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小五台山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小五台山金河寺悬空庵塔群2018年6月16日河北蔚县旅游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河北小五台山金河寺悬空庵塔群
(2018年6月16日 河北蔚县)
河北省蔚县金河寺悬空庵塔群,也称金河口塔林、小五台塔林,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金河口森林公园(风景区)金河寺遗址附近,年代为元、明,是历代高僧万年寿藏,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河寺悬空庵塔群包括南、北塔林。过金河寺沿金河向南,金河之东有南塔林,仅存一灵骨塔——“无边禅师灵塔”至今仍巍然屹立。塔身刻梵文。为一座六角实心密檐塔,高约6米,塔身第一层较高,南北设盲窗。顶端六面各雕“南无阿弥陀佛”汉字,枋上为砖雕四铺作斗拱,其上为密檐三层,为明代建筑。
金河寺在历史上准提派兴盛,被一些国内外学者称为准提宗派的发源圣地。辽代显宗密宗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区域。明清时为禅宗临济正宗的重要传播地。
北台之上称北塔林,位于距金河寺约500米的一座小山上,是历代高僧的万年寿藏,原有72座灵骨塔(据传说是有72座明塔,72座暗塔),因自然破坏,今仅存四座,高低错落,自然分布于山巅,山阳等处。
1.
塔铭为赐进士及第、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燕国使副总裁,翰林院大学士,永新刘定之撰写,“台山之阳,悬空之旁,择以佳域,为师寿藏,群峰环拱,金水苍茫,樊然秀气,胤后蕃昌,宿善既备,续焰生光,永昭名德,万古传扬。梵教隆显,斯塔莹煌”。此塔历经五百多年风雨战乱,至今仍屹立在金河高山之阳,也算一个奇迹。
塔身刻梵文准提咒和六字大明咒,以及碑头上的“翁阿轰”的标志,这里曾是显密圆通的道场。塔身还刻有元代八思巴铭文,对研究元代佛学有重要的价值。塔林之东为悬空庵旧址,已圯毁。
3.
4.
小五台山的禅宗文化
小五台山位于张家口市东南部,跨蔚县、涿鹿两县。因有东、西、南、北、中五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省的五台山,因此而得名小五台山。
在小五台山北麓,涿鹿县与蔚县交界处,有一个奇异壮丽的峡谷,这就是金河口峪。因河底岩石为金黄色,在清澈碧透的流水衬映下金光灿烂,所以被称为“金河”。
小五台山不仅以绚丽的山地风光引人入胜,更有禅宗文化的千年积淀。随着历代帝王的重建,高僧懿行,形成了小五台山灿烂的佛教文化,遗留了大量的古遗址、古寺庙、古摩崖、古石窟、古塔、古碑等,是历代佛教兴衰的见证。
旧时的小五台山亦称为东五台山,相传当年文殊菩萨出家修佛,被这里恢宏的山势,茂盛的植被,淳朴的民风所吸引,选址台山,筑庙参禅,普渡众生。
然而地处太行山、恒山、燕山交汇地段的小五台山地质运动频繁,山路隘险,寺庙的建设和香客往来都异常艰辛,文殊菩萨痛定思痛,下决心移居地势平缓的西五台山大兴佛事。
尽管如此,佛教文化还是在涿蔚大地蔓延开来,这主要仰仗于明代三位临济宗(禅宗的分支)佛教高僧(第二十四代资中政公禅师、第二十六代自然法师及其门徒成显大师)谒贤募贵,设坛布道,弘扬佛法。他们所建造的金河寺、法云寺以及后来的铁林寺历日旷久,终因自然灾难和纷飞战火毁于一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