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老城街景(图:玉文/文:叶子)

标签:
山西朔州老城街景2016年中秋节旅游文化 |
分类: 陪你一起走长城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始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山西朔州老城街景
(2016年6月11日 山西朔州)
朔州老城是山西省现存比较早、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秦汉时已建成,北齐年间进行了扩建,元末明初又进行了重新修建。
城墙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1100米,东西宽1050米,是山西省现存较早的古城墙。
朔州老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与壮美的河山交相辉映,风景名胜荟萃,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
朔城区委、区政府本着传承历史文脉、保护老城肌理、打造塞北旅游胜地的理念,联合朔州中煤华昱地产,以朔州老城为核心,以崇福寺、文昌阁、南城门、马邑博物馆、尉迟敬德庙为节点,对其进行保护性修建。
崇福寺位于山西朔州市朔城区旧城内东街北侧,当地人民俗称大寺庙,是一处规模宏敞,殿阁群居的古寺庙。
崇福寺坐北朝南,外观古朴、庄严,门前雄狮端坐,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17米,面积23400平方米。五进院落,十座殿宇,布局严整,构造壮观,殿内塑像、壁画、琉璃脊饰、雕花门窗荟萃一堂,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崇福寺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等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
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崇福寺除了上述辉煌的殿阁建筑外,还保存了木雕楼阁形佛龛,唐、辽、宋几代石雕造像和不少出土文物。其中辽代石像和北魏石塔塔刹也很引人注目。
崇福寺门外是小广场,南侧有东西两座仿古院落。靠东的是尉迟敬德庙。作为著名历史人物和民间门神形象,朔州人对这位老乡的崇敬是可以理解的。
靠西的是马邑博物馆。这里集中了一批早期文物精品,十分值得一观。
为挖掘和弘扬尉迟恭文化以发展旅游产业,朔城区政府在原国公祠旧址恢复修建了国公庙。
敬德庙为二进院落仿辽金建筑,纯砖木结构,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主要由忠武殿、昭神殿以及东西配殿组成。院子里有两座石碑,每座都是高5.8米、宽1.5米、厚57厘米。
文昌阁。据1999年出版的《朔县志》记载:文昌阁在城内今东,西,南,北大街交汇处,原有鼓楼,明万历十三年在原鼓楼台基上改建文昌阁,高百尺,重檐飞角,供文昌帝君,中供魁星神,东额“朝阳”,南额“迎熏”,西额“来爽”,北额“镇朔”,下周二十余步为四门通衙,清顺治十二年重建。
为更好地打造朔州老城文昌阁这张耀眼的名片,经过近2年的规划、论证,文昌阁复建工程于2012年5月奠基动工,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精雕细琢,文昌阁土建及彩画、亮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塑像及背景、屏风也已安装完毕。特别是亮化工程,采用了较为先进的LED灯饰技术,与建筑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现今,文昌阁稳稳地坐落在老城中心,如东方维纳斯般端庄典雅,微风拂过,千余风铃清脆悦耳;入夜华灯初上,整座阁楼在LED的映射下熠熠生辉,往来行人无不啧啧称奇,纷纷在阁楼下合影留念。
外出旅行时,我们总是喜欢一边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沿途旖旎的风景和快乐的瞬间,一边用眼睛去观察这一切,再用文字去回味这些美景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