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 文:叶子)

(2017-07-15 09:26:21)
标签:

嘉峪关关城

“九眼泉”

2016年国庆

甘肃嘉峪关

分类: 甘肃欢迎你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关城位于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地区的海拔高度一般都在1600米以上,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只能保持在8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十几倍,对军民的驻屯和生存形成了极大威胁。然而,相对于西北高原的大环境,嘉峪关又是一个四周高中间低的小盆地,其水源主要来自祁连山雪峰和冰川。祁连融水以地表径流和河谷潜流的形式汇聚于低处,嘉峪关就成了一个水源较为集中的地方。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九眼泉湖(南门湖)位于嘉峪关城楼南侧,原有自然泉眼十余眼,称为“九眼泉”。当年,冯胜的大军在这块土地上驻扎下来的时候,最先吸引他们的正是嘉峪山下的这处泉水,而嘉峪关地区几千年以来的人类文明,所依赖的物质基础也是这些长流不断的清水。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20世纪50年代前,汇流量可达0.6立方米/秒,冬夏澄清,碧波不竭,在水渠上安置水磨两处,是嘉峪关村2000亩农田及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1958年酒钢建厂时,在嘉峪关城楼东侧,嘉峪山西麓“九眼泉”上下约4000米长的地带,开始打井采水,现有机井六眼,年径流量0.8立方米/秒,由于水源地与城区高差达60多米,水从井下提升上来后直接通过管道入户,不用水塔。九眼泉湖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泉水不再涌流。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据嘉峪关关城文物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九眼泉”水位的明显下降始于1980年左右,20003月,九眼泉在干枯长达20年后,突然有水从湖底涌出,这一奇特的出水现象给关城文物景区保护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惊喜,也曾一度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可近三四年来,水位突然不断下降,有再次干涸的危险。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据康熙初年所撰的《秦边纪略》记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该段文字记载中所指的“水”即现在所说的九眼泉。业内人士据此指出,几百年前,若没有碧波荡漾的九眼泉,可能就不会建起气势磅礴的嘉峪关。从历史资料所传递的信息分析,“泉”的存在与“关”的诞生具有因果关系。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九眼泉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古称“峪泉活水”。有记载称:“峪泉乃嘉峪关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极西边关,有此涌泉,不惟民资以生,且又沃田数倾,盖磨其上,天所以惠边民,真佳景也……”。而嘉峪关的诞生也与“九眼泉”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关城下的九眼泉湖是关城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几百年前,嘉峪关市因为有了碧波荡漾的九眼泉,随后才有了气势磅礴的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原本数百平方米的湖泊现在只剩下几十平方米,浅可见底,大面积裸露的湖底已严重盐碱化,大片的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架在湖岸和湖心凉亭间的吊桥因为长时间闲置而变得锈迹斑斑,桥下的杂草与桥面齐身。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文化部门曾花巨资引黑山湖水救急,但收效甚微。这一现状目前引起了嘉峪关市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呼吁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拯救九眼泉。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据嘉峪关长城博物馆副馆长马国邦回忆,他从小就生活在雄关脚下的嘉峪关乡。在他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顺着弯曲水沟逆流而上,就会寻到九眼泉湖,在一片汪洋水中,可见城楼的倒影完整地映在水中,因为其位于嘉峪关城楼南闸门下,那时人们都将九眼泉湖叫“南门湖”。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随着气候变迁、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湖堤老化渗漏等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源的持续不足一直都在严重地威胁着九眼泉湖的生存。而不及时拯救所酿成的后果是,湖水干枯,土地随之盐碱化,进而沙漠化,最后导致九眼泉彻底消失。这一现状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以求从根本上扭转九眼泉“喊渴”的现状。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与“九眼泉”的历史渊源(图:玉文 <wbr>/ <wbr>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