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蔚县暖泉三堡之——中小堡(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蔚县暖泉三堡中小堡2018年6月18日河北蔚县旅游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蔚县暖泉三堡之——中小堡
(2018年6月18日 河北蔚县暖泉镇)
明代北京西北方用于抵御蒙古侵扰的长城有内外两层,紫荆、倒马是都是内长城关隘,蔚州位于二关之西北,是二关的屏障。在明代,如果说京师之安危系于紫荆、倒马二关,那么紫荆、倒马二关之安危系于蔚州,而蔚州之安危则与暖泉古镇紧密相连。
蔚县的地形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南部和北部都是山区,是山西恒山向西延伸的余脉,中部是由壶流河冲积成的盆地,两条山脉在盆地西部逐渐合拢成一道狭隘的山口,暖泉古镇就坐落在这个山口上,从这个山口向西就是雁北高原,游牧民族的无数次侵扰都是最先由雁北开始的。而蒙古骑兵一旦从暖泉这个山口突破,就会一举通过壶流河盆地进击紫荆关。
暖泉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是一个军事要塞。小小的暖泉镇上连修北官堡、西古堡和中小堡三个互为犄角的城堡,形成所谓“三堡六巷十八庄”。
三堡互成犄角之势,西古堡与中小堡都位于暖泉镇西南部,并排坐落在壶流河北岸的河滩地上,西古堡在西,中小堡在东,其间仅一巷之隔;北官堡则位于镇东北部,与中小堡之间相距大约500米。
三堡构成了古镇的骨架,它们建筑在从雁北通往壶流河盆地乃至华北平原的古道之上,一旦战事爆发,三堡可互相支援、配合作战。可见其军事意义重大。
三堡中西古堡与北官堡规模较大,均呈200多米的正方形,堡内有居民200户左右。中小堡规模较小,呈一南北长约150米、东西宽约50米的矩形,堡内居民不到100户,其内也无引人注目的建筑和工程,目前该堡堡墙损毁很严重,大半已无存,只留一较小的堡门比较完整。
中小堡位于暖泉书院偏西几百米处,始建于明代,是暖泉镇三个堡子中最小的一个,是为了驻军屯兵而建,堡墙黄土夯筑,环绕四周,堡内处处可见当时遗留的民居和街道。2016年11月中小堡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堡门口有个观音庙,观音庙前的一颗古柳树,据说被称为京西第一观音柳。堡内现存较高规模的古民居18处,堡内环境优雅,与逢源池水相依,泉水两侧百年古柳成荫,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美誉,被称为“江南古堡”。
中小堡是暖泉镇商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堡外一条街就是现在去暖泉镇中心广场的那条街,分布着许多老门市,包括当铺、染坊、酱菜房、古玩店等。
中小堡、北官堡都是向公众敞开的,不收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