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潭口、河渚街——西溪湿地景点(图:叶子/文:叶子)

标签:
深潭口河渚街西溪湿地景点2016年11月浙江杭州 |
深潭口、河渚街——西溪湿地景点
(2016年11月 浙江杭州)
深潭口又名深潭港,位于西溪湿地西北部。过去这里有一个很深的水潭,四周河水呈十字形在此交叉相连,水面宽阔,有三棵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分布在河岸两侧。
《南漳子》一书记载道:“深潭口,非舟不能渡;闻有龙潭,深不可测。”四周河港相连,呈十字交叉,水面宽广,加上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氛围,最适宜龙舟竞划。因此,蒋村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胜会,都设在此处,人来舟往,热闹非凡,为西溪的乡俗风情增色不少。
竞划龙舟是西溪历代相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唐,兴于南宋,盛于明清。相传清乾隆帝南巡江南,曾在深潭口观赏蒋村龙舟,欣而口敕“龙舟胜会”,自此西溪龙舟声名远播。
每年端午龙舟胜会,深潭口和五常河道两岸人声鼎沸,热闹非常,古戏台上戏曲、武术、舞龙舞狮精彩纷呈,水中几百条龙舟来往穿梭,试比高低。
如今的深潭口河两岸间隔着两三米就有一个青石板埠头,岸上有数十户民居,夹杂着座座石桥、数个葡萄藤架,江南水乡柔情依旧。
沿潭东北向西南走,前方只见一片绿荫,原来那儿有几棵勃勃生机的百年老樟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见众人留步于一小船前。原来这条不起眼的小船,身世不凡——曾是拍摄电影“非诚勿扰2”的道具,小船右边是青石板埠头------停船的码头,深潭口河两岸每间隔两三米就有一个。
其后面就是百年老樟树了,这棵三百余年的老樟树,枝繁叶茂、树冠巨大,游人都要在此休息、留影。大树底下好乘凉,叶子也舍不得离开哟。
坐在这用实木条与石块做成的椅子上、背依隔河的百年老樟树,守着这沿河岸而筑的竹篱笆,巧,又驶来了一条小船,闯进背景中。哈哈,够诗情画意的吧,那就赶快再定格瞬间。
渚街位于西溪深潭口村东,是西溪湿地的一处古地名。恢复的河渚街长约300米,是游客休闲、购物的场所,展示西溪特有的民俗文化和西溪物产等。
街上遍布怀旧情调的酒楼、茶肆、酒吧。恢复的河渚街体现着西溪湿地的休闲、商贸集市、观光旅游的主题意境,渲染着悠闲、古朴、典雅、精粹的西溪文化。整个街区的建筑沿着明朝至现代的历史主线,呈现着不同风格,犹如一个建筑博览园。
在茶馆可品尝被誉为“十倍于龙井”的西溪茶,在商铺可购买西溪小花篮、蓝印花布、西溪米酒、糕米团、古荡盘柿、竹笋、西溪鱼制品等土特产。
在蒋相公祠堂可瞻仰蒋氏三兄弟的赈济扶贫、乐善好施义举,在古戏台可欣赏越剧表演,在龙舟展示馆可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并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龙舟模型制作。
街上部分保存的民居,让游人感受西溪的人文习俗窗棂很精致。丰富的当地西溪物产,有莲蓬、柿子、石榴、圣女果、橘子、盘柿、菱角等。
这家临水而建的“西溪手工面馆”,环境优美、生意不错。与面馆为邻的就是静静耸立着的河渚塔。古色古香的河渚塔东面是自古繁华的河渚闹市,西面是清幽淡雅的深泽水乡。
河渚塔旧称“杭公塔”,建于清咸丰年间。当时文人学士对先贤杭世骏的才学人品及仕途遭遇,深怀敬佩,于是集资在河渚厉杭二公祠内筑一石塔纪念,初称“杭公塔”,现移建于此。
塔高约15米、四层八角、八根水泥柱形成塔身,塔身通透,底层塔檐为乌瓦重檐,塔上下由折返式木梯沟通,通过这折返式的木梯可上到塔顶,塔上有书法家祝遂之书写对联:满座春风留客住;一船明月渡人返。
登塔远眺,起伏的远山、隐约的杭城、周边的芦荡、寺庵、水光山色尽收眼底。南北两面河网交织、绿野一望无际,好一片水乡风光。
向东边望去,有一大建筑群,那是位于河渚街上的蒋相公祠与牌楼。
登塔顶饱览西溪风光后,心怀喜悦,向东继续行走在河渚街上。紧挨塔东侧就是“蒋相公祠”。据蒋村《广福庙志》记载,“蒋相公祠”世称“蒋公庙”、“竹林居”。初建于南宋建炎年间,蒋氏宗族集资筹建蒋家祠堂,堂内供奉蒋氏先祖灵牌。
位于河渚街上的蒋相公祠
祠里两侧,陈列窗内有反映当时西溪人的生活场景,祠堂内供奉着赈济扶贫、乐善好施的蒋氏三兄弟侯崇仁、弟崇义、崇信三人像。
子承父业,寄居住杭城惠济桥旁,开米行,行好事,献粮于朝,济米于贫民,并信任籴米者自量,世称“蒋自量”。南宋咸淳三年,宋皇帝追封崇仁为孚顺侯,崇义为孚惠侯,崇信为孚佑侯。
“今古传奇”古戏台位于厚德堂对面,偶尔有越剧演出。此刻无外人,那就放肆一下,古人在此唱戏,今人在此舞动。
在古戏台上一阵瞎闹后,开心地出来,又进了龙舟陈列馆,参观西溪龙舟发展史。
馆内有数条龙舟陈列,可欣赏工匠的龙舟雕刻和模型制作。从这里完全能感受得到,西溪自古延续至今的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2008年,五常龙舟胜会作为民俗类端午节组成部分,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迈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这无疑是西溪"文化湿地"品牌的一张重要的“金名片”。
江泽民题写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就立在高庄出入口的门前。再见了,西溪湿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