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真阅读(78)——文章自得方为贵

(2019-11-30 08:51:00)
标签:

文章自得方为贵

作者:方利民

分类: 方哥本真阅读


文章自得方为贵

 

   孩子小,自己还不能自理,也不会吃饭。

那时,我们父母,可以一调羹一调羹地喂给他吃。

孩子可能吃得津津有味,眉开眼笑。

等到七、八岁了,如果你这时也以同样方法对待他。

孩子要么是非常反感,皱着眉头,不想吃;要么就张其大嘴,坐享其成,拼命吃。

我之拙想:孩子有可能想,我不一定想吃你喂的食物,我自己有选择权,你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吃,我的吃法可以大口,可以细嚼!

但是,哪里有人一辈子可以坐享其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呢?

就算有,这样毫无自理能力的人有什么用呢?

只能是温室里的鲜花,平湖里的小舟,哪能经得起风吹雨打?哪能看得见波澜壮阔?

   联系我们成年人平常学习某一种技能,如游泳、开车等。如果教练只是一味地“喂”给你一些理论。你自己不经过摸索、内化、反复操练的话。你是不会游泳和开车的。如果就这样进行游泳和开车,那后果肯定不堪设想。

言归正传。我们的语文教学,我们有时是不是也“喂”得过多一些。

学生的自悟、内化、操练的机会少了一些。

“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

“自得”就是自觉学习、主动实践,自主探究。

只有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语文能力。

我们请看一个案例:《猫》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案例一]

  1、教师出示一段话(“蹭”、“小梅花”已打成别的颜色?)理解“蹭”,为什么不用“磨擦”等?写出了什么?

  2、“丰富多腔”是什么意思?教师指令:猫在××情况下,学生学猫叫……

  3、这说明了老舍先生喜爱猫,学生美读。

  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教学如何?

  [案例二]

  1、读读这一小节你读出了什么?(猫的温柔可亲、可爱……)

  2、在学生个性回答基础上,教师引导,从哪些字、词看出猫的这个特点?

  3、从学生回答中,从点解决“蹭”、“小梅花”、“丰富多腔”等词语教学。

                  “蹭”的教学

  ①换词比较:“蹭”可换成什么?哪个好?为什么?

  ②联系悟意:看来“蹭”虽然有磨擦之意,但不仅仅是磨擦,联系上下文读读,应该是怎么样的磨擦才是蹭?(轻轻的、温柔的、亲热的、客气的……)

  ③个性发散:轻轻、温柔、亲热地蹭着老舍爷爷的腿,小猫你在说什么?这一蹭中还蹭出了什么?

  (蹭出了友谊、蹭出了感情、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④美读体情:通过个性化的美读,加深对词的感性体悟。

                     “小梅花”教学

  ①明意:让学生明白小梅花其实写什么?

  ②悟妙:为什么要“小梅花”?(?虽是脚印,但喻梅花;爱猫之心,惜猫之情;呼之欲出,跃在纸上!)

  ③美读:读出喜爱之情。

                    “丰富多腔”的教学

  ①明意:让学生明白词语本义?

  ②联系:课文哪几个词具体写出了“丰富多腔”?(?声音时间:长短不同;声音大小:粗细各异;声音种类:变化多端。)

  ③想像:同学们闭眼想像一下猫丰富多腔的叫声,教师读文“长短……”(把具体学猫叫,变成文字的感悟和形象的想像,这才是语文课!)

  ④美读:读出这种“丰富多腔”!

  4、最后,个性美读这一小节,读出人爱猫,猫爱人,人猫和谐相处的境界。

[解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例二与教例一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学生自悟的机会多了,学生感悟的空间大了。

阅读文本是一个个性化感悟的过程,是每个学生个体与文本的言语对话的过程,心灵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

到了四年级应该放手让学生初读感知、自读自悟,悟出个性化理解,领悟文本言语的精妙。

这样的机会多了,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提高。

我们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点拔,是启发和暗示;并不是全盘给予和灌输。

我们要让学生放手跑一跑,即使摔倒了也不怕。

只有一种情况下,在学生“愤”“悱”状态下,(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状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

我们适当“喂”一下。

但前提是学生自己先要尝试。

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渔”而不是“鱼”。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

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抓鱼的方法,让其终身受用;不能只送给学生一条鱼,只够他吃一顿。

还是听听叶圣陶老先生的话:

“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学语文同学游泳一样,只学理论不管用,还要下到水里享自去实践,只有在实际生活中多写多练,才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

“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

 

  (已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