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山寺舍利塔内的辽代壁画(图:玉文 / 文:叶子)

标签:
觉山寺舍利塔辽代壁画2017年五一假期山西灵丘 |
分类: 陪你一起走长城 |
觉山寺舍利塔内的辽代壁画
(2017年五一假期 山西灵丘)
一层塔心室内八面墙壁均有辽代壁画,现残存面积六十二平方米,内容为菩萨、明王、飞天等像。除少部分经后人重装外,大部分仍为辽代作品,面型、衣饰、手法尚沿袭唐画风格。
辽代壁画见于寺观中极少,觉山寺塔内壁画幸存,为研究辽代壁画提供了极其可贵的资料。辽代砖塔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寺观壁画是中国传统壁画的一种,画在佛教寺院和道教庙观的墙壁上,内容一般有佛道造像和故事等。古代许多著名画家,如东晋顾恺之、唐代吴道子等,都曾作过寺观壁画。
寺观壁画是中国壁画的一个主要类型,绘于佛教寺庙和道观的墙壁上,内容有佛道造像、传说故事、图案装饰等等。这种绘画形式是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兴于汉晋,盛于唐宋,衰于明清,是中国绚丽多彩的民族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山西是我国中原地区佛教、道教活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此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极为兴盛。而依附于这些寺观里的壁画数量之多、历史之久、艺术之精,均为全国所仅见。就目前所知,全省的寺观壁画达27259平方米,自唐至清,绵延不断,异彩纷呈。
宋、辽、金时期,山西曾经历了以上三个王朝的统治。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稳定人心,巩固自身政权,极力崇佛仰道,兴寺修观,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宗教势力较唐代有明显衰落。文人墨画盛行以后,壁画的绘制逐渐变为民间画师的行业,画师被卑为“画匠”、“工匠”,致使许多壁画及其创作者,很少见诸记载而湮没无闻。
在山西,由于地域多山,交通不便,加之民风古朴,宗教信仰氛围仍十分浓厚,故而当全国宗教影响减弱,文人墨画盛行时,其寺观壁画创作仍很兴盛,全省现存宋、辽、金时期建筑近百座,保存有这个时期的壁画共计924.49平方米,灵丘觉山寺塔内辽代壁画就是其中著名作品,堪称杰作,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