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2017-05-24 08:23:03)
标签:

泉州清净寺

海外交流重要史迹

2017年春节

分类: 厦门-泉州-武夷山-福州行记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

2017年1月30日 福建泉州)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交流的重要史迹。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又名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初名圣友之寺,到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由耶路撒冷人阿哈玛出资重修。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2008年,由阿曼苏丹国王全额捐资,在寺东边添建新礼拜堂。清净寺现存主要建筑为大门、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泉州清净寺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一提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人们首先想到就是位于中国东南部的福建省泉州市。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既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又是昔日世人公认的东方第一大港,而清净寺正是泉州这段辉煌历史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年间(公元1009年、回历400年),仿照中世纪阿拉伯地区清真寺形式而建。长方形的寺门,葱头形的尖拱,寺里上下无不散发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饱经沧桑的石墙上,一千多年前用阿拉伯文镌刻的《古兰经》依稀可见。清净寺的石构建筑非常牢固,四百多年前的大地震也没能把它摧毁,这也使得它得以保存至今,成为中国东南沿海仅存的、非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一千多年前,数万阿拉伯商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带着香料、药物和各种奇珍异宝不远万里来到泉州,又从泉州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如火如荼的丝路贸易不仅使泉州港成为当时与亚历山大港齐名的港口,更使泉州成为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历史上,泉州曾拥有过七座清真寺,这就说明,当时在泉州生活工作的穆斯林人数是很多的。伊朗有个学者就说过,泉州可以被称为伊斯兰教的‘第三大圣地’。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我们都知道,第一大圣地是沙特阿拉伯的麦加,第二大(圣地)是麦地那,这就凸显了泉州在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因为在当时,泉州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比较繁华,比较开放,世界各个地方的穆斯林都汇聚于此。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如今历史已跨越千年,但在清净寺里,时间仿佛是静止的。每逢周五主麻日聚礼,泉州当地穆斯林民众,和来自宁夏、甘肃、新疆等省区以及埃及、巴基斯坦等国的穆斯林客商都会来到清净寺。他们互相握手问候致意,然后穿过高耸的门楼,经过古礼拜大殿残存的立柱、墙壁和门窗结构遗迹,聚集到新建的礼拜殿里礼拜。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然而,改变还是在悄悄地发生着。今天的清净寺已不再仅仅是作为宗教场所存在,它更多地是被当作泉州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被提及。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周围,东北方向有开元寺,向北有元妙观、府文庙,西南方向有天后宫。区区方圆一公里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儒教,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不同信仰相安无事,不禁让人联想到宋元时期作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的泉州“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多元文化融合的繁荣景象。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这个伊斯兰教在泉州的古老印记,在一次又一次的唤礼声中,把海上丝绸之路和泉州的故事向人们娓娓道来。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中国的建筑一般喜欢土木结构,雕梁画栋不过三四百年,经过数代改建重修,很多庙宇与最初之形式已经大相径庭,而清净寺为石构建筑,石构建筑的特点是石头的耐久性不易腐朽,所以能保存千年,保留了很多原始信息。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相传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到清净寺礼拜。寺西北侧为明善堂,闽南建筑三开间二进,作为小礼拜堂,其石侧有伊斯兰教史料陈列室及接待室。另外,寺内还保存历代遗留下来的汉文和各体阿拉伯文的石刻,是泉州古代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之一,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物资料。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大门楼

大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大门朝南,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是一个三层穹形顶的尖拱门,分外、中、内三层。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在外中两层的上部都有青石作圆形穹顶,有着和我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顶盖采用中国传统的莲花图案,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第三层为砖砌圆顶,楼顶为平台,四面环筑“回”字形垛子,有如城堞,北墙左右嵌有二方阴刻“月”、“台”石刻,为伊斯兰教徒“斋月”用以望月以便确定起斋日期,整座建筑造型巍峨壮观。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入东墙尖拱形正门,看西墙正中有一法拱形的高大璧龛,龛内刻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经名石刻,保存完好。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写着:“真主秉公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众天神和一般学者,也这样作证,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他是万能的,是至睿的,真主所喜悦的宗教,确是伊斯兰教。”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门楼顶层是望月台,是伊斯兰教“斋月”用以望月,决定起斋日期的地方,台的周围三面建筑“回”字形的垛子,像城堞一样,别有回教的风致,平台上原来还有望月楼和尖塔,清朝初年倒坍。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宣礼塔

宣礼塔仅余塔址。当年,宣礼塔塔形如柱,高耸奇伟,可与广州怀圣寺的光塔媲美,均属于伊斯兰式的建筑风格。十六世纪的中文文献赞美其:“一柱千云,并紫帽峰而作对,七级凌日,参开元塔以为三”。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古时,穆斯林宣礼员登上塔尖,一呼百应,夜间塔顶举火,为商舶导航,方圆百里,一目了然,每届秋冬,满载丝、瓷、茶的商船扬帆离去;或值春秋,装运香料、药材的海船驶来泉州港。阿拉伯穆斯林齐聚寺内、沐浴更衣,登塔眺望,诵读《古兰经》,祈求并赞美万能的安拉赐福穆斯林船队一路平安。寺宣礼塔初建为石砌,后记,十六世纪初为木塔,公元1687年又被飓风摧塌。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奉天坛

奉天坛在寺门西侧,是与门楼相联的礼拜大殿,占地600平方米,系穆斯林礼拜殿。殿的门楣部分雕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仅留花岗岩石砌成的大殿四壁和巨大的尖顶窗户。门顶为"望月台",为阿訇登台观察新月决定开斋日期之处。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大殿上面原来罩着巨大的圆顶,它使清净寺格外宏伟壮观,不幸的是圆顶在1607年泉州的一次81级大地震中坍记,迄今未能恢复,仅余12根石柱础及9根残柱。殿内的设施和圆顶遗物仍埋于大殿地下,致使大殿现有的地面增高了一米多。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殿西墙朝向伊斯兰圣地麦加,墙中有一凹入部分为“拜坛”,称“米哈拉布”,习称“壁龛”,壁龛中浮雕着阿拉伯文《古兰经》经句,为讲经之所。这是公元十世纪以前阿拉伯伊斯兰礼拜大殿的流行建筑模式,如今即使在中东阿拉伯地区也很少见。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拜坛两侧有6个尖拱宝盖状石龛,亦均浮雕阿拉伯文;殿南墙长23米,高6米,中开8个大窗,使奉天坛更显得开阔、雄伟。从“壁龛”(即拜坛)等建筑规制看,它仍保留着伊斯兰教徒虔诚的宗教习俗。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明善堂

在清净寺中漫步,不难发现,寺里的建筑大多是按照伊斯兰风格建造的,惟独被当地人称为明善堂的礼拜堂是一座闽南古民居风格的建筑。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这是为何?据介绍,明善堂原是中阿混合建筑风格,由于拱形圆顶的古礼拜大殿塌毁,公元1609年穆斯林在寺内增建一间小礼拜殿,即明善堂。因为殿屋狭小,只能容纳三十人祈祷,以致穆斯林常在露天的古大殿内举行主玛礼拜。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明善堂屡建屡塌,1998年,按“修旧如旧”原则重建明善堂,恢复了清同治年间建筑的原貌,也就是闽南古民居特色的小三间建筑形式,是一座东西向二进三开张传统中国民居式的砖木结构建筑。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明善堂堂前矗立着一座精雕的宋代“出水莲花”石香炉,被当地人称为“寺花”。原是奉天坛的旧物,后来奉天坛无法蔽风雨,教徒们便移到明善堂作礼拜,香炉也移置于此。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1989年,曾对古礼拜大殿进行过考古挖掘,香炉是在古礼拜大殿里挖掘出来的。经过考证,它是由寿山石雕刻而成的,根据记载,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也就是说,有这个清真寺的时候,这个香炉就被摆在这里了。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石香炉高约1米,直径约35厘米,以叶蜡石(寿山石)雕制而成。上部是一朵盛开的大莲花,花心略为下凹,大莲花周围再围绕一圈小莲花。往下是永不凋谢而各有特色与灵气的莲蓬或含苞待放的花朵。其真意为“清净”与“洁白”。

莲花虽为佛教敬仰之物,而伊斯兰教尊而敬之,并不奇怪,因为埃及也是伊斯兰教国家,她在500年前就被誉为莲花之国。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不同于中国佛教庙宇里终日烟火袅袅的铜香炉,伊斯兰教忌烧香祈祷,其如香炉两旁大立柱上联对所云:“悔则净心但顶礼而无供养,宣则同调即异斋可以合鸣。”因此,这个莲花石香炉是穆斯林在礼拜时,将檀香末放置在香炉顶端下凹处焚烧,借以净化空气,减少或避免因人多空气污染而影响信徒健康,颇符合伊斯兰教徒酷爱卫生的观念特色。即便是在现在,有些穆斯林到礼拜殿做礼拜,随手会撒一点檀香末。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祝圣亭

祝圣亭在寺门及露庭的东侧,亭壁上有阴刻石碑两方,一方是明初翻刻元至正十年(1350年)三山吴鉴撰写的《重建清净寺碑记》;另一方是是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李光缙《重修清净寺碑记》。对门北墙上嵌有明成祖保护伊斯兰教的敕谕石刻。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尤以前者重要,它记叙了元时“泉造礼拜寺增为六、七”,说明当时的穆斯林在泉州人数众多以及他们的宗教活动情况。碑文还记叙了“宋·绍兴元年(1131年),有纳只卜·穆兹喜鲁丁自撒那威从商船来泉,创兹寺于泉州之城南”等。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经历明初汉人复国时,对阿拉伯色目人在蒙元时期为虎作伥的报复,大量阿拉伯穆斯林受到波及。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为保护泉州清净寺,保护泉州伊斯兰教,明成祖朱棣特地颁发谕令:“所在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取有故违……以罪罪之”。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明代的最高统治者,为什么要保护清净寺?当然有着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的企图,但另一方面,也可作为我国对外国侨民的风俗习惯宗教活动的尊重的说明,对阿拉伯人民的友好团结的反映。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

寺内设有“泉州伊斯兰史迹陈列室”。国内外史学家对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极为重视,近几年专程来泉州考察伊斯兰史迹的阿拉伯国家友好人士和学者、专家络绎不绝,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亲临泉州视察,并作重要指示,有关方面正在计划重修伊斯兰汪寺,使它恢复历史原貌。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自创建以来,历代穆斯林相继集资修葺,并勒碑为纪,保存寺内。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寺名由来

清净寺名具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南宋清净寺,据吴鉴

1350年撰《清净寺记》,宋绍兴元年(1131)撒那威(

朗西拉夫)富商纳只卜·穆兹喜鲁丁在泉州城南部创建

该寺。元至正九年(1349)泉州伊斯兰教长布尔罕丁主

持,金阿里捐资重修(参见《清净寺记》)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一些考证认为,该寺和元代泉州其它清真寺一样,已毁于元末

的战乱之中。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二是指北宋泉州艾苏哈卜寺。元末明初,泉州港遭受

严重破坏,泉州清真寺仅存艾苏哈卜寺1座。15世纪

中叶,泉州穆斯林在恢复该寺时,赵荣立“清净寺”

匾于寺额,明正德二年(1507)教长夏彦高募捐重刻吴

鉴《清净寺记》碑,立于艾苏哈卜寺内,致使艾苏哈

卜寺享有清净寺之名称和历史。而后的汉文文献相率

引载,历代相传。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20世纪以来,经过中外学者研究,特别是对艾苏哈卜

寺保存的阿拉伯文纪念碑的考证,艾苏哈卜寺非清净

寺的历史事实已昭然于世。但是,人们仍约定俗成地

以清净寺之名称呼艾苏哈卜寺。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清净寺——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图:玉文/文:叶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