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州古城玉皇阁的壁画艺术(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蔚州古城玉皇阁壁画艺术2018年6月17日河北蔚县旅游 |
分类: 属于我们的古镇慢时光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蔚州古城玉皇阁的壁画艺术
(2018年6月17日 河北蔚县)
蔚县所遗存的寺、观、庙中皆有壁画,蔚县的壁画艺术承载着我们的民族精神、风俗信仰及内涵情趣,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数量较多且相对集中,在国内非常罕见,很多学者、专家都不可思议。
蔚县壁画多采用传统的工笔重彩的绘画手法,兼用沥粉贴金的工艺来表现金属的质地,使画面有强烈的立体感和装饰美感,线条匀细柔韧,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画面中人物比例适度,形象组合得体,反映了当年画师娴熟的绘画技艺和水平。画面构图严谨,颜色多来自于矿物颜料,有朱砂、石青、石绿等,由于它们的稳定性好,现在依然鲜明艳丽,为研究我国宗教史、民俗文化史以及美术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现存最早为辽代壁画,以元明清壁画居多,内容题材广泛,上至天庭地府,神话传说,戏曲故事,下至黎民百姓日常生活,可以说是蔚县的《清明上河图》,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壁画色彩依旧鲜艳,线条流畅,人物表情栩栩如生,跃然壁上,有呼之欲出之感,足见当时画家艺术水准之高!
在蔚州古城玉皇阁大殿内,正面(北面)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塑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五元大帝及王母娘娘。
东西北三壁上绘制有大型人物壁画“封神图”,东西壁画各长7.4米,高2.5米;北壁画长12.8米,高2.5米。
东西两壁上绘有“三十六雷公”。帝王威严,雷公狰狞,侍者秀目,场面宏大,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走进蔚州古城玉皇阁大殿,我们一边欣赏着美丽绝伦的古代壁画,一边体会着古代能工巧匠的艺术杰作,聆听着壁画的故事传说,仿佛能与古人对话。
玉皇阁简介
玉皇阁,明代称靖边楼,又称玉皇飞阁,乃安靖边防之楼。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蔚州卫指挥史周房将蔚州土城改建为砖城,城周七里十三步,城高四丈,辟东、西、南三门,东为安定门,南为景仙门,西为清远门,惟北城墙未开城门,而建有玉皇阁一座,与三门遥相对峙。
据《蔚州志》记载,昔日蔚州城垣有楼阁24座,独此楼最为弘整高峻,雄伟壮观。玉皇阁本是供奉玉皇大帝的神庙,而蔚州城的玉皇阁名为敬奉玉皇大帝,实则为防备外来之敌。它作为蔚州铁城之一角,与东西南三门之三楼并峙,成为蔚州古城的屏藩,起着了望敌情、防御外侮的重要作用。
蔚州城不设北门铺路。这与明初防御元朝残余势力骚扰的大形势相适应。登临玉皇阁可凭槛眺望塞外大好风光,为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玉皇阁坐北朝南,高峻而雄伟,总面积2022.3平方米,整组建筑分上下两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为天王殿、二道门、玉皇阁大殿。
下院天王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东西正禅房各三间,东西下禅房各三间,系硬山布瓦顶。脊檩下题“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孟冬朔月旦元吉创立” 的题字。
天王殿东西两侧各有小式硬山布瓦顶角门一座,由此可进达上院。由十八级石砌台阶跨入小门为上院。
小门两侧左为钟楼,右为鼓楼,建筑格式均为重檐歇山布瓦顶,整座建筑木架油饰彩绘,基本是“和玺”、“苏式”图样。
上院正面是玉皇阁大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为三重檐歇山琉璃瓦顶。殿内正面为玉皇大帝塑像,两侧墙壁上为洞神壁画,大殿用柱36根,柱上有精美的斗拱。玉皇阁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外观三层,实为两层。
大殿正脊为琉璃花脊,两端砌盘龙大吻,脊上为琉璃八仙人,边脊砌大吻跑兽,四角脊梢装有兽头,下悬铁铎,微风吹拂丁当作响,气势非凡。
大殿外观三层,实为二层,在第二层楼阁的中间又向四外兀突一檐,下设游廊一周,游人顺游廊四顾,北俯壶流河迤逦如带,南眺翠屏山云雾环绕,西顾则山明水秀,东望则村落疏密,山川阡陌,尽收眼底。
梁上钉有长方形木匾三块,分别为:康熙廿二年,乾隆廿九年,光绪廿三年重修匾。
大殿前檐廊下林立着石碑八幢,其中明、清重修碑七幢,分别为:明朝万历四十二年,康熙五十八年,乾隆四十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光绪廿三年(两块),道光廿五后重修碑记。另有明嘉靖廿二年山西右参议苏志皋题《天仙子》词碑一通。
从此阁重修次数之多,可见对其重视之程度,亦可见其历史文物价值之高。
玉皇阁建造至今已数百年,历经风雨剥蚀,战乱兵灾,几经修建重建,依然完整地矗立于高高的城垣之上,现存仍为明代建筑风格,表现出了古代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是研究明初建筑艺术的重要实例。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看到的上阁楼正中悬饰的“玉皇阁”横匾,是原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苏同志于1983年回蔚县题写的,下阁楼正中悬挂有蔚县书法名人班开明1983年书写的“靖边楼”横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