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清源山南台岩、清源洞石刻(图:玉文 / 文:叶子)

标签:
泉州清源山南台岩、清源洞摩崖石刻2017年春节福建泉州 |
分类: 厦门-泉州-武夷山-福州行记 |
泉州清源山南台岩、清源洞石刻
(2017年春节福建泉州)
南台岩、清源洞是清源山“山海大观”意境区的主要景点。南台岩,在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右峰最高处,有巨石巍然耸立,因位于清源洞之南,故名,亦称“南台寺”。
南台阁内是“千年福钟”,悠悠钟声送给人们声声祝福。“南台夕照”为清源山著名胜景。
清源洞亦名“纯阳洞”、“蜕仙岩”,位于清源山顶峰,为清源山三十六岩洞之首,自古有“第一洞天”之誉。
清源洞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有裴仙祠、观音殿、文昌阁,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群。溶合泉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积淀,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学术价值。
《泉州府志》称:“清源洞尤其大而奇者”。宋绍兴年间有裴姓道人在此蜕骨登仙,时人塑像供奉。裴道人何以在此羽化成仙?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说的是裴道人为民除害,追杀残害生灵的巨蟒至清源洞,堵住洞口而蜕化。若问清源洞有多深?民间有“清源洞通洛阳江”的传说。
在南台岩、清源洞——清源山“山海大观”意境区内,有著名的摩崖石刻,数量之多,书法之精,令人称奇。
现存的有:“绝壁遏云”、“南山有台”、“出帕无心”、“空中台阁”、“如此江山”、“山海大观”等。另有一些名人诗题以及叙述景观重建历史和山界碑记等。
南台之巅,视野开阔,游人至此,可朝迎东海日出,暮送晚霞西归,远山近水,田园城廓,尽收眼底。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映成辉,令人遐思联翩。
这里山脉横断,峰峦起伏,群落丰富多彩,四季常青,具有亚热带雨林特征,随处可见历尽风霜依然生机盎然的古树名木。春夏之间山顶云雾蒸腾,洞前亭阁缥缈。又因高居主峰,下临无际,近景有山影倒映天湖,中景有古城尽收眼底,远景有大海苍茫,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海大观”意境图。
遇上天气晴朗,从南台岩鸟瞰辽阔的田野,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好的游兴可激酒兴,所以明代泉州人林云程上了南台岩就流连忘返,倾杯畅饮、吟诗作赋。下面这首七律写于九江知府任后不复仕之时。
温陵吟:南台岩诗[明]林云程
危楼高插碧霄端,凭槛凝眸境界宽。
千峰崒嵂天边出,两塔微茫雾里看。
田野晴开真旷绝,壶觞终日罄交欢。
作者简介:林云程,字登卿,号震西,明泉州人。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年)进士,官至九江知府,遂不复仕。有《丛兰馆史编》、《兰窗杂记》。
注释:危楼即高楼;凝眸,集中视力;石窦即石洞;崒嵂,形容山高峻;壶觞,酒壶和酒杯,这里指喝酒;罄,尽,完。
赏析:
首联从站在南台岩凭栏远眺写起,泉州市区的高楼好像插入碧空云霄,凝眸望去,境界宽阔。
颔联把目光收回近前来,石洞虚无缥缈间蕴涵着云雾烟岚的湿气;松涛的响声夹带着瀑布的声音,透出一股寒意。
颈联又把眼光转向远处,高峻的群峰似向天边绵亘开去;开元双塔(镇国塔与仁寿塔,俗谓东西塔)也像笼罩在雾里,显得渺茫。
通过远近“镜头”的转换之后,尾联把“镜头”聚焦在远与近之间的田野上作结。晴朗的天气中,从南台岩鸟瞰辽阔的田野,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好的游兴可激酒兴,所以诗人上了南台就留连忘返,终日倾杯畅饮、尽情交欢了。
这首七律谅写于九江知府任后不复仕之时。全诗洋溢着对故乡山川的热爱之情和“无官一身轻”的旷达情怀。
清源山不愧为一幅大自然描绘的“天人合一”的绝美画卷,摩崖石刻、泉、山、湖、海连成一体,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