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诗词医案拾例》(二八)

(2020-12-09 21:59:56)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评

新《诗词医案拾例》(二八) 熊东遨 忆雪堂说诗


熊东遨,别署忆雪堂。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在湖南电视台开辟“诗词曲联”系列讲座,将传统诗词教学搬上屏幕。已出版《求不是斋诗话》、《古今名联选评》、《诗词医案拾例》等专著三十馀种。

 

1

再咏龙腾雕

仰天一啸滚雷霆,广借神州四海风。

摆尾扫清羁绊域,昂头腾锦自由空。

百强列榜光辉业,众擘挥斤锦绣程。

展业飞天八万里,春光无限驻甜城。

 

【评】“东”、“庚”混韵,重字又多,如“仰天”“飞天”“辉业”“展业”等,都不好。换掉一句,其余小作调整,还看得过去。

 

冲天一啸滚雷霆,风借神州四海腾。

羁绊域中盘尾扫,自由空里仰头行。

百强创出光辉业,众手开通锦绣程。

偶拨云涛朝下看,春光无限驻边城。

 

2

三九晨练曲

出门朔气绣眉淞,北腿南拳扫雾清。

浓雾常开花万素,疏星总让月独明。

一村灯火饮烟起,千里银毡旭日升。

冰雪天香寻妙句,雉鸣敲耳二三声。

 

【评】这首意佳,文字也较顺,无须大改。

 

双眉呵气绣成冰,北腿南拳扫得清。

浓雾常开花万素,疏星总让月孤明。

一村灯火饮烟起,千朵银毡旭日升。

踏雪正思寻妙句,荒鸡入耳两三声。

 

3

学诗感怀

花甲学诗恨晚成,锁眉皱脑欲鸣惊。

仰宵遐想星成句,伏案痴吟月作灯。

填海呕心沧染碧,补天沥血日生红。

愚公不懈移山志,青藏东流大海平。

 

【评】意思不错,表述略差。五、六句换一下,可以支撑门面。

 

花甲攻诗冀晚成,锁眉搜脑试高鸣。

仰霄遐想星成句,伏案痴吟月作灯。

满眼江山肝胆热,一天风日露华清。

愚公不懈移山志,会见前川大道平。

 

4

忆少年春牧晨归

跃马腾身振鬣风,飞鞭甩落满天星。

千鸣鸟语揭帷雾,万点珠光跳露莹。

杨柳随风声脆绿,杏桃逢浥味柔红。

雉旋兔遁风追尾,蛙跃虫飞蹄吻蜂。

碧野香清吟壮美,回头一望太阳升。

 

【评】前四句差强人意,后面太罗嗦了。“柳”、“桃”一联,描准了射不中,笔力不足。代你翻造一下,请体会何为“形象思维”。题目宜简,作“牧归”可也。不必限定为写自己。

 

牧归

风卷青衫马背腾,飞鞭甩退满天星。

千山鸟语掀晨幕,万点珠光跳露晶。

桃隔疏篱情腼腆,柳临曲水舞轻盈。

回眸试向郊原望,天外骄阳冉冉升。

 

5

暮春游

飞香碧野落红飘,云雀休鸣蛙鼓敲。

红日无心沉水畔,白云有意滞林杪。

芦尖摇立蜓平翼,丛里争张嘴满巢。

蝶舞蜂萦花护使,神驰梦境趣遥遥。

 

【评】这首很有趣,尤其第六句,可谓神来之笔。上句“芦尖”改“荷心”,“蜻蜓”不必道破,所指亦明,因为会使人想到“红蜻蜓立碧荷心”的名句。尾联加加工,全诗便完美了。

 

飞香碧野落英飘,蛙鼓禽弦韵共敲。

红日无心沉泽畔,白云有意滞林梢。

荷心摇立翼沾水,丛里争张嘴满巢。

笑我元非护花使,春边得趣也逍遥。

 

6

山中一日

鸡鸣剪梦萦,风止叶敲楹。

雨过晨光绿,云停夕照红。

望山天地窄,俯壑乐忧平。

溪水谐蝉曲,登高脚步轻。

 

【评】五言强过七言。五、六句宜深掘一层,否则味薄。

 

鸡声萦梦剪,风定叶敲楹。

雨过晨光绿,云停夕照明。

放怀天地阔,悟道乐忧平。

溪水谐蝉曲,催行又几程。

 

7

庐山恋

久仰愿今行,匡庐俏百峰。

云织岚上锦,树画水中屏。

瀑泄随山意,花开恋信风。

人仙同绣谷,共醉汉阳峰。

 

【评】状景有特点,惟用韵不规范,稍加润饰,趣味立生。

 

面目殊难识,匡庐百媚生。

云飘天上锦,树画水中屏。

瀑泄随山意,花开恋雨情。

人仙同绣谷,醉卧一坡青。




诗词赏析

 

禅意   修心

试析高志强老师七绝《冬临万安山》   

 岳冰洁

 

季节,忽而萧瑟。

还沉浸在银杏叶如蝶般飞舞的深秋,光阴的脚步却已匆匆迈过小雪节气。朔风,冻云,雪花……冬,不期而至。裹挟着寒冷和寂寥,世界一下子简约!素净、清浅的日子,三五知己,围炉煮酒,不亦乐乎!然而晴日里中原腹地有这样一位诗人,却将视野投向远山,手挽朔风轻寒,冬临万安山……

 

冬临万安山

高志强

 

祖师峰顶立清风,一派苍茫天地同。

城野喧喧都不见,阴晴皆在有无中。

 

万安山地处洛阳境内,最高处海拔900余米。春秋两季登山,自是春花秋叶,仪态万千,风情万种!不仅山势巍峨、风景秀丽,更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仰圣怀古,又可修心问道。诗人多次问鼎,然此行却是素心携简,瑟瑟寒风中又是怎样的心境呢?

没有攀登的艰辛,诗人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祖师峰顶立清风”一吐为快。拾阶而上的辛劳,埋头足下的小心翼翼,到达峰顶那一刻的舒朗壮阔,瞬间化成诗人内心无比的欢欣。没写仰天长啸的酣畅,却有云淡风轻的惬意。诗人这一句手法不可谓不妙,暗藏玄机让人浮想联翩。开篇轻灵细腻,“清风”一词,双关。既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又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峰顶的清风拂面。没有“一览众山小”却是“适与野情惬”。

举目,天地苍茫,云雾缭绕!起伏的山峦,雄壮苍凉,宛如意境悠远的巨幅水墨。脚下萧萧树木,凄凄莎草,铅华落尽,冉冉物华休。熟悉的城市,成长的故乡都淹没在苍茫云海。“一派苍茫天地同”应景而生。诗中,感受到的是天地的辽阔,自然的博大,心境的悠远。诗人并没有细致描绘山之幽静深邃,清秀灵气,也没有刻意沿途见闻。“苍茫”便把一切尽收眼底,云烟深处,则是沧桑的历史,滚滚的红尘。这里长眠着唐宋多位名相,丰功伟业积淀成万安山厚重的人文,“俱往矣”!耳畔间依然回荡着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地之悠悠,而人早已成为历史烟云。与其说这句诗是绘山,不如说是诗人欲言志。

天地苍茫,万籁俱寂,目之所及,萧瑟灰蒙,触手有流云绕肩。此景,难免令人心生感慨,有所顿悟!“城野喧喧都不见,阴晴皆在有无中”触景生情,诗人顿生禅念。瑟瑟风中,贮立静思,辽阔莽原,天地似成一体。身居的小城、家乡若隐还无,曾经的功名成败,有如月之阴晴,一切并不那么重要。“阴晴”一词妙不可言,诗人用典无痕,语出苏轼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明指月之阴晴圆缺;又附上新意,暗比岁月之风雨彩虹。因此,诗文尤显深刻,让人回味无穷。诗人于喧嚣之处,悟出的是不迷失真我,修心守身的淡泊心性。岁月如烟,繁华若梦,半世的风风雨雨,悲欢苦乐,此刻则沉淀成心底的一条浅痕,无波无澜。这句不经意的唱叹呈现出缕缕深邃的情思,给人启迪。待时光,慢慢白首,依然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雅兴;依然留恋“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诗人秉承极简原则,从冬季万安山峰顶所见,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表达诗人朴素的道家情怀,淡泊明志!诗文清新,雅致。诗意却大气,隽永。情景交融中用典无痕。虽落笔冬季,却从苍茫萧瑟中悟得禅机,让诗文有了别样情怀。给冬日的诗情,劈开新径,不只有浪漫飞雪,溪畔寒梅,天地之间,亦有风情,虽寒凉却苍劲,那是岁月的味道……

谨以一首小诗雅和高老师的《冬临万安山》,以示敬意!

 

万安山

岳冰洁

 

山巅鸟瞰挽清风,莽莽苍峦各不同。

只待漫天飞玉蝶,红尘尽掩白纱中。



【月度选评】第六期 小罗曼罗兰 兰社诗词


胡文汉选评

熊东遨

辛丑新正重访桃花江与天问诸子约赋

尚见前痕在石苔,红芳未醒我重来。

含光竹露穿林响,炫彩江花逐浪开。

乡党二三遵旧约,云山次第试新裁。

两难天意何须问,明日阴晴例可猜。

 

【胡文汉选评】立意用词章法俱老到,意深味厚,尤喜尾联。

 

梅影点点

无题

一醉何妨到烂柯,经年底事半销磨。

梅花窗底相思老,燕子楼头辜负多。

沉水香残扶影坐,深宵墨冷待谁呵。

攀窗月探应相问,可有故人心上过。

 

【胡文汉选评】见感情,有深意,章法老练耐品。

 

钟敦和

旧时衣次清风苑主韵

开箱取出旧时衣,叠补三层认庆基。

泪渍尚留争饭泣,泥香犹证种田疲。

襟穿忆被岩锋挂,袖破缘同发小嬉。

白首天涯从未弃,人生本分怕偏离。

 

【胡文汉选评】用情深,意亦可。遣词造句稍嫌呆板。

 

周木火(瑞昌)

就地过元宵节

爆响元宵冷啸侵,家山年味却难寻。

鲜花一束向谁送,烈酒三杯对影斟。

欣点荧屏亲意切,笑看人面老纹深。

横床独卧胸腔重,乡月妻情两在心。

 

【胡文汉选评】取材和立意都好,前二联和结句俱佳。

 

无语

新年抒怀

众说一元由此开,我心不敢对将来。

浮生困在残垣下,清韵传于废纸堆。

有兴还当勤把盏,无人只好醉登台。

忍看雨露凭空降,朽木承恩亦大材。

 

【胡文汉选评】立意好,起承的当,见哲理,耐品耐嚼,。

 

郭进钱

铁路情牵

一双铁轨入云天,载我乡愁若许年。

汽笛声声惊旧梦,浓烟散尽是炊烟。

 

【胡文汉选评】取材新,立意好,画面佳,既有现代气息又见乡村情蕴。

 

幽谷兰馨

腊梅

春来无意斗芳菲,不羡夏秋枝叶肥。

须得苦寒都历尽,清香暗发始生辉。

 

【胡文汉选评】咏物诗既要有该物特色,又要有作者的思想,此诗做到了。

 

桐荫

庚子除夜

惯作他乡客,何妨此夕同。

风尘双鬓里,忧喜一樽中。

庖脍汤浮雪,窗花面映红。

还将岭梅折,不使胆瓶空。

注:广东有置年花之习俗。

 

【胡文汉选评】命题和立意均好,读该诗可见作者情怀,第二联和尾联很不错。

 

万里西风选评

丁欣

南台寺怀石头和尚

瑞应峰前老瞿昙,僧衣飘拂起烟岚。

一支明烛开禅窟,百尺高台结草庵。

玄境见花初顿悟,宝光盈月更同参。

石床留得飞云在,长与苍穹共剧谈。

注:玄境:石头希迁《参同禊》有句:“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万里西风选评】禅与诗有相通处,只有诗能道禅心,此诗不作理上探讨,而以想象传神写照,怀而更慕,若能于形象之中启迪人心则更佳,只恐石头路滑,不好言讲。

 

晴空

除夕

天涯蓬转未团栾,蹭蹬经年终少安。

结福丝垂添喜气,去邪门帖敬忠肝。

林禽反哺恩犹在,彩服娱亲日尽欢。

纵得青春居陋室,严冬不畏夜深寒。

 

【万里西风选评】首联云与亲人离多聚少,天涯飘零,而后喜、欢屡见,先抑后扬。此诗动人处在后半,一种孝思荡漾人心,但能侍奉双亲,则居不觉陋,夜不觉寒,为有情也。

 

钱承洲

春节后送孩子返程

许是温馨只有家,匆匆一聚又天涯。

寒消柳岸新添绿,春入梅园乱著花。

醉后诗书堪解酒,壶中日月漫分茶。

云山此去何由寄,独上高楼看日斜。

 

【万里西风选评】子女长成,可喜可叹,为人父母,不免失落,此诗感情复杂而终能自解,于自解中复有不可解者,使人反复吟咏,中二联佳,然完璧不可句摘。

 

桐荫

庚子除夜

惯作他乡客,何妨此夕同。

风尘双鬓里,忧喜一樽中。

庖脍汤浮雪,窗花面映红。

还将岭梅折,不使胆瓶空。

注:广东有置年花之习俗。

 

【万里西风选评】就地过年,求归不得,年年如此,其情若何?首联使人感慨。颔联对句若是化用孔子“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则更觉醇厚耐品。他乡除夜一样过年,后二联归于超然。“面映红”语感应可更好。

 

落叶秋风

八声甘州  岁暮感怀

甚黄粱一枕梦初醒。沉思忽然惊。算蹉跎岁月,如波有浪,似水无声。多少青春已远,两鬓久星星。何事风尘里,都逐营营。

我向苍茫独立,觉人犹缥缈,路尚峥嵘。祗今年回首,不是去年情。想繁华、都成寂寞,笑西园、词赋旧知名。凭谁慰,与江湖别后,各自飘零。

 

【万里西风选评】此词人生感慨,心有戚戚。“何事风尘里,都逐营营”,我辈皆可自问。虽有落拓之意,终有傲骨在身,隐隐有鹏翼九天之想。

 

虚白居士

沁园春  元夕赋感之二

望眼天涯,几家能够,三五团圆?正碧云初霁,清光微恙,东风乍至,虚幌余寒。冠带无缘,田园有幸,顾我茅庐容膝安。 今何夕,问百年身世,多少悲欢?

市朝兴替般般,作泡影、幻花如是观。 任江湖月旦,由来率性,山川游践,依旧痴顽。 闻笛前汀,看星后夜,且友沧浪鸥鹭闲。 归来去,笑时人辛苦,煮梦邯郸。

 

【万里西风选评】元宵无热闹情绪而多感慨,通篇略低沉,“冠带无缘,田园有幸”,其实无奈。虽道是梦幻泡影,鸥鹭可盟,终有不甘。结句“煮梦”造语奇。

 

香儿(蒋军燕)

山花子 松亭小憩

鸟悦春阳竹径空,山边少憩倚云松。一种怡然心上满,小亭东。

涧水岩中声隐约,玉兰枝上影玲珑。尽兴归来双鬓湿,带香风。

 

【万里西风选评】小词写得甚可喜,语如玉盘走珠,境似舞雩归来。换头两句有声有色,对仗工整,下结如在目前,愉悦之情不言而胜于千言。“少憩”径作“小憩”或更佳。

 

小罗曼罗兰

东风第一枝  春雨

曲岸催花,长堤醒草,携风欲碍微暖。望中暝色沉沉,愁处湿云片片。生烟度柳,弄出个、腰支纤软。料妨他、故土重游,约觅旧巢双燕。

惊春老、莺声渐远。嫌粉重、蝶心已乱。多情潜入深宵,密意寄声小院。怜伊消瘦,忍别后、韶华过眼。记往日、绿水池塘,听取鼓蛙千遍。

 

【万里西风选评】上片状物细腻,颇得梅溪笔法,处处是雨而不以一语点破,极富美感。换头两句未出前人窠臼,后面由雨境及人,余韵不绝,中间衔接再自然一些更好,史词无一语离物,然终不滞于物,结处妙笔可细品。

 

无语选评

半隐庐

辛丑正月初九飄石兄招饮分韵得贤字

春风动衿夜,一醉共群贤。

不觉诗从酒,分明月在天。

生涯能结社,世事止随缘。

饮外无多语,为因惜旧年。

 

【无语选评】诗友小聚写得如此生动,极富情感。构思巧妙,笔力雄健,娓娓道来。尤其尾联点睛一笔,蕴含深意,足见作者功力。

 

胡文汉

春日携妻上五指山有作

为读流溪胜,来攀五指山。

风清花扑扑,林密鸟关关。

慢步泉声脆,宽心蝶影闲。

相携两不厌,同醉月芽湾。

 

【无语选评】牵着爱人的手慢慢变老,如果在慢慢变老的过程中尚有这份情致,着实令人感动。

 

周清溪

庚子除夕

一岁囂烦到此終,明年尘屑不須同。

莫嗟柳线先抽绿,但爱梅花已晕紅。

疫去天清成大吉,春來气暖是东风。

時将无限快心事,付与诗前更酒中。

 

【无语选评】时值春节,除夕作品甚多。而此作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很好展示了不顺的一年已经过去,美好的日子即将到来,这是很好的心灵感受。而且音韵和美,是为佳作。

 

一如

放怀

看破红尘万虑空,开心何处不清风。

填词作曲千声韵,移柱调弦十指功。

南岭临松堪画鹤,西窗听雨欲吟虹。

茶余饭后随邻友,黑石礁头作钓翁。

 

【无语选评】诗题放怀作为总领,全篇很好的描述了轻松自如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恰恰能够陶冶情操,正是作者所追求的。颈联对句与颔联出句似有犯复之嫌,如能酌修当更佳。

 

安全东

初五日驷马水乡

雾散水乡晴见多,平波风软镜新磨。

船行划破青山影,柳眼初开欲放歌。

 

【无语选评】宛如一幅山水画,笔致细腻,文风清空淡雅,似乎不经意间让读者感受到了浓郁的春情。

 

胡文汉,字良彦,一介农夫,喜欢吟诗作对。读了十多年书,耕了十多年田,经了十多年商,编了十多年书。其人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爱自由而不知所处,祈独立而不得其要,喜思考而不知表述。故自号糊涂居士。

嘉宾万里西风先生风采

 

万里西风,本名展旭强,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扬州市诗词协会理事、平山诗社发起人之一,部分作品发表于《星星诗刊》、《东渡》、《诗潮》等刊物。

嘉宾无语先生风采

 

倪平波,笔名无语,60后,湖北天门人,广东省文化学会诗词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珠江诗社荣誉社长。



诗词的结句技法  醉月诗苑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是第四句,在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

关于诗的"":所谓“合”就是指诗词的收束句。它既可浑圆章法,更是作者“感发意志”“体物写情(刘勰〈文心雕龙〉)”“神光所聚(刘熙载〈艺概〉)”的“诗眼”和“词眼”所在。

 

“结”的重要性大家都很明白,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处理好的。我认为。诗的结,最能体现作者的底蕴厚薄,以及他的写作风格了。结有千种,毫无模式可言,所以也举不出什么类型的代表作品为例。但大体遵循的规律,还是要以扣题为主。收拢全篇,并发散诗思于诗外,使人读后留有余味为最佳。

 

于七律而言,因为经常起的比较平稳,所以结的也往往淡然而收。余味淡雅,意境悠长。律的结基本是扣合全篇而做一整合得出的结论,或由此展开的联想。有时,律诗的前几联都用来做铺垫性的描写,而把最后的精彩在了结联上。对前面的描写做一总的意念上的提升。

 

写合句有几个注意点:

1.前分句要稍微总结下前面六句。

2.前分句要在语气上,逻辑上,为后分句做准备,以利于前后分句的衔接。

3.最好使用比,一般用比的时候都是用景结。当然,合句可以情结,可以景结。使用比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字尽意不尽的效果。

4.要注意扣回起句。

5.要做到字尽意不尽,笔尽情不尽,就是所谓的余味无穷,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诗寄。

 

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滪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律诗,前面可以平淡无奇。但是合句一定要出彩。那么即便你前面平淡,那也会给人深刻的印象。一首诗不必句句出彩,但是要是没一两句出彩的,你这诗也就失败了。大凡出彩的合句多半是以景结的诗就仿佛有那样一种画面场景置于你的眼前。让你不受到感染都不行。合句多数情况下是全诗的诗眼。或点明主题,或深化主题。也就是说“起、承、转、合”中,尤以“合”为重要。

 

结句对于一首的重要,从下面郑板桥《咏雪》诗中可以看出:“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如果没有结句,此诗无以言诗,但正因为结句出彩,才使得状如数数的句子成为一首很有味道的诗。

既然合句说到了用比来结句,那就说说比法吧。比法,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告诉我们“像什么”的问题。在创作中,比是一种经常的、大量使用的表现方法。巧比妙喻的目的,是为了使诗词比用直接陈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比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比喻、比拟、对比。

1】比喻。

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

 

比喻又有以下方式:

1.明喻。就是比较明显地打比方。

如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此诗中“尖山似剑芒”就是明喻。

再如白居易《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此诗中“露似真珠”“月似弓”也是明喻。

 

2.隐喻,也就是暗喻,比喻关系暗含在其中。

如文天祥《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这里“臣心”就像“磁针石”,就是一种隐喻。

 

再如:唐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本诗是朱庆余在考前怕自己作品不符合考官的要求,给张水部(即张藉)所写的一首诗。以新妇自比,把考官比作公婆,向张征求意见。通篇都是都是以比体写成。张藉接诗后,也回了一首《酬朱庆余》: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诗的大意是说朱庆作像一位采莲的姑娘,长得漂亮,歌喉又好,别看那些姑娘穿得很华美,但不值得人们看重,她们怎么能抵得上这位采莲姑娘,她那美妙的歌喉,一支轻歌就可以值上万金啊。从而打消了朱庆余“入时无”的顾虑。朱庆余的诗写得妙,张藉的答诗也是比得妙,珠联璧合,传为千古佳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