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偏关白龙殿云空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白龙殿云空禅寺2018年4月30日山西偏关旅游文化 |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山西偏关白龙殿云空禅寺
(2018年4月30日
山西偏关)
白龙殿,原名“云空禅寺”又称云空寺,位于偏关县城西北五里白龙殿村,靠东山洼里,是国家二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院坐北朝南,置于崖石腰间,背靠悬崖石壁、三面群山环抱,山顶烽火墩台耸立、祥云飘绕,寺前幽谷清泉、翠涌峰峦,是偏关最为秀丽的寺院,也是偏关在“文革”中幸存最为完整的庙宇。
门额石匾刻有“云空禅寺”,山门东西两侧各有八海僧窑三间,山门内东西各有门洞一孔,可通僧窑,进山门有台阶十六踏,直通寺院。
山门顶上间前建有抱厅门楼一座,卷棚歇山顶,灰色简瓦、板瓦布顶,有糟柱六根,门楼内有吕祖塑像,门柱两侧刻有:“施药济生灵显赫,阐上谈玄天外仙”对联。
山门顶向内有韦驼护法殿,院内正殿三间 (是砖石假木结构建筑)。砖券八海窑洞,窑顶做成木结构的硬山顶,花硫璃脊兽,光彩夺目,两侧有耳窑各一,西为观音洞,东为十八罗汉洞,东有配房三间,昔为知客所居,西有配窑三间,昔为长工所住,东跨小院一处,建有正窑二间,为僧客炊事伙房,向南有跨院大门。寺院之南门楼两侧,各有南北开窗八海窑两间,为当时方丈和尚所居。
入正殿,佛坛上塑三代身佛像六尊,侍女两尊,东西佛坛上各塑佛像六尊,佛像面容慈善,眼部较平,衣饰纹细流畅,层次清楚,虽形态各异,但面容基本一致。正阁上,东西山墙和正顶上,均有各种悬塑,绚丽多彩。四天王神意逼真感人,整个塑像保护基本完好。殿门两侧壁画两幅,水墨素彩,线条流畅,为陈奇、郑伦肖像,栩栩如生,别开生面。
东两间洞阁内分别供奉着弥勒佛和关帝塑像。寺庙东北角窑洞内还供奉着儒道等三位先祖。
寺南院除三亩大的开阔地外,便是悬崖绝壁。现存楼阁殿堂洞28间,寺前戏台旧址上新建戏台一座,与山门相对,戏台左旁有石窑三孔,山门为砖砌窑洞一间。
该寺山门为二层窑阁共建,底层为面阔7间青石窑洞,二层正中为面阔1间木结构楼阁一座,楼阁东现存青石窑洞2间。
上院正大殿为面阔3间进深1间,殿外窑式窗棂门面、殿内木梁结构、瓦檐式层顶,正殿两旁均有洞窟式配殿,西为“观音洞”供奉观世音菩萨及十八罗汉。
东两间洞阁内分别供奉着弥勒佛和关帝塑像。寺庙东北角窑洞内还供奉着儒道等三位先祖。
院内留有碑记三通,各有其叙,一为康熙四十九年重修碑记,二为清乾隆隆十四牢重修碑记,三为光绪八年重修碑记。总其记载,说寺建于明初,相沿数百载,几经增筑,屡事缮修。殿前石沟内石沼数十,相传有龙兴焉。旧县志十景载“石沼兴龙”即指此地。
春眺云空寺宛若画境,花香鸟语、林泉衬映;夏朝古刹山果遍地、进香拜佛者络绎不绝;秋临庙宇古柏参天、清风泉韵、风景绝佳;冬来寺院纵石横垒、唯显红墙一处。
二十一世纪末,在文物盗窃犯的疯狂蹉蹂下,供台上部分硕大佛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壁柱上的悬塑由于高悬空中、取之不便再加上认识因素滞后使悬塑幸免一劫。
目前,寺内补塑后的佛像依然栩栩如生、面部饱满。特别是正殿墙壁上、梁柱上幸存下的悬塑更具特色、巧夺天工。墙壁上悬塑的祥云莲花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梁柱上悬塑的佛像威武庄严、精致雄壮更胜一筹。这些悬塑成为该寺院最大的看点,也是研究古代佛像雕塑艺术的宝贵资料。
据云空寺清代重修碑记记载:“自古崇寺晋西北之名寺云空寺距城六里,寺院坐落群山环抱、古柏参天、轩宇楼阁因势而建;殿堂巍峨、圣像庄严,大雄宝殿内悬塑祥云莲花堪称晋北一绝;寺前危岩幽谷,半壁挂有窟寺两孔。”
据县志载:“此为石沼兴龙此胜地,佳境林泉幽壑、花果飘香;山脉、墩台龙幡虎踞,大自然美景浑然天成;信男善女、游客不绝。明初至今,明天顺、嘉靖,清康熙、光绪,民国年间几经修缮。
站在山顶回看白龙殿全景,庙廓绿树环抱,还有那栩栩如生的三面观音雕像,使我感到如坐云端,遨游于仙境,无限快活。
寺院周围,那连绵不绝的山峦,拥抱着这片宁静,使人心旷神怡。伴随着白龙殿悠悠的钟声,心中那份释然的情怀向小城蔓延,于是一切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