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名桥——郭亮村红石桥(图:玉文 / 文:叶子)
标签:
影视名桥郭亮村红石桥2017年国庆河南辉县沙窑乡 |
分类: 相约南太行,且行且珍惜 |
影视名桥——郭亮村红石桥
(2017年国庆 河南辉县沙窑乡)
红石桥,因桥是用红色的石头建成而得名。它位于郭亮村村头,是太行山中众多小石桥中的一座。然而就是这么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桥,却相当有名气,被很多人所熟悉。
数道涧沟汇成的郭亮河将郭亮村一分为二,红石桥将其相连,走在上面,可以听到潺潺的水声。红石桥的前身是两个树干,是民国初年时,村民为行走方便而搭起的一座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往来行走不便,和当地群众一起拆除木桥,从河边采红石垒成拱桥,历经战乱,石桥弥坚。
万仙山的石头多含铁呈红色,整座桥也就成了红色的。桥基,桥身,一色的红砂石条;拱下是二十多米的深的沟涧。桥建成之后,八路军的身影就经常在桥上出现,有出征时的急促的脚步,也有胜利后喜悦的笑脸。依靠这些身影,郭亮村的安全有了保障。也是这些身影让村民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战争结束了,人民解放了,人们在庆祝胜利同时也深深的记住了红石桥的功劳。没有战争的日子,人们生活变得甜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红石桥默默无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桥上过的是行人,桥下过的是流水。
日出而作,山民们赶着牧畜从桥上经过;日落而息,山民们扛着犁锄从桥上归来。夏日乘凉,老人坐在桥头,孩子们簇拥膝前,一嘟噜一串的故事 ,续接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
然而红石桥命中注定是不平凡的。有一天,山村里来了一位老人,他使红石桥命运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个雪夜,红石桥变成了白色。他在桥头放了一个弃婴,在桥边架起了摄影机,一群人在这里忙碌了很久才收工。他就是我国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的电影叫《清凉寺钟声》。
那夜之后,外面的人们知道了在太行山中有一个原始自然的山村叫郭亮,村头有一个红石桥。那夜之后,人们常在银幕上见到红石桥熟悉的身影。
自从来了影视摄制组,平平凡凡的红石桥,一部片子一个样子,抑或充满了凄风苦雨,抑或流淌着柔情蜜意,抑或又弥漫起战火硝烟……人间的喜怒哀乐,人世的沧海桑田,都不时在这桥上显现。
《清凉寺钟声》里,狗娃被人扔到红石桥边,善良的羊角大妈在风雪中将他抱起;《倒霉大叔的婚事》里,常有福接着魏淑兰,坐在红石桥头,听飞机响,吃熊猎牌糖,说悄悄话儿;《金戈铁马》中,许世友的部队在红石桥上架着机枪,子弹密集如雨;《走出地平线》里,桥头戏更是个大场面。一拱红石小桥,满腔淳厚乡情,使影视摄制组的成员和郭亮人融洽在一起。
谢晋导演的赠言:“太行深处的郭亮村化为影片《清凉寺钟声》里的乳泉村。我们曾在这里度过盛夏深秋,我们曾和郭亮村的父老兄弟姐妹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美丽的村庄,勤劳的乡亲,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在郭亮人看来,比什么都珍贵。
为了寻找电影中原始自然的小山村,以及村头熟悉的红石桥,人们走进了太行山。多年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展现游人的面前。石凳石桌石房子,村头的红石桥,都成了独特的风景。
来郭亮旅游的游客都会来红石桥边欣赏风景,或则在石桥上走一走。春天,桥头的杏树会鲜花怒放,此时此景吸引着大量游客在此拍照留念。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两句诗,你站在桥头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却在看着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