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什伦布寺——六大黄教寺院之一(图/文:叶子)

标签:
扎什伦布寺六大黄教寺院之一2009年10月2日西藏日喀则旅游 |
分类: 青藏高原行记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扎什伦布寺——六大黄教寺院之一
(2009年10月2日 西藏日喀则)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日喀则地区最大的寺庙,位于日喀则市城西的尼玛山东面山坡上。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全名为“扎什伦布白吉德钦曲唐结勒南巴杰瓦林”,意为“吉祥须弥聚福殊胜诸方州”。
扎什伦布寺为四世之后历代班禅驻锡之地。它与拉萨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合称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四大寺”。四大寺以及青海的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并列为格鲁派的“六大寺”。
扎什伦布寺是西藏佛教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也是全国著名的六大黄教寺院之一。为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徒弟,即一世根敦珠巴主持创建,始建于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经历代班禅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气势磅礴的建筑群。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什伦布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宫墙沿山势蜿蜒迤逦,周长3000 多米。寺内有经堂57间,房屋3600间,整个寺院依山坡而筑,背附高山,坐北地向阳,殿宇依次递接,疏密均衡,和谐对称。其建筑结构也深刻影响了其他藏传佛教建筑如内蒙古包头市的五当召。
主要建筑:该寺最宏伟的建筑是大弥勒殿和历世班禅灵塔殿,还有脱桑林、夏孜、吉康、阿巴四个札仓(经学院)。此外,时轮殿、印经院、汉佛堂等也颇具规模。
时轮殿的四壁书架上藏有许多古代藏文经典,供有宗喀巴及其上首弟子贾曹杰和克主杰的塑像。印经院藏有著名佛经和历世班禅传记的印版,其中以30多卷本的《宗喀巴传》最为有名,流传甚广。
大弥勒殿,位于寺院西侧,殿高30米,供奉1914年由九世班禅确吉尼玛主持铸造的弥勒坐像。弥勒坐像,总高26.2米,共享黄铜231400斤,黄金6700两,仅镶嵌佛像两眉,就用了大小钻石珍珠等1400多颗。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
历世班禅灵塔:扎什伦布寺的灵塔是历代班禅的舍利塔。扎什伦布寺里修建的班禅灵塔共有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禅灵塔祀殿被毁。1985年至1989年,十世班禅大师为五至九世班禅重新修建了一座合葬灵塔殿,取名叫"扎什南捷"(吉祥的天国)。四世班禅的灵塔,在七十年代重建在原五世班禅的灵殿里。一至三世班禅的灵塔祀殿没有修建在扎什伦布寺。一世班禅曾任甘丹寺第三任池巴(住持),圆寂后灵塔修建在甘丹寺。二、三世班禅生前任恩贡寺(今日喀则江当乡)池巴,圆寂后其灵塔均修建在恩贡寺。
扎什伦布寺的灵塔大小不一,塔身都饰有珍珠和玉石。每座灵塔都燃点数量不等的大小酥油灯,终年不熄。塔内藏有历世班禅的舍利肉身,以十世班禅的灵塔最为豪华。
曲康夏(四世班禅灵塔殿)。四世班禅罗桑曲吉(1567年--1662年)的灵塔十分豪华,这要归功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的重大贡献,扎什伦布寺初建成时,当时只有大经堂下面一层。规模不大,僧人也不算多,四世班禅时,大经堂扩建到三层,并修筑了其它经堂,这也是扎什伦布寺最大的一次扩建,它对于弘扬佛法,传教授义,扩大扎什影响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经过历 代班禅的扩建,才形成了眼下这样的规模。四世班禅活了94岁。由于他对扎什伦布寺 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僧徒们为纪念他,建造了这座豪华的灵塔殿堂。这座灵塔殿堂, 用了四年零一百三十天时间,于1666年建成,灵塔高11米,花费黄金2700余两 ,白银3.3万两,铜7.8万斤,绸缎9000余尺,此外,还有珊瑚、珍珠、玛瑙、松耳石等共7000多颗,色彩缤纷,荣耀华贵。
扎什南捷(五至九世班禅合葬灵塔殿)。"扎什南捷",从开工到1989年元月22日举行开光大典, 历时三年零八个月,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为33.17米,其中灵塔高度为11.52 米。塔身镏金以银皮包裹,遍镶珠宝,雕饰华美,造型庄严,塔内装饰也非常考究, 数目繁多。
五至九世班禅遗骨,分装在5个檀香木盒内,安放在灵塔的宝瓶里。灵塔正中安放着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铜像。大殿四周墙壁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的著名高僧 业绩的壁画。修建这灵塔,得到了中央以及西藏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十世班禅大师生前曾说:"扎什南捷的建成,是藏汉人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西藏广大僧俗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藏汉民族团结的象征"。
扎什伦布寺文物众多,其中"扎什南捷"金灵塔塔内装藏十分丰富,按照宗教仪轨,整个灵塔内装藏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装有青稞、小麦、大米、茶叶、盐、碱、各种干果和糖类、檀香木、各种药材、各种绸缎、金雕的马鞍、犀牛角、银宝、珠宝、大师袈裟和藏装。中层装有大藏经和格鲁派三大祖师的经典著作及历代班禅的经典著作、历代班禅经师的著作、贝叶经、金汁书写的佛经等。在塔的上层装有佛经和佛像。十世班禅大师的法体完好地安放在众生福田的中央,周围放置了各种宗教用品,如袈裟、唐卡、佛像、经书等。
释颂南捷(第十世班禅灵塔殿):"释颂南捷"是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大师生前是中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1989年元月28日,他在日喀则视察期间圆寂。为了表达人民群众对班禅大师的缅怀之情,在大师圆寂后的第三天,党中央国务院就决定在扎什伦布寺修建大师遗体灵塔祀殿,供人们瞻仰朝拜,缅怀他爱国爱教的业绩。经过多方实地勘察 ,论证和设计,1990年9月20日,举行了灵塔开工奠基。为建好灵塔祀殿,国家拨出 6424万元,黄金614公斤,白银275公斤。在工程进行中,社会各界人士和群众也积 极支持灵塔祀殿修建工作,参加义务劳动,自愿捐款捐物。历经三年时间,1993年9 月4日,第十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大师灵塔祀殿开光盛典在扎什伦布寺隆重举行。
错钦大殿(大经堂):步入寺院大门,呈现在眼前的最大的建筑物就是错钦大殿,为该寺最早建筑,历时十二年建成。错钦大殿门外是由回廊围成的院落,是寺院的讲经场,同时可容2000多人诵经。过去班禅大师经常在这里向全寺僧人讲经布道,也是僧人们进行宗教答辩的场地。
讲经场四壁,有石凿而成穴居于洞壁的佛教祖师,四大天王、十八罗汉和形态各异的一千尊佛 像和八十位佛教高僧及各种飞天仙女、菩萨。供奉的佛像除释迦牟尼佛及其大弟子外,两边柱上还刻有建寺人根敦主与四世班禅的立像;周围有宗喀巴师徒和八十位高僧造像等。
大经堂内,四十八根朱漆大柱遥相挺立,承托殿顶殿堂正中有班禅的宝座。大殿左侧,是公元1461年,在阿里古格王觉五扎蚌 资助下扩建的大佛堂,当中塑造了一尊高十一米的弥勒佛像,佛像面部形态慈善和蔼,端庄娴静,由尼泊尔工匠与藏族工匠共同完成。大殿堂右侧,是度母佛堂,里面安放着高两米的白度母铜像,两旁是泥塑的绿度母像。经堂里面是用喜马拉雅山麓的片岩铺成,整个环境弥漫着一种修行炼法的浓厚气氛。
大殿前部是大经堂,经堂的中央是班禅的宝座,经堂后面的三间佛殿,释迦牟尼殿居中,西侧是弥勒殿,东侧为度母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敦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
甲纳拉康,意为"汉佛堂",七世班禅时建造,是西藏其它寺院不曾多见的佛堂。佛堂内藏有珍贵文物多种,其中价值较高的要算悬挂在正殿“加纳拉康”内清乾隆皇帝身穿袈裟 ,手端法轮的大幅画像,像下立有道光皇帝的牌位,上写有"道光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文字。每逢皇上下诏,班禅接旨受封后要在皇帝牌位前叩首谢恩。汉佛堂偏殿,有一清朝驻藏大巨与班禅的会晤堂。
佛堂内珍藏着历代皇帝赠送班禅的永乐古瓷、金银酒盏、茶碗碟盘、玉石器皿、纺织品类 等诸多礼品。最早有唐代的九尊青铜佛像,相传是文成公主带进藏的。晚些的有元朝时期的一尊骑在野猪上面的赤身女度母铜像,还有清朝皇帝赐给班禅的一枚重16.5 斤,上镌汉、蒙、藏三种文字的金印。此外,还有宝石佛珠,封诰敕书、经卷等。汉佛堂内的文物,不言而喻地证明西藏地方与历代中央朝廷的隶属关系。
强巴佛殿,在扎什伦布寺西侧,有一座宏大殿宇,这就是强巴佛殿,藏文叫做强巴康。内有强巴大铜佛像一尊,最为引人注目。大殿建于1914年,由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主持修建。强巴佛殿是座五层大殿,下面还有两层回廊。殿高三十 米,建筑面积八百六十二平方米。佛殿全为石垒砌,接缝密实,庄严肃穆。整个佛殿分四大 阶梯状,层层收拢高出。每层顶角各卧雄师一尊。上部殿檐系缀铜铃,殿堂以铜柱金 顶而装饰,气势雄伟壮阔。强巴佛殿前,经幡高高矗立,直指云霄。强巴佛蹲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面部朝南,俯瞰着寺宇,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脚板长4.2米,手长3.2米,中指周长1.2米,耳长2.8 米,是巨型雕塑行列中的珍品,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铜塑佛像。铸造这尊佛像,由此间110个工匠,花费4年时间才完成。共耗黄金6700两、黄铜23万多斤。佛像眉宇间白 毫镶饰的大小钻石、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1400多颗,其它珍贵装饰为数更多。强巴佛就是汉地佛教的弥勒佛。在藏传佛教中,强巴佛是掌管未来的未来佛,所以很受信徒的重视。
"释颂南捷"大殿,总建筑面积为1933平方米,高35.25米。祀殿主体采用了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墙壁以花岗石砌筑,墙厚达1 .83米,达到八度设防要求。整个建筑以西藏古代宗教建筑风格为主,吸收了唐、清 建筑艺术特色和佛教灵塔建筑形式。祀殿由红色和棕色两大建筑部分组成,在殿的顶 端,覆盖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金顶。灵塔面积为253平方米,塔高11.55米,塔 身以金皮包裹,遍镶珠宝,共安放宝石袋818个,共24种珠宝6794个。
弥勒殿,藏语是"强巴康",建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所供弥勤佛像高11米,由藏尼工匠合作制成;两旁为根敦珠巴亲手塑的观音和文殊菩萨像,是扎什伦布寺最古老的塑像。
大弥勒殿内供奉1914年九世班禅吉尼玛主持铸造的鎏金青铜弥勒坐像,像高22.4米,莲座高3.8米,总高26.2米。造这座像时,用铜115000千克,黄金279千克,珍珠300余粒, 珊瑚、琥珀、松耳石等各种珍贵宝石1400多颗,仅大佛像的眉间,就镶嵌有特大钻石1颗,蚕头大的钻石30颗,珍珠和其他宝石60多颗,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坐像。
夏殿,殿中四世班禅灵塔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塔高11米,金银为底,银皮裹身,嵌有珠宝玉石等物,塔内放有四世班禅遗骨。寺内墙上的壁画主要以人物传记为主,有礼佛图,十八罗汉图等。
度母殿,位于寺院经堂后面三座佛殿东侧,三座佛殿中居中的是释迦牟尼殿,西侧是弥勒殿;释迦殿内供5米多高的释迦牟尼鎏金铜像,据说像体内有释迦舍利,还有宗咯巴的头发以及根珠巴的经师西绕森格的头盖骨。
度母殿藏语称卓玛康,供2米高的白度母铜像,两旁还有泥塑的绿度母像。“度母”是济世度难的观世音化身,为藏传佛教所崇拜。
历史沿革:扎什伦布寺的创建者是后来被追溯为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朱巴(1391 - 1474 年)。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根敦朱巴为纪念其圆寂的经师,聘请西藏、尼泊尔工匠,制作了一尊高 5 米 的释迦牟尼镏金铜像。像铸成后,根敦珠巴在后藏大贵族曲雄郎巴 ·索朗白桑和琼杰巴 · 索朗班觉的资助下,兴建扎什伦布寺供奉佛像。
开始寺院名为 " 岗坚典培 " ,意思是雪域兴佛寺。寺院于 1447 年藏历 9 月动工修建,一年后,第一座佛殿释迦牟尼殿建成。随后又兴建了供僧人修习、诵经的措钦大殿和供寺主起居的拉彰宫,以及一般的僧舍。到 1459 年,扎什伦布寺已初具规模,拥有大小佛堂 5 座,供奉佛像 12 尊,僧侣近 200 人。寺建成后,根敦朱巴任第一任法台,又陆续修建了密宗佛殿、大经院、展佛台,大小佛殿增至 7 座,供奉佛像达 53 尊,布于殿堂和讲经场四壁的彩绘、石刻佛像约 2000 尊。在寺内建立了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三大扎仓(僧院),住寺僧侣达 1600 余人,来源遍及后藏、阿里地区,以及境外的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扎什伦布寺成为格鲁派在后藏的根本道场。
从四世班禅起,历代班禅大师成为扎什伦布寺当然的法台,他们在任期内,都对寺院进行过修葺和扩建。建于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和机构有印经院、时轮扎仓、甲纳拉康(亦称汉佛堂)、强巴佛殿(未来佛殿)、伏魔大佛塔和佛殿、经堂、僧舍多座。自四世至九世班禅大师圆寂后,都曾建灵塔保存肉身,并建供放灵塔的金顶祀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建筑大部被毁。 1984 年,国家拨款重建。在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的主持下,五世至九世班禅的合葬灵塔和祀殿历时四年竣工,定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吉祥胜利之意)。
组织机构:格鲁派的寺院组织严密,制度完善,规定各寺必须由
现金名以上执事僧议决各项事宜,任何个人不得专断寺政。
组织机构的变化:18世纪,西藏地方出现两个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一是以达赖喇嘛为首的噶厦地方政府;一是以班禅喇嘛为首的堪布会议厅,管称堪厅。两者都归清朝政府直接领导。
三级组织:扎什伦布寺设有三级组织。最基层的一级为弥村,较大的弥村也称康村,是按僧人家乡的地域划分的。第一弥村约有100名僧侣,由其中资历最老者任长老并设执事委员会,管理一般事务。
若干弥村组成一个扎仓,各扎仓有自己的佛殿、僧侣和辖属的土地、牧场、房产,具有一定的独立笥。扎仓有显密之分,札寺的铁桑林、夏尔孜和吉康是研习显宗经典的扎仓,阿巴扎仓是密宗扎仓。
扎仓的主持人藏语称作堪布,一般须由考取"格西"学们的喇嘛,并经西藏地方政府任命才能充当。堪布主管该扎仓的行政、教务和财务,任期三年,期满退职后仍留在扎仓内,享有一定的荣誉,并可依年资候升。堪布以下有辅佐堪布的拉彰强佐一人,以及管理扎仓产业、接待施主、负责对外联络的强佑数人。还设格贵(俗称铁棒喇嘛)一人,负责约束僧众纪律,惩治犯戒僧人,处理纠纷。此外,政治家负责领诵经文的翁哉和主管僧众学经、辩经和学位考试的雄来巴。
管理全寺的最高一级机构是喇吉,由首席委员一人和若干名委员组成,下设分管寺院庄园、财产、财务等僧官数名,格贵二人,翁哉一人。
旅游资源
展佛节:展佛台位于扎什伦布寺的东北部,由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为纪念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盘而建,后经四世班禅洛桑曲吉进行了大的修建,建成于1468年。每年藏历5月15日前后三天,在扎什伦布寺举行隆重的展佛活动,将原来佛(无量光佛)、当下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强巴佛)这三大幅刺绣佛像展挂在高32米、台底宽42.5米、上宽38米、厚3.5米的展佛台的向阳面壁上,僧众和信教群众要顶礼膜拜,敬上哈达,磕头祈求佛祖祛灾降吉,使人间安乐如恒。扎寺的展佛台,西藏黄教各大寺院绝无仅有,其为扎寺一大特点。
其他:在扎什伦布寺还有一大景观,那就是众多无主的狗皆聚集于此,据说这是放生狗,在西藏的许多寺庙都能看见放生羊、放生鸡等。它们悠闲地晒着太阳,与人和平相处。扎什伦布寺的壁画也很有特色,其形式变化万千,色彩鲜艳夺目,用笔细腻工谨,是佛教艺术的又一杰作。
旅游提示:注意高原反应的预防,建议服用或上高原前一周开始服用红景天。扎什伦布寺很大,走马观花似的闲逛,不一定会看得出什么,有时在角落里,倒可能有不少发现。在寺庙内,很多地方都上锁,可以找那里的僧人开锁。(虽然不一定能成功,但值得一试!)寺庙门口有一整条买卖街,但只在晚上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