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市雕塑“回家”(图:叶子/文:叶子)

标签:
杭州城市雕塑“回家”2016年11月浙江杭州旅游文化 |
人,不过是这大千世界的匆匆过客,既然来了,就该留下点什么,至少能够证明我们来过。于是,在2016-11-02 15:17:59,我开启了我的博客生涯。——叶子题记
杭州城市雕塑“回家”
杭州雷峰塔下,有一组和白娘子有关的雕塑,出自林岗雕塑团队之手。林岗说,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时,对于如何展现《白蛇传》的结局,有关部门并没有明确的要求。最后,林岗构思出了这样一个主题——“回家”。
许仙独立船上,双手做出欲扶状,满脸的沧桑中带着些许的笑意;白素贞左手微提裙角,右手任由背负双剑的小青搀扶,左脚轻抬欲跨态,被压塔下多年,依然是那样明丽动人;白素贞身后则是躬腰欲扶着她的穿状元官服的许梦娇。
整组雕塑生动逼真,主题明快,呈现出欣然回家团聚的欢快。“雷峰塔重建,老百姓担心白娘子又要被压在下面,这组‘回家’雕塑,给白娘子传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所以,这组雕塑很受百姓和游客欢迎。”林岗说起这组雕塑的社会效果,很开心。
相关链接
林岗,1990年从中国美院雕塑系毕业之后,在杭州城市雕塑创作室(杭州市雕塑院的前身)工作,现在是杭州市雕塑院院长、浙江省雕塑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在杭州,大到西湖、运河,小至街道、社区,都有林岗设计或他组织设计的雕塑。 林岗牵头负责设计的最大一件作品,是矗立在运河与艮山门坝子桥边的“运河魂”(漕运翻坝雕塑),其高度超过9米、占地约600平方米,也是杭州目前为止用花岗岩石材雕凿而成的最大规模的雕塑作品。 林岗说,设计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一幅19世纪美国传教士拍摄的货船过运河翻坝照片。雕塑展现的是清末漕运货船在运河杭州段翻坝的一个瞬间,表现的是劳动者生存、生命的意识和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这件雕塑从构思到完成,倾注了十余位雕塑家一年的时间和心血。 “杭州在外人眼里,一直是柔性的,但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杭州有浩瀚的钱塘江,千年大运河,它有阳刚的一面。”林岗认为,杭州的文化积淀十分深厚,艺术创作很难用一种风格来体现,最根本的品质应该是水文化为轴心:西湖的柔美,钱塘江的汹涌,运河的智慧,三者共同表现出杭州的品质。 正是有着这样的理念,林岗带领他的雕塑家团队,为这城市创作了无数风格不一的雕塑,带给人们许多美的享受。 2000年11月2日,天空放晴、阳光灿烂,第一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在杭州太子湾公园开幕。林岗在公园的中央大棚里放置了一块大理石,旁边是一把榔头和一个凿子。市领导敲下第一凿,然后是中外艺术家及市民。到最后,石头被凿穿一个洞,作品的主题体现了:“沟通”——人与人的沟通,人与自然的沟通。 雕塑,从古至今,在城市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西方相比,中国的现代雕塑还在初级阶段。就杭州来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雕塑也走出了西湖景区,开始在市中心等更多的地方展示风采。 其中许多人们熟悉的雕塑,出自林岗他们之手:新湖滨景区的马可·波罗塑像、圣塘景区的“惜别白公”(送别白居易群雕)、六公园边上的淞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庆春门下的“迎春牛入城”雕塑、杭州游泳馆内的“海燕”雕塑、东新路上反映良渚时期“水田畈遗址文化”的大型石雕…… |
雕塑家林岗立志要把杭州打造成“艺术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