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6)选修(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苦斋记
刘 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齧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乃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
译文
苦斋,就是章溢先生隐居的房屋。(章溢:字三益,元末明初龙泉(今浙江龙泉县)人。元朝末年,隐居匡山。明朝初,官御史中丞。明末福王时候追谥庄敏。)房子有十二间,屋顶是茅草覆盖,坐落在四面高中间低形如筐子的匡山之巅上。匡山在处州府的龙泉县城西南二百里,剑溪河水从这里流出。匡山的四面,峭壁挺拔,高峻的山崖全是深色的石头重迭而起,外边高,中间低,像个臼似的。山下只见白雪一片,山上常刮北风。从北边吹来的风,柔和的少,硬朗的多,通常不会是甜的,而只能是苦的,所以,生长在此的植物受到风的吹拂,它的味道都苦了,然而物性苦的那类植物也乐于在这里生长。
在这里,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类木本植物;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类草药;地黄、游冬、葴、芑之类苦菜,槠、栎、草斗之类果实,楛竹之类笋子,漫山遍野,无处不分布,生长极为茂盛。野蜂在花草树木之间筑巢建窝,采集花髓酿蜜,其蜂蜜的味道也是很苦的。山里土话──山中方言称这种蜜叫“黄杜”,开始吃觉得很苦很难吃,吃的时间越长,就越觉得它甘甜,它能消治积热,消除燥热心烦之类的疾病。它这里的槚荼树上产出的茶叶也比一般通常的茶要苦。它流出的水都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的,它的水源腾涌激荡,汩汩有声,水流湍急,汹涌曲折,流入大谷。水中有许多长着花纹的小鱼,模样甚丑,形状像吹沙鱼一样,吃起来味道苦而略有一点辣,吃了可以醒酒。
山距离人居住的地方略有一点远,只有章溢先生乐于去爬山、登山游玩,可是随从们多认为先生早去晚归实在艰难辛苦,所以就选择山的低洼的地方,修房屋住在那里。先生常携年岁小的几个仆人,扫除脱落的笋壳,种上谷子和豆子之类的植物,吃山间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间或踏着木底鞋去攀登山崖,斜靠着大树而呼叫,吟咏高歌,有时向下走到清凉的溪水边。听见有人唱着打柴的山歌走出山林,就敲击石头打着拍子随着唱起来。别人不知道其中的乐趣,人们是不知道这其中的快乐。
章溢先生曾说过的话是这样:“乐与苦,是互相依托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一种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以乐为乐,却不知道苦从乐而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又能有多远呢!现在那些富贵子弟安闲地坐在华丽的厅堂之上,口不尝野菜苦果之味,身不受农田劳作之累,睡必定有舒适柔软垫褥温暖的被窝,吃必定珍肴美味,出入必定有服侍的仆役跟从,这些就是人所谓的乐啊,可是一旦运气穷尽,福份终止,困顿的生活在意外的灾祸中降临,却不知道那一贯醉于醇酒,饱于肥肉的肚肠,是不能用粗食劣物去塞满的,那一贯睡着柔软垫褥、盖惯了温暖被子的身躯,是不能用野草蓬草藋茎编织的衣服去遮掩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想要仿效山野的农夫,卑贱的仆役,想过着正常的大众生活,但他们会在这种生活面前显得局促不安,惊慌乱窜,慌慌张张地奔逃藏匿,在草堆树丛中苟且偷生也不行了,这岂不是过去以往的享乐竟成了今日的痛苦吗?所以孟子说:‘上天降大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让他的心志受苦,让他的筋骨受累,让他的身躯受饿。’赵子说:‘良药吃起来虽苦,可它却有利于治病,忠诚正直的话,听起来虽然刺耳,可它却有利于修养德行。’人家认为苦的,我认为乐;而别人认为乐的,我又认为苦。我听说井因为水甜容易被汲干,而干竭;李子因为味苦无人采摘,所以还在;吴王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被勾践所灭,而越王勾践因为尝苦胆刻苦,而又重新振兴强盛起来,不也就像这个道理吗?”
刘基听了这番道理,有所理悟,给他的居室取名叫作苦斋,写了这篇《苦斋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