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图/文:叶子)

标签: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2019年11月4日天津南开区旅游文化杂谈 |
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内心一定是丰盈充足的,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可以把生活经营成一首诗,在苦闷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叶子题记
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
天津大学位于天津市区西南侧,紧邻南开大学,是一所全国名校。天大底蕴深厚,前身是国内最早的现代大学之一的北洋大学,如今校园内还有北洋大学的纪念亭。校内的老建筑也有很多,树木葱郁湖泊宽阔,环境清新优美。
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学校相连,天大的南门就是南开的北门。2019年11月初,叶子有幸到南开大学学习,在繁忙的学习之余,叶子利用午休时间,游览了与南开大学一墙之隔的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
中午的天大,静谧、空阔,沿着青年湖,行走在临湖一侧曲曲折折的鹅卵石辅路上,很是惬意。路两旁的枝叶间结满了喜人的海棠果,许多压弯了枝桠散落到了路边。站在湖边眺望着广阔的湖面,整个人也都畅快了起来。
天大内最主要的看点就是北洋大学纪念亭,从天大东门一进去就能看到,纪念亭和纪念广场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历史,也是很多游客都会拍照留影的地方。
校园内的青年湖、敬业湖等地是漫步的好地方,感觉傍晚时分在湖边看落日也应该不错。另外,校内有很多老建筑,点缀在树影婆娑之间,显得很有底蕴。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截至2018年,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7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天津,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沿用至今。
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国家教育部、天津市、国家海洋局共建高校,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重点建设大学,“卓越大学联盟”成员高校,“中欧工程教育平台”、“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合作高校,中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截至2018年,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占地总面积1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用房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有教职工472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
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
天津大学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堂”的高等学校。1899年,天津北洋大学堂的第一届学员毕业。
1900年元月,学堂颁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大学文凭。由于成绩最优,香港学员王宠惠成为“钦字第壹号”文凭获得者。北洋大学堂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在国内与哈佛、耶鲁齐名,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
北洋大学堂按照美国近代模式办学,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
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国立西北工学院(又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即天津大学)与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即东北大学)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城固县古路坝。
1941年10月,各届北洋校友就复校事宜进行了磋商,决定在呼吁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的同时,筹设私立北洋工学院,由全国北洋校友共同筹办。
同期,李书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系,并以北洋治学精神主持西京分院。
理工结合时期: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北洋广大师生校友提出了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的强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学在原校址正式开学复课。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
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天津大学设土木、水利、采矿、纺织、冶金、机械、电机、化工、地质、数学、物理共11个系。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
此后,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还有:抽调地质组参与组建北京地质学院,现为中国地质大学;抽调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为主体组建北京钢铁学院,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抽调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现为中国石油大学;抽调航空系并入清华大学航空学院,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抽调采矿系采煤组至中国矿业学院,现为中国矿业大学;抽调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至武汉水利学院(今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抽调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至武汉测绘学院(今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现为河北联合大学;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现为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现为天津科技大学;抽调电信系为主体组建北京邮电学院,现为北京邮电大学。
因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武汉大学部分院系、天津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均与北洋大学有较深的历史渊源。经过院系调整后,天津大学迁入南开区七里台新校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