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2018-02-12 07:06:22)
标签:

杀虎口广义桥

2016年中秋节

山西右玉

旅游

文化

分类: 陪你一起走长城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

2016611日 山西右玉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杀虎口有一条西口古道,古道连着广义桥,这是座明代石桥,桥身为青石板铺就,桥栏望柱上雕有石兽,桥洞拱顶两侧现龙首龙尾。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2016611日下午,叶子和夫君从宁武东寨镇出发返回呼和浩特,途径杀虎口,我们又一次停车驻足,经过西口古道,穿过幽深的古堡门洞,在杀虎堡流连了将近2小时,在夕阳西沉中,我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古城堡。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广义桥位于杀虎口平集堡东门外,桥头不远处,有农家旧宅,颓墙残瓦,衰草荒庭。桥下是断流的苍头河,两岸是青杨绿柳,可观不可触的荨麻,点缀着危崖绝壑的枸杞树。内蒙古草原的风从桥上刮过,仿佛古道西风,恍惚间,传来“水流千里归大海,走西口的哥哥折回来”的山曲儿。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这是令当年关内的汉子们一步三回头的惜别之地,也是他们几番梦中回首的地方,桥上的石狮像雕刻华美,虽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仍就完好,以其古老秀美的身躯承载着过往的行人与车辆。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走过桥面,就是平集堡高大庄严的正门,是往日出入“西口”的主要通道,桥面的青石经数百年的人踩马踏如同打磨后的光滑,映证着城堡往日的繁华。不难想象这条昔日的官道车水马龙、迎来送往的朝廷官员;镇守边关的将士铁骑,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川流不息、昼夜兼程贩运货物的商人驼队;为讨生活背井离乡“走西口”迁徙的人流 ……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石桥默默地承受着时代历史赋予它的沉重负载,经历着朝代更迭与时空变幻的洗礼,注视着数百年来,从桥面上走过的每一位试图改变自己命运或是被命运所改变的人。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广义桥是始建于明代的单孔石桥,桥墩、桥拱、桥栏、桥面全部由青一色的石料制成,桥栏边的石柱历经数百年边塞风沙的沐浴,适时适地古朴而苍凉。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桥栏边的石柱上凿錾着民间传统的吉祥物,我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抚摸着这些栩栩如生的小生灵,虽然棱角已有了许多残损,在温柔的余晖中,它们鲜活且充满灵性。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沿着坎坷不平的石板路前行,依稀可见当年的车迹辙痕,走西口人的足迹。斗转星移,21世纪的西口早已不复当年模样,走西口也定格为历史,但那种开拓精神仍在传承,动人的旋律仍在继续。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杀虎口共有三座石桥,平定桥(清雍正元年建)、广义桥(明代建)、通顺桥(清代建)气势磅礴,又见灵巧。其中通顺桥,是西口古道的起点,过桥的人祈盼“走出西口,通通顺顺”。桥上的石路上布满了深浅不一的印痕,这是那些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人走到这里一步三回头,举目长叹息,没办法狠狠跺一跺脚,含泪而别,因此小石桥上至今留有走西口人跺脚的深深印痕。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杀虎堡简介

杀虎堡位于明万里长城杀虎口关东南2里许,由杀虎堡(亦称旧堡)、中关、平集堡(亦称新堡)三部分组成。

早在明洪武年间,杀虎口的长城出入口上就建有关门,俗称大栅子,与长城连为一体,上建关楼,下设千斤大闸,白天启闸行人,夜晚放闸宵禁,是雁北外长城重关隘,兵家必争之地。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到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于长城南百余步之处,筑杀虎堡一座,万历二年(1574)又用砖包筑整个堡墙,成为异常坚固的军事堡垒。城堡周长二里,高35尺,只开南门,并筑瓮城。当初西城墙和南门外还分别置三门大铁炮,炮口直视关外,防守十分严密。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于杀虎堡南另筑新堡一座,名平集堡。新堡亦周长二里,高低与旧堡同。后来由于边贸的繁荣和人口繁盛,在两堡中间筑东西二墙,将两堡连接起来,称为中关,前后左右开门,东西南北四通,成为周长3里的一个大堡,习惯上统称杀虎堡。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杀虎堡的战备地位与关口一样,十分重要。旧堡、中关、新堡连环为一体,唇齿相依、犄角相援,构成一组周围约三里许的复杂军事防御工程,将杀虎口牢牢锁死,屯兵养民,镇守关口。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城堡在明代初建时主要用于屯兵,常驻兵千余,并设守备衙门。明正统三年(1438)后堡(平集堡)内设立马市后,汉蒙边贸开始,以后边贸时关时停,至隆庆年间,马市才稳定下来。明末马市相对繁荣,成为云中五堡(杀胡堡、镇羌堡、得胜堡、弘赐堡、新平堡)中第一要地。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清代汉蒙一家,其时堡内外还驻设有巡检司署、监督署、驿传道署、守备署、中军都司署、协镇署,俗称八大衙门,驻军、衙门、居民、商贾、流民等总人口达到近4万人,各种衙署,庙宇、学堂、客栈遍布街巷,庙宇多达50余座,住户近3600户,经济、人口繁盛无比,时称小北京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直至民国年间,这里仍有重兵驻防,修筑有多处工事。抗日战争期间,日军为控制贯穿城堡的呼同(呼和浩特至大同)公路,在此修筑炮楼,设有卡子。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出于“反修防修”的考虑,这里还修筑了大量地道和战壕等军事工程。可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这里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一处边防要塞、战争的桥头堡。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大约从明末清初起,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走西口哥哥们的频繁往来,杀虎堡逐渐成为边陲集贸重镇。

杀虎口广义桥——古朴而苍凉的明代石桥(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