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崇福寺,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陈玉文、张丽华旅途见闻分享)

标签:
朔州崇福寺古代建筑佛教旅游文化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朔州崇福寺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
[2022年1月2日(周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寺]
图文/玉文丽华双行记
朔州崇福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城区东街北侧,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
崇福寺,创建于唐代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由唐代大将军、朔州人、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旨建造。到辽代,寺被改为林太师府衙,后又改为寺庙,取名林衙寺。
金代熙宗年间,寺庙扩建,大兴土木。金代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金朝海陵王完颜亮题额“崇福禅寺”一直至今。
崇福寺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崇福寺一进院,正面一座5楹大殿叫天王殿,也叫金刚殿,原来内供四大天王及两金刚,现塑像已无存,辟为文物展览室,用于不定期搞专题展览。
崇福寺的二进院,是一座面阔5间,进深3间的二层阁楼叫千佛阁。明代以前叫藏经楼,明代重修后阁内周设千尊佛像,遂更名千佛阁。千佛虽已不存,但名称沿用至今。
崇福寺的三进院是左右相对的两座均面宽5间的配殿,东边是文殊堂,原内供文殊菩萨和十八罗汉,西边是地藏堂,原内供地藏二正菩萨和十大阎君,现二堂塑像均无存,辟为文物陈列室。
崇福寺四进院便是崇福寺的主殿弥陀殿,面阔7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约937平方米,通高21米多,其中月台高约2米,大殿净高19米有余。
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是中国现存辽金时代三大佛殿之一(另外两座在大同和辽宁义县),也是寺院精华所在。弥陀殿的匾额、塑像、壁画、雕花门窗、脊饰琉璃被誉为“金代五绝”。
崇福寺的五进院,也是崇福寺最后一个殿——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
崇福寺除了上述辉煌的殿阁建筑外,还保存了木雕楼阁形佛龛,唐、辽、宋几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辽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刹也很引人注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