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驽马方阵(121)——《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0-01-06 11:08:59)
标签: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

教育

分类: 团队活动足迹

  

《王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古味,读出画面。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书写“戒、诸、竞、唯”,理解“多子折枝意思用自己的话故事。

3通过想象、朗读、表演,感悟王戒会观察、会思考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文文精练的特点。

【教学流程】

1.板书:道旁李。“道旁的意思是?(路边的李子

全课题;王不取。讲解:个会意字,一横一撇代表盾牌,古代的防守兵器戈是进攻兵器。戒就是古代兵器的总称。

2.回忆学过的想想的书写注意点。

老师范写并提醒:横画稍稍右上斜钩劲挺往下展;被围部分不拥挤,左下偏移重心稳。

3.简介王戎。王戎是1700多年前魏晋时期的一个名人。这篇古文写的就是他七时的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齐读课题)什么意思啊?(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猜猜看,为什么王戎不取道旁李呢?

4.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指名读,相机正音,提醒“竞”是后鼻音

6.全班齐读。

7.大家读得那么好,增加点难度,变成了繁体字,难再来读?

8.再增加难度。在古代,文章都是竖排版的,而且没看标点符号,你能读准吗?

9.从电视中,你们还注意到古人读书时,头部往往会怎样?(摇头晃脑)

10.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读一读。

11.指名读,师生评价。

板块二:讲讲故事,读懂读通

1.读着读着,我们发现这里讲了一个故事。结合注释,丹自己的话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2.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了,可以补充。

3.教学“诸”

1)听出来了吗?“诸小儿”的诸什么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许多。“竞走取之”就是争先恐后地去摘果子,可以推断出是许多小孩子。)

2)古代天子所封的各国国君统称——诸侯;“诸多”就表示许多;在座的各位可以说是“诸位”。

4.理解“多子折枝”。

1)李子成熟的季节到了,枝头挂满了果实。(课件出示图片)看着这样的情景、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光鲜红润,果实累累)

2)看着满树红艳艳的李子,我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压枝低。你能结合刚才的图片内容,做做小诗人,试着填一填吗?(道边李树果满枝,千个万个压枝低。道边李树果红艳,千颗万颗压枝低。)

3)果实挂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古文中就有一个四字短语,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能找到吗?(多子折枝)

5.在这篇小点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字是“之”再读读课文,看看三个“之”分别指什么。(第一个指“李子”,第二个指“王戎”,第三个指“树上的李子”。)

“之”在不同的地方代指不同的人或物,当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就能推断出“之”的意思。

板块三:再现场景,感悟形象

1.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哪里最有趣?(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展开想象孩子们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那么多红艳艳的果子,都想着去摘,他们会说什么,怎么做呢?

出示: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桂,一儿______,一儿,______一儿______

3.小组表演,师生评价。

4.采访:王戎,别的小朋友都去摘李子,你为什么站着不动啊(这棵李树长在路边,上面有那么多李子却没有人摘,那么李子必定是苦的)。

相机板书王戎思考推理的过程:人们喜欢吃李子→但李树多→人们不摘→此必苦李。

5.尝试推理:树在道旁而______,此必甜李。

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王戎真会观察,很会思考、推断。)

7.能通过朗读把诸儿的急切,王戎的淡定表现出来吗?读好“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戒不动”。

8.引读。人问之,自信答曰……人问之,不假思索答曰:……人问之,从容答曰:……取之,信然。

9全班摇头脑读,读出古味,读出画面。

10.尝试背诵。

板块四:仿写古文,当堂练习

1.孩子们,学着学着,我们对古文越来越有感觉了,咱们就来“小试牛刀”,可以续写一段文言文,也可以尝试用文言写写“放风筝”“踢足球”等乐事。

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依然

儿诧异:“为何?曰。

2.师生交流。

3.王戎七岁就这么会思考、会观察,成了名人。人一出名,故事就多了,《王戎观虎》就是其中的一个。请大家借助注释,读读《王戎观虎》,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出示:

王戎观虎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jin)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p)。我岿(ku)然不动,了(lio)无惧色。

注释:

断:砍断。

纵:任凭。

承间:趁机。

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岿然不动:稳稳站着不动。

4.学习生字。

1)竞,后鼻音,中间有一个“口”字,最初表示言语相争,后来有竞争、竞赛的意思。跟人家争、跟人家赛,都要用嘴巴说一说、辩一辩,所以中间是个口。

2)唯,口字旁加上一个“隹”,“只有”的意思。

3描写、展示、点评。

5.师生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