一米五多,土楼可以抗震、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等等关于土楼的知识。原来土楼里边还有可以吃的糯米饭和红糖啊,哈哈,真有趣。
我还看到,土楼一般都是四层,第一层是厨房,第二层是仓库,第三第四层是卧室,每家都是每层各一间。有的土楼可以住三四十户人家,大的甚至可以住两百户人家呢。
我觉得造土楼的人们真厉害,能在高山上用土造楼呀!
(方哥提示:同学们,仔细读一读,小作者是否有游览顺序,而且条理清晰,是运用了移步换景法,还是用分类摹写法,在游览过程中把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把特点写具体,融入自己的情感,是不是景物描写转换自然,用上过渡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