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王崧舟的诗意语文

(2017-07-20 18:27:15)

    寒假期间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和课后讲座,深深感受到了王老师语文课堂教学内涵的博大精深,使自己对语文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领悟。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读过这篇童话的都知道这是一个文浅意深的童话故事。文章用白描手法写出了鸟儿和树的真挚情谊。童话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细致的描写,只有朴实无华文字,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确把如此浅近的童话故事,解读出如此深厚的感情,解读出如此丰富的语言运用技巧。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语文的美:那棵去年的树,那只给树唱歌的小鸟,在王崧舟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描述下,似乎都一一真实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在课堂上,王老师安排了学生三次练笔的时间,每次练笔时间充分。比如第一次练笔:请学生想象树和鸟的外形写下来。王老师安排了这样的环节:学生练写——交流反馈——修改练笔——同桌交流。所用时间近8分钟。第二次练笔补充提示语,用时3分20妙;第三次练写,补白鸟儿望着灯火想对树说的话,用时5分钟。在一堂课中学生用在练笔训练的时间为近17分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真正得到了锻炼。喜欢王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黑板上的板书都来自于学生的回答,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是正确的答案。这三次练笔不仅是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其实也是为了让学生去感受“平淡”中的伟大。第一次读故事开头,首次接触“平淡”,让学生补写鸟和树的外形,与课文中没有写树、鸟的外形对比,初次感受“平淡”的语言。第二次读故事发展,再次感受“平淡”,老师让学生补写旁白,与课文中没有旁白比较,再次感受“平淡”的语言艺术;第三次,读故事结尾,引导学生从“看”字想象鸟儿的心情,与文中只用一个平平淡淡的细节“看”相比较,又一次感受“平淡”。第四次接触“平淡”是教学的高潮,王老师巧妙的一连串反问:“是作者不会写外貌吗?是不会写人物表情吗?不会写心情吗?……为什么不写呢?”帮助学生探寻到了“语文之美”,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反应,说明他们已经感受到文章描写的精彩:“作者让读者自己去琢磨”“作者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去感受”……

    最后,王老师将板书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他最后的一擦,留出的“空白”,揭示了语文的魅力:“作者用最平淡的语言,调动读者的想象,书写出人间最深厚的感情,这就是这个故事带给我们语言的魅力!”

整节课中王老师用优美的、诗性的语言把孩子们带进了这个有快乐亦有悲伤的童话里,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到了树和小鸟的深厚情谊,被这份情谊感动了的人,若有机会,谁忍心去伐掉那棵树,谁又忍心让这份深厚的情谊蒙上死亡的阴影。我想真切的感悟到了这份感情的孩子们更加不会。“如果有来生,我还来唱歌给你听……”童稚的声音,虽不凄凉,但却深情……

    课堂上,王老师几句简单的点评,一段抒情的过渡语、一首补充阅读的小诗,我们都能感受到他深厚底蕴,以及他对语文的热爱,正如王老师所言:在流转不息的生命之轮中,我为语文而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