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丽华的旅行博客
张丽华的旅行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318
  • 关注人气:2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2018-03-23 07:09:22)
标签:

普昭禅寺

绍兴柯岩

2018年

春节假期

旅游

分类: 中国宗教文化之旅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

(2018年2月20日 绍兴柯岩)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圆善园”景区位于石佛景区东侧,紧贴柯山,依山而起,曲折延伸,占地25000平方米,是一大新景观,由古采石表现场、普照寺、手印山、龙腰池等景点组成,是展现古越石文化、宗教文化的游览场所。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普照禅寺向为浙东名刹,兴盛于唐代,原名“大佛寺”、“柯山寺”。柯山石佛景观形成于隋唐,而柯山石佛寺更名为普照寺,则为明万历年间。旧寺倒塌,副使黄猷吉发起重修。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自明而清而民国,至当代,普照寺倒了又修,修了又倒。1996年重建的普照寺,移址百米外于山坡之上,规模空前,内涵之丰富非旧寺所能相比,已自成柯岩一景。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普照禅寺总建筑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仿唐建筑,由山门、钟楼、财神殿、弥勒殿和佛殿组成,依山就势,曲折延伸。其中佛殿占地1000平方米,高25米,独创重檐结构,屋檐挑出4米(九铺作),象展翅欲飞的雄鹰,翘首于柯山。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祥云瑞霭,山岚水气,文化积淀,历史故事,使得普照禅寺香火鼎盛,人气极旺。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青蛇洞:位于普照禅寺内,进入山门8米处,就能见到如同一条大蛇贴着石壁欲爬不爬、欲进不进的山洞。这里有一个与白蛇传神话相似的故事,青蛇为救助白蛇,曾在柯岩的这个石洞里苦练功夫以求报仇,所以,青蛇头始终朝着西北方,就是杭州雷峰塔的方向。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财神殿:过了“青蛇洞”向右,沿青石板铺就石阶拾级而上,便是财神殿。这里的财神殿似乎有点不合情理,但恰恰正是这点不合情理,证明柯岩一直是儒、道、佛“三教”聚盛之地。一般的财神殿供奉的都是赵公元帅,而柯岩的财神殿内却是范蠡的造像。占地250平方米的财神殿,高8米,为单檐唐式结构,范蠡的造像则高2.8米。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据《史记·越世家》记载:作为句践兴越灭吴主要功臣的范蠡,在帮助句践完成复国大业后,不顾句践要与他“分国而有之”,激流勇退,“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从事农耕和商业活动。到陶地,“以为此天下之中,交易有无之路通”,于是,“复约要(邀)父子耕畜,废居,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居无何,则致赀累巨万”,世称陶朱公。范蠡经商致富,家财上亿,被称为“中华商祖”。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发财后的范蠡,思念越国之情日甚,晚年的他对小儿子说,等他死后在越国给他择一地塑像。范蠡死后,他的小儿子为他守丧三年后,带着父亲的衣冠寻觅到了越地,一天夜宿柯岩,梦见父亲托梦对他说:宝地在此,何必远寻。于是,范蠡的儿子就在普照禅寺边择地造像,并葬父亲的衣冠在此,用一年的功夫镌刻成了范蠡之像。至唐朝,这里的财神庙声名极隆,长江流域的商人都要前来朝拜,绍兴本地的经商学艺者,更是每年都要虔诚地来此拜上一拜,献上一柱香。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钟楼:与财神殿遥遥相对的是钟楼。钟楼高13米,内有古铜钟重达6吨。禅寺古钟素来为柯岩一景,唐、宋时候,悠扬的钟声曾经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善男信女。相传,普照禅寺的古钟大有来历。古时候,有一个四空和尚云游到这里,看中了这片山水,便化缘结庐,当他一锹一锹挖地基时,便有红光映射,再挖,嗡嗡声不绝于耳。最后,出土了一块黑乎乎的陨石,撞之则声音激越,扣之则声音清丽。四空化了整整三年时间,将陨石溶化打造成了一口钟,安在小楼的高处。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这真是一口宝钟,每当大潮汐到来,或在民间发生火灾,宝钟会不撞自鸣。四空和尚的寺院因此称为宝钟寺。四空和尚死后,曾在宝钟寺石壁上留言“击一寓财,击二寓禄,击三寓神,击四则易为公相迷;夫妇同撞,求女得女,求子得子。”意思是,撞钟一下,辨音知财运;撞钟二下,知官位顺畅;撞钟三下,知长命百岁;撞四下,老年男子不宜,易惹桃花运;夫妻沐身焚香,合力撞钟,可求子息。直到今天,仍然经常有游客登上钟楼,按自己的意愿来撞钟,试一试运气,了却自己的一份心愿。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弥勒殿:位于钟楼与财神殿中间往北20米的山坡上。在厚重、古朴的弥勒殿里正中坐着的是一个独特的四面弥勒佛像。弥勒殿占地400平方米,高5米,算不得特别大。但一般的弥勒佛像都是笑口常开、乐不可支,胖墩墩、傻乎乎的形态,而这里的弥勒佛像却是别具玄意的四面弥勒佛像,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佛四面造像。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像高3.6米,由樟木雕刻而成,并在表面贴金。四面弥勒佛像分别为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四个不同时期的面貌造型组合而成,以酒窝之圆深与否,皱纹之有无多少来区分。“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然而,勘破世情的弥勒佛也一样无法脱离生长变化的规律,同样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之分,不知这会给游客带来一个什么样的启示。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大雄宝殿:普照禅寺中最具特色的,还是它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沿柯山而建的山门、财神殿、钟楼、弥勒殿渐次升高,为大雄宝殿作好了铺垫。大雄宝殿占地1000平方米,高25米,并独创唐式重檐结构,屋檐挑出4米,就像展翅欲飞的雄鹰,翘首在柯岩山麓。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殿内大佛释迦牟尼高9.9米,樟木雕贴金,面相雍容庄美。释迦牟尼佛像旁塑了两丘立像,是佛的两名弟子:年老的名“迦叶尊者”,中年的名“阿难尊者”。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迦叶尊者领导弟子,后世称为初祖;迦叶涅槃以后,阿难尊者继领弟子,后世称为二祖。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柯岩壁画:展现在大雄宝殿两侧围廊中30块墙面上,它是2000年新添的30幅大型佛教壁画。内容选自佛经故事,一共30个,分别述说了释迦牟尼出家修道、感化众魔、普度众生和涅槃成佛的故事,这与一般的佛殿相比,平添了诸多佛文化的氛围,使有心礼佛或潜心佛教文化者可以细细揣摩和认真体会,也使普通游客可以通晓明白地了解关于佛教的不少故事和知识。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佛殿到处都有,但柯岩的佛殿却有不同寻常的地方,它与这里的历史文化、传统故事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传,浙江奉化的契此和尚(即弥勒佛的化身)来到柯岩佛殿朝拜,当契此和尚下跪时,见释迦牟尼像暗中好似在动,要站起来,契此和尚大惊,夜里,他在月光下苦苦思索,头发都想白了,也想不出原因来。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第二天,只见山上百花齐放,秀竹也开出了花,契此和尚恍然梦醒,深悟佛道。他回到释迦牟尼像前,把二个鸡蛋放置在佛像脚下,然后自己长跪在此,合眼默祷,等到他起身时,只见佛像下的鸡蛋已经粉碎在佛像前的泥地上。这契此和尚俯身下拜,连释迦牟尼佛都要起身还礼,说明契此和尚已修炼成正果。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罗隐王少时常至佛殿前玩耍,幼小聪颖的罗隐王对佛教并不相信。有一天午后,他朝释迦牟尼佛的脸上一看,看到佛像的眼眶有水珠流出,他以为是幻觉,爬上佛像用手摸,真的湿淋淋的。罗隐王好玩,上钟楼撞起了古钟,钟声一声比一声凄厉。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山下百姓听到凄厉的钟声纷纷跑来,罗隐王大叫:“不好了,佛像流泪了,大潮水要来了。”这小罗隐王命中是要做皇帝的,他是圣旨口,说话都是成真的,果然,远方有隆隆水声传来,转眼间潮水已淹没了村庄。幸亏佛祖和罗隐王提醒,众人爬上山岗,才逃得性命。柯岩的普照禅寺是很灵验的,所以一直来香火很盛,拜谒者络绎不绝。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紫竹轩:位于普照禅寺西北的山坡上。出普照禅寺后门,沿小山的竹木小路一直上去便是。紫竹轩亭不大,但名气不小。相传汉朝时,小山上全是竹子,绍兴人叫做淡竹。东汉大文学家蔡邕游历江南时,经绍兴去上虞的曹娥庙。赶到柯岩一带,已是黄昏。他歇脚处正是普照禅寺。当时正值春天,睡到半夜,忽然有声音从山上传来。他爬上山坡,一阵风吹过,竹林中秀竹相碰撞,便发出或尖利或浑厚或嘹亮的声音。蔡邕文理兼通,更长音律。他砍了几支秀竹,做成笛子,果然是笛中之绝品。经蔡邕的推介,柯笛成为当时的名笛。后人因此建造紫竹轩以作纪念。在离这里不远的柯桥镇上,就有名气很大的笛扬楼,都是和蔡邕吹笛有关的。这个观景台又名大禹观景台。传说中大禹治水,在此察天象观水情。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手印山:是柯岩风景区所有景点的最高处。出紫竹轩亭一直北上,就是手印山。手印山供奉了观音菩萨的20只手印,先是“自在观音”像,只见观音一足盘膝,一足下垂,呈现出很自在的样子。旁边有一净瓶,盛满甘露。瓶中插了柳枝,象征观音以大悲甘露遍洒人间。观音两边是龙女和善才童子。

观音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这并不是说观音一定有一千只手,而是说观音有无数的手来护持众生,千眼也是用来说明观音洞彻世事,普照世间,都是表示观音大慈大悲,救世救难。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据说,观音主要有四十二只手臂,即四十二只手。手印山上供奉了观音菩萨的二十六只手印,依次为:五色云手、白拂手、如意宝珠手、精摩尼手、月精摩尼手、白莲华手、红莲华手、宝剑手、还退转金轮手、玉环手、宝经手、金刚杵手、跋折罗手、宝弓手、薄桃手、锡杖手、数珠手、宝钵手、化宫殿手、宝瓶手,分别有除减恶难,斩魔劈妖,接引众生,保佑平安等职。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观音菩萨是住在南海普陀洛伽山的,为什么其手印在柯岩?相传,宋代有一贤媳妇,为救治婆婆重病,从绍兴一路跪拜至南海普陀山。在海边遭一个乌龟精化成的恶少年调戏,贤媳妇自毁娇容,挣脱魔掌,一直跪拜至普陀观音前。但是观音远游在外,幸好菩萨早料到贤媳妇将至,留一木手在像前。贤媳妇回到绍兴后,用观音木手治好了婆婆的顽疾。后来,贤媳妇经十年努力,雕刻了观音菩萨的手印供奉在这山上,救治四方生病者。游客可以求得手印签,依签去抚摸观音菩萨手印,可以消病除灾,逢凶化吉。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罗汉院:沿手印山下去,经龙腰洞,便是罗汉院。罗汉院内有18尊神态各异的罗汉,全由青石雕刻而成,高1.8米,各具神采。相传,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领导民众修筑鉴湖时,因为这是为老百姓办的大好事,所以曾得到过普照禅寺罗汉的帮助。当时修筑鉴湖堤坝时,在沿海缺口处屡建屡倒,马臻召集大批石匠在柯山一带采石,仍不敷使用,特别是缺口合拢时需要巨石,更加困难,罗汉们便出手相助,他们在子夜下山采集巨石运至海边,黎明前听钟楼鼓声赶回罗汉堂。但因白天坐堂夜里背石,连日劳累,神勇的罗汉也吃不消了。那天,负责撞钟的罗汉睡过了头,忘记了撞钟,众罗汉仍在奔走运石。而太阳出来后,十八罗汉再也回不到罗汉堂去了,所以直到今天,十八罗汉还站在山腰上。应该说,这个故事是很感人的。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古采石场”,位于普照禅寺以南平坡上,由四处采石遗下的石宕、石潭组成,深的有30多米,浅的也有4米以上。古代劳动人民一锤一凿,辛勤劳作,从山岩中开凿出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材,再进行打磨、整理,便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伴侣。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水乡多石桥,通向四面八方的石板路,还有石牌坊、石磨、石雕等等,乃至闻名海内外的古纤道,都与这采石有着紧密的、直接的关系。一般说来,采石多为沿石势而进,以直采或斜采为多。但这里的石宕却是从地面向地下开采的。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相传,当年为建造鉴湖古纤道,急需大量石材,为了赶取石材,石匠们只得挑灯夜战。一天晚上,一阵阴风过去,使所有火把全部熄灭,伸手不见五指。有一个光头的小石匠抬起头来,忽然看到岩石上有一颗小火球,快速旋转着,旋转着,朝着岩石外冲去。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迷迷糊糊中,小石匠也跟着小火球跑,跑啊跑,跑到柯岩山脚,火球不见了。小石匠四处寻找得累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料,屁股底下发烫。站起来,他又看到了小火球在他的头顶上空旋转,随后又消失了。第二天,石匠们赶到原来的石宕采石,发觉岩石已成顽石,取下的石材已不能派用场。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小石匠把昨夜发现火球一事说了,众人称奇。小石匠眼珠一转:会不会小火球是山神显灵?于是找到山脚,挖地三尺,果然找到上好石材。石材开采取出后,山涧溪水注入,日积月累,石塘成了石池,并且盛夏不干,寒冬不冰。这里的石宕最深的有32米,古人怎样把石材运走,实在也是一个谜。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绍兴柯岩“圆善园”之普昭禅寺(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