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2019-10-30 07:27:52)
标签:

景泰黄河

羊皮筏子漂流记

2019年10月2日

景泰县龙湾村

旅游

人生很短,做一个有趣的人。一个有趣的人,内心一定是丰盈充足的,不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下都可以把生活经营成一首诗,在苦闷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叶子题记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

[2019102日(周三)景泰县龙湾村]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古称“革船”,俗称“排子”,也叫黄河羊筏子,因为它仅流传于黄河两岸而得名,是古代沿习至今的摆渡工具,大约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早年在黄河用于运输,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是黄河民俗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时光荏苒,羊皮筏子早已不是人们的出行必需品,但在旅游业风生水起的今天,乘筏人已不仅是贩卖瓜果蔬菜的货主,更多的是寻幽探奇的游客,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是黄河沿线旅游观光的一大亮点,羊皮筏子散发出愈加迷人的魅力。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甘肃省景泰县常生乡龙湾村以羊皮筏子多而闻名,据说村里家家户户都会做羊皮筏子,许多人还在这方面“身怀绝技”。来到景泰黄河水岸,怎能少得了体验原汁原味的羊皮筏子呢?九曲十八弯的黄河在景泰县的龙湾村犹如一位娇俏玲珑的少女,身姿曼妙,呈S型曲线走势。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为了游览黄河石林,我们来到了龙湾村渡口,在龙湾码头乘坐羊皮筏子。石林景观与黄河曲流山水相依,静中有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两种生态,一河两隔,对比强烈,绵延沙丘与河心洲遥遥相望。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坐在羊皮筏子上,游览沿岸山水美景的同时,也就到达了终点——黄河石林饮马河大峡谷的入口,全程约为3公里,路途虽然不算太远,但整个过程可以用跌宕起伏、心潮澎湃来形容。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黄河文化中羊皮筏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在筏上,筏在河中,两岸景致似巨幅画卷,在我们面前绵延开来,沿河风情尽收眼底,滔滔黄河水载着千年的沉重滚滚而去。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龙湾古水车:滔滔黄河水自西向东,奔流不息,而水车正如黄河母亲的珠瓒,千百年来在沿黄两岸,以其独有的风姿留传至今。自明嘉靖年间段续发明水车至今,几百年来世事苍桑,水车在原有引流灌溉的主要功能上,附加了丰富的旅游内涵。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唱着欢快的歌谣,沿河顺流直下,岸边古老的水车咿呀作响,筏子在风头浪尖上飞渡,剪出一道又一道风景。岸上凉亭里,几个老人正在弹唱众人帮腔,韵味悠长的歌声飘扬在水岸上空。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在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三四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千年筏子百年桥,万里黄河第一漂”,多少人醉倒在羊皮筏子的诗情画意当中,西北人家的筏子客豪饮一壶烈酒,沿着奔腾壮丽的黄河水漂流而过,岸边响起一曲曲涤荡人心的山歌对唱,让人们不禁心生好奇,羊皮筏子对于这里的老百姓究竟有着怎样的意义。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乘坐羊皮筏子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欣赏黄河石林峡谷的波澜壮阔,水的柔情与山的宏伟遥相呼应,羊皮筏子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新鲜的旅游体验,而是一段鲜活珍贵的时代记忆。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那滔滔黄河水波荡漾,我们坐在筏子上,低头就能看见黄河水从羊皮胎的空当中悠悠穿过,向下一伸手穿过木架子就能撩到凉凉的河水,更奇妙的是筏子随着水波荡漾晃晃悠悠,乘客却不会被水打湿。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顺水人乘筏,逆水筏乘人。”以前筏子工将客人摆渡到河对岸或者下游,就要用肩膀扛着筏子走到上游、或者对岸的上游,再划着筏子到达对岸。目前用于旅游的筏子工,都是用汽车或者快艇运输筏子到起点,尽管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大流量多批次的运转,筏子工还是十分辛苦的。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划羊皮筏子的水手被称为“筏子客”,他们都是有多年经验、深谙水性的老“把式”。过去做“筏子客”非常危险,是在刀口浪尖上讨营生,因此有很多讲究,比如不能说“破”、“沉”、“碰”、“没”、“断”等不吉利的字,首次出行还要挂红、放炮、焚香、祭奠河神。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以皮筏为渡需要高超的技巧:一要心细,二要胆大。上筏时要轻松自如,绝不可猛劲上跳。坐在筏上要紧抓木杆或绳索,遇浪可不能惊慌乱动,保持平衡自然会有惊无险。现在黄河的水情不像从前那样险恶,为了游客安全,羊皮筏子也只在比较浅的水域行驶,因此坐筏子的感觉也少了些惊心动魄。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简介:羊皮筏子,俗称排子,为黄河沿岸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也是一种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用羊皮做成。它由十几个气鼓鼓的山羊皮“浑脱”组成。古代劳动人民“缝革为囊”,充入空气,泅渡用。唐代以前,这种工具被称为“革囊”,到了宋代,皮囊是宰杀牛羊后掏空内脏的完整皮张,不再是缝合而成,故改名为“浑脱”。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浑做“全”解,脱即剥皮。人们最初是用单个的革囊或浑脱泅渡,后来为了安全和增大载重量,而将若干个浑脱相拼,上架木排,再绑以小绳,成为一个整体,即现在的“皮筏”。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中国以皮筏为渡由来已久,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筏子有大有小,最大的羊皮筏子由600多只羊皮袋扎成,小皮筏系用10多个羊皮袋扎成,适于短途运输,主要用于由郊区往市区送运瓜果蔬菜,渡送两岸行人等。50年代之前,在铁路尚未开通、公路交通又不便利的黄河上游地区,皮筏一直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据史载可查,自汉唐以来,上自青海,下自山东,黄河沿岸使用皮筏经久不衰,算来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甘肃皮筏历史因缺乏记载而难以确定,据《王进定》载,至少在320年前,兰州就大量使用皮筏用以渡河。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吹牛皮,渡黄河”是甘肃牛皮筏子又一新奇刺激的妙用。将渡河者装人牛皮袋中,充气扎口后,艄公爬在牛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只十几分钟便可将渡客送至黄河对岸,这种摆渡方式恐怕你闻所未闻。不过只要你愿意,也可不妨一试。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制作方法:皮筏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人们在屠宰时,剥下大个羊只的皮毛或整张牛皮,用盐水脱毛后以菜油涂抹四肢和脖项处,使之松软,再用细绳扎成袋状,留一小孔吹足气后封孔,以木板条将数个皮袋串绑起来,皮筏即告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首先要从羊颈部开口,慢慢滴,要将整个皮囫囵个儿褪下来,一点也不能破。 接下来的工序,要将羊皮脱毛,这个活夏天是不能干的,因为要烘干,还要放起来“捂”一阵子,夏天,天气热,不小心就会“捂”坏了。这些工序完成了,就要往里面吹进足够的气,它会鼓起来,最后要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接下来,就是要扎筏子了,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羊皮筏子体积小而轻,吃水浅,十分适宜在黄河航行,而且所有的部件都能拆开之后携带。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关于制作羊皮筏子还有一段顺口溜“窜死一只羊,剥下一张皮,捂掉一身毛,涮上一层油,曝晒一个月,吹上一口气,绑成一排排,可赛洋军舰,漂它几十年,逍遥似神仙。”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抗战时期,兰州一筏子客用羊皮筏子从四川广元运输汽油到重庆,这个轰动山城的故事,成为兰州百姓的美谈,并以“羊皮筏子赛军舰”美誉而载入史册。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现在,黄河边供游客乘坐的羊皮筏子一般都是用1314只皮胎采取前后4只中间5只或者前后5只中间4只的排列方式绑扎成的小筏子,重20多斤,能坐4-5个人。据说,从前最大的羊皮筏子有600只皮胎,并排捆扎在细木架上制成,载重量成倍增加,最多能达十余吨。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大筏子在黄河中抗急流能力强,而且既快又稳。这种由十几只或几十只筏子组成的“大船”,就是享誉黄河两岸的“羊皮筏子军舰”。据说现在一只羊皮筏子的制作成本在4-5万人民币左右,周期达半年之久。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制作羊皮筏子,需要很高的宰剥技巧,不能划破一点毛皮,如不小心将皮子捅破,这一张羊皮就算完了。在剥皮子时,十分谨慎,一般情况下很少用刀,而多用手去剥,用撕、压、拉、捶、捅等手法进行剥离。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从羊颈部开口,慢慢地将整张皮囫囵个儿褪下来,将剥下的羊皮脱毛后,吹气使皮胎膨胀,再灌入少量清油、食盐和水,然后把皮胎的头尾和四肢扎紧,经过晾晒的皮胎颜色黄褐透明,看上去像个鼓鼓的圆筒。用麻绳将坚硬的水曲柳木条捆一个方形的木框子,再横向绑上数根木条,把一只只皮胎顺次扎在木条下面,皮筏子就制成了。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羊皮筏子需要人用嘴吹气,使其胀满,故当地人见到有人夸海口,说大话,往往以“请你到黄河边上去”来讥讽,意思是让其去吹羊皮囊或牛皮囊,据考证,俗话“吹牛皮”就来源于此。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景泰黄河羊皮筏子漂流记(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