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尉迟敬德庙——中华第一门神(陈玉文、张丽华旅途见闻分享)

标签:
尉迟敬德庙中华第一门神朔州市朔城区旅游文化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朔州尉迟敬德庙——中华第一门神,尉迟恭的家庙
[2022年1月2日(周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广场]
图文/玉文丽华双行记
尉迟敬德庙位于朔州市朔城区崇福寺前广场东侧,与崇福寺隔街对望、互相辉映,崇福惜福福荫桑梓,敬德修德德泽生民。
敬德庙为仿辽金建筑,纯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两进院落,有山门、中殿(昭神殿)、正殿(忠武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内有塑像12尊,壁画390平方米,缅怀尉迟恭波澜壮阔、荣辱起伏的传奇一生。
庙前有两匹铜马是仿出土的唐三彩马俑造型以及昭陵六骏马的形象,按照真实马匹的1.3倍放大铸造的。
马的尾巴是绑起来的,这是为了防止前面马匹跑动时尾巴扫到后面马的眼睛或其他部位而引起马群失控。这一独特的造型只有唐朝才有,其他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
庙门匾额“尉迟敬德庙”,是姚奠中先生所书,姚老是中国近代国学奠基人章太炎先生的弟子。两旁的楹联“英名留天地,正气贯古今”由我国著名书法家吴三大先生所书。
进入山门是四尊彩色塑像,他们不是四大天王或四大护法等,只是盛唐时期的四位武士,没有具体的名称姓氏。
院子里有两座石碑,每座都是高5.8米、宽1.5米、厚57厘米。左边是兴建尉迟敬德庙的记事碑,上面的碑文是朔城区区委书记郭连厚撰文(由陕西咸阳书法协会副主席张延风先生书写)的。
右边是尉迟恭墓碑,是自1971年原墓碑出土以后昭陵博物馆为破例复制的一块。从右往左看上面写的篆书是“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鄂国忠武公之碑”。
碑文里很多地方都是空白没有文字的,这是因为现存昭陵博物馆的原墓碑历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很多地方的字迹都已模糊不清残缺不齐,清晰可见的字只有70多个不到80个,而现在所看到的这块则是经昭陵博物馆多方查证,将绝大多数碑文恢复后所复制刻写,共有3000多字,空缺的只有70多字,所以也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块字句完整的尉迟敬德墓碑。
忠武殿为重檐歇山顶,匾额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杨再春先生所写,楹联“遥制六奇力骋貔貅势,坐挥三略策蕴龙豹韬”则是由中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钟明善先生题写。
忠武殿主要供奉的是尉迟恭为一代大唐名将的武将形象,他一生忠勇刚烈、武艺高强,谥为“忠武”,这也是本座殿的名称由来。
进入殿内,中间一座高坐帅府、身披战甲、后放马槊的就是尉迟恭本人。左右两边是他的贴身侍卫,与他一起保卫着大唐的安宁。
这三尊塑像是采用民间传统工艺脱胎大漆的手法,表面仿铜效果铸造。这种工艺比起铜铸或泥塑,不容易生锈或开裂。
在塑像后面是一座巨大的纯红木屏风,高7米,宽10米,厚20厘米,中间颜色最深的为黑檀,周边的是花梨木,这是迄今为止全中国乃至于全东南亚最大的红木屏风,堪称一绝的。
后面的昭神殿屋顶是重檐庑殿顶,庑殿顶是古建屋顶中规格最高的,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的很多大殿屋顶就是庑殿顶。
昭神殿的匾额和楹联由杨再春先生所写。可以看出敬德庙不单是一所供奉尉迟恭的庙宇,还是许多现代书法精品的展览厅。
昭神殿主要供奉的尉迟恭成为一代中华门神之后的形象,尉迟恭是怎么成为门神的呢?传说太宗晚年的时候经常噩梦连连、夜不能寐,于是便召集近臣商议对策,尉迟恭与秦叔宝二人自荐为太宗守卫宫门。
神奇的是这一守还真的管用,太宗就没有做噩梦。连守数日之后太宗噩梦是不做了,可又体恤老臣年事已高,身上又战伤累累,一寻思便让阎立本在宫门上绘制他们二人同等大小的画像,想看看这样管不管用。说来也怪,效果和真人站那儿一样。
后来流传到民间,老百姓想皇帝乃九五之尊、真龙天子,他都用这两个人守卫门户,我们为什么不用呢?久而久之尉迟恭和秦叔宝被尊为民间驱鬼辟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
殿内中间身披绶带、手拿单鞭的就是尉迟恭。左边是窥基法师,他是尉迟恭的侄子俗名叫作尉迟弘道,窥基法师是玄奘的弟子,去世以后是与玄奘葬在一起的。
右边的是尉迟恭的儿子,他叫尉迟保龄。在尉迟恭身后我们是看两扇巨大的宫门,更生动地体现出他为门神的这一形象。而在古代地位等级是非常森严的,因宫门是皇帝所使等级最高,所以这里的门钉一共有九九八十一颗,左右两边的辅首均为鎏金虎头环。中间是一尊尉迟恭的小金身像。
别看他个儿小,可来历却不凡,在中国台湾尤其是台南一带,人们非常崇奉门神,当得知这里修建的敬德庙要落成开光时,中国台湾朋友不远万里专门定做了这尊小金身像赠送过来,内心深处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情愫在里面。所以这尊塑像虽小,可是意义非凡。筒幡和条幡全部都是苏绣,上面的纹饰均是纯手工缝制的。
尉迟恭(公元585—658年),享年74岁,朔州鄯阳人,字敬德,唐朝名将,官至右武候大将军,封鄂国公,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敬德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门神尉迟恭,在《旧唐书》及《资治通鉴》等史实古籍中均有记载。
尉迟恭在武德三年于介休归唐后,多次救秦王李世民于危难之际,特别是“玄武门之变”使他一举成为秦王李世民夺嫡的首功之臣,逝世后被敕陪葬昭陵。
为了修建敬德庙,朔城区与昭陵博物馆达成友好单位,昭陵博物馆特意复制赠送了尉迟敬德像碑,并在碑阴处专门刻写了尉迟恭与他妻子苏娬的家族简介。像碑上清楚地写着尉迟恭为朔州鄯阳。
我在敬德庙深深感到历史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