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驽马方阵(169)——《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21-06-06 14:30:19)
标签: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

文化

分类: 团队活动足迹


《宝葫芦的秘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课件出示2:一只葫芦】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 今天,我们来学习《<</span>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 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2. 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张天翼(1906-1985),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南京,在杭州读完小学和初中,1925年秋到北京,次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等职。代表作有童话《大林与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他的童话在儿童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4567:字词】 妖怪 规矩 乖巧  撵上 脚丫 拽住 冲着 又瘦又长 烫着 溜开  幸福 舔手 向日葵 罢了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拽 绍”,前鼻音“撵 舔”,后鼻音“烫”。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音“chng”,组词“冲动”。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舔 瘦”。 “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撇。 “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 横折 横撇 捺。

 3)词语解释 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 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 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劈面:迎面,正对着脸。 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出示课件8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

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

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

 5.整体感知【出示课件9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

 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

 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    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出示课件10

“我姓王,叫王葆。” 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 (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

  “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

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

 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

(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

 1.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 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

 2.【课件出示14】“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 怎么奇妙了?

预设:

  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

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

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

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

 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

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

 预设: 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

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 (板书:宝葫芦使人们 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4.【课件出示15】“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

(二)学习第三部分: 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

【出示课件1617

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 “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2)帮助向日葵长高: “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   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

 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  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 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 2.作业 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内容 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 过上了好日子 要什么有什么 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 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 

教学反思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部编版第八册课文]

25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可是我先得介绍介绍自己:我姓王,叫王葆。我要讲的,正是我自己的一件事情,是我和宝葫芦的故事。   

   你们也许要问:“什么?宝葫芦?就是传说故事里的那种宝葫芦吗?”   

   不错,正是那种宝葫芦。   

   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你们瞧,我是一个少先队员,我也和你们一样,很爱听故事。   

   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每逢要求我干什么,就得给我讲个故事。这是我们的规矩。    

   “乖小葆,来,奶奶给你洗个脚。”奶奶总是一面撵我,一面招手。      

   “我不干,我怕烫。”我总是一面溜开,一面摆手。   

    “不烫啊。冷了好一会儿了。”   

    “那,我怕冷。”

   奶奶撵上了我,说洗脚水刚好不烫也不冷,非洗不可。   

    我只好让步。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爱洗就让你洗。你可得讲个故事。”就这么着,奶奶讲了个宝葫芦的故事。   

  “好小葆,别动!”奶奶刚给我洗了脚,忽然又提出一个新的要求来,“让我给你剪一剪……”  

   什么!剪脚指甲啊?那不行!我光着脚丫,一下地就跑。可是胳膊给奶奶拽住了。没有办法。  

  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那,非得讲故事。”于是奶奶又讲了一个——又是宝葫芦的故事。   

   我就这么着,从很小的时候起,听奶奶讲故事,一直听到我十来岁。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   

    不管张三也好,李四也好,一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   

    后来呢?后来不用说,他们全都过上了好日子。   

    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   

   一直到我长大了,有时候还想起它来。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楞,不知道要怎么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   

   我和同学们比赛种向日葵,我家里的那几棵长得又瘦又长,上面顶着一个小脑袋,可怜巴巴的样儿,比谁的也比不上。我就又想到了那个宝贝:“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可那只不过是幻想罢了。  

 可是我总还是要想到它。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