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印象(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2018年10月4日江西景德镇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印象
(2018年10月4日 江西景德镇)
有这么一段话形容景德镇:从没有这样一座城,可以因为一项手工艺而活色生香1000年。也许当宋真宗决定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这座制瓷小镇的时候开始,景德镇与陶瓷便签下了千年契约,开始了千年恋爱。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是全省唯一一家座落在城市中心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集中再现了瓷都景德镇千年制瓷历史,被人们誉为最具中华神韵的陶瓷文化景区。
景区的售票处前,摆着多个大号青花瓷的花盆,内栽花树。服务处内电视播放厅,顶上的一组吊灯的灯罩也是青花瓷的。
一到景区的大门,所有的瓷元素就扑面而来,门边是一座烟筒,那一定象征着烧瓷的窑的,接着是一条“访瓷古道”,墙头摆满了瓷瓶,路的两边是一垛垛的柴,也象征着烧窑吧。
景区的面积颇大,到处是由瓷的元素构成,指路牌是瓷烧成,路是瓷片铺成,总之,走进了瓷的世界。
进景区大门后,各景点都有瓷制的路牌指示方向。左手边是陶瓷民俗展示区,首先看到的是清代建筑群清园,穿过瓷碑长廊,走到尽头是明代建筑群明闾。瓷碑长廊西侧是瓷音水榭(水上戏台),可以看免费的瓷乐演奏,所用乐器都是陶瓷做的。
右手边是历史古窑展示区,首先看到风火仙师庙,供奉着明代万历年间为烧窑而献身的童宾,后人尊他为窑神。
再往里便是这个区域的重头戏——各个时代的古窑,你可以依次看到清代镇窑、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
在手工制瓷作坊,拉坯、印坯、利坯、画胚、施釉等繁复的程序和师傅们娴熟的技艺令人惊叹。在飞旋的辘轳车上,只见师傅双手蘸水将泥团包紧,缓缓向上捧起又压下,如此反复几次,手随泥转,泥随手变,随着师傅手的变换,一只碗一只盘或者一个葫芦的粗坯就出来了,让你疑心师傅是不是个魔术师。
花几块钱喝一碗窑工茶,和窑工师傅聊聊天,能知道很多瓷器和古窑的故事,茶还可以续杯。
景区的一些作坊内还可以付费参与陶瓷制作,亲手DIY一件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
景区清代镇窑是景德镇清代蛋形窑的唯一遗存。2009年重新修复镇窑窑炉,10月份国际瓷博会期间成功复烧,荣获“世界上最大的柴烧瓷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除清代镇窑外景区用从近及远、寻根溯源的方法,2010—2012年逐年复建并复烧了历代典型瓷窑,包括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和宋代龙窑。
2013—2014年复建复烧景德镇明清御窑六式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和匣窑)。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专题拍摄了纪录片。
景区清代制瓷作坊群和镇窑窑房,聚集了200多名老艺人进行传统制瓷生产,其传统制瓷工艺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荣获金奖。
区发挥传统瓷器的釉彩和品质特点,创制了各式瓷乐器,由20多名专业演员组成的瓷乐团使用这些瓷乐器可以演奏中外名曲和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乐曲。
每天固定时间,在“古窑民俗陶瓷历史博物馆”的水榭边,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瓷乐表演。
2000年,时任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同志听完瓷乐后,欣然题词“奇瓷神韵”。近年来,瓷乐团先后赴日本、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所到之处,均受到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