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能成为千古绝唱吗?
慧质兰心(山东青岛)
“夕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当我第一次见这句诗被某人当作佳句来讲的时候,不以为然,一笑了之。可当我看到很多人而且是在当今诗坛颇有影响力的老师把他当作佳句来讲,甚至还有人说可以与王维的《红豆》相媲美,会成为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时,我实在是忍不住了,非要说两句不可了。
这句诗有两处比较明显的问题,第一,把夕阳比做红豆,我认为极为不妥。因为夕阳挂在天上时,从大小形状色彩,无论怎么看都不像红豆,只有在照片里才与红豆极为相似。即使可以这样比,也失去了原来的美。广阔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夕阳,这种画面怎么看都是和谐美好的,而把一枚红豆嵌在广阔的天上,怎么看都不和谐,严重的比例失调嘛。另外,中国人一向讲究含蓄,一般不会把相思之情到处宣扬,谁会把代表相思的红豆放在公众场合呢?王唯的红豆是让你采回来珍藏的,合情合理。夕阳西下,霞光满天,如此美好的时刻,怎么会引出相思的愁绪呢?我们可以因柳絮引起相思,因为有折柳送别的典故,还有,柳絮纷飞,是自然场景,而且本身就是缠绵的,所以触此景而生相思之情,非常自然。第二,有逻辑错误。因为红豆是不会发光的,用红豆不能引出晚霞,所以把夕阳比做红豆,后面的“相思”可以,但“满天”无来路了。举个例子,如果说“太阳像少女羞红的脸”接下来可以说“煞是好看”,如果接着说“普照万物”就不合适。
我们常说“触景生情”,听谁说过因情生景的?我们可以因抒情的需要而选择合适的意像,而不是要你伪造意像。这句诗纯粹是因诗造景,但又没造好。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反驳我,“你认为不好,这句诗能广为流传吗”?那我问你:“去年的东北猪瘟流传没?今年的新冠流传没?八十年代的喇叭裤流传没?中国很多人的金钱至上观念流传没?崇拜明星胜过崇拜科学家的现象流传没?”流传很广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东西。正因为这样的句子会成为佳句流行,才是诗坛真正的悲哀。究其原因,这是个文化缺失的时代,浮躁的社会产生了浮躁的文化,产生了浮躁的诗。我们天天讲要传承经典,其实大多数人很难静下心来去认真的品读经典,根本无法理解经典的内涵。所以就盲目的追求感官的刺激,追求新奇特的句子,于是很多肤浅甚至违反常识非常可笑的诗句满天乱飞,殊不知,佳句是佳句,新奇特的句子不等于佳句。现在的诗坛已经病入膏肓,这首诗就是病态诗坛里产生的病态的诗。
写诗离不开想象,离不开修辞手法,但想象是有边界的,用过修辞手法后的诗句应该更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些能流传千古的名句都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的,逻辑严密的。我们都认为李白的诗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吧,我们就拿他的诗做个例证。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说明速度快,“直下”说明瀑布所在位置山势陡峭。“三千尺”说明长。有人会问“像你这样较真,“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不是太离谱了?我肯定的回答,不离谱。第一句有“日照”,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粼粼波光,跟银河中的星光相似,天上的银河与瀑布的长度与宽度在感觉上都是相似的。另外,“遥看”才能引发如此的联想,“疑是”才显得自然,如果是“近看”,再“疑是”怎么怎么的,可以,但有点做作。这就是经典,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每个字都不浪费,每个字都是经得起推敲的。
所以,我们应该认认真真的品读经典,深入理解经典的内涵,不要轻易的与经典相比,因为这种比较无异于辱没经典,会引起别人极大的反感。
我与此诗作者并不认识,也无冤无仇,写这篇文章没有针对作者及任何人的意思,就是就诗论诗而已。因为这首诗流传甚广,我才站出来批的,因为这样的诗影响力越大,对诗坛的破坏力也越大。更应该引起人的注意。
我知道我发出这篇文章会有很多人不服气,我既然敢写就不怕人拍砖,于千万人吾往矣。想拍砖的尽管来吧。这首诗前两句也有问题,因为没有人认为是佳句,所以我就不公开批了。
————————————————————————————————————————————
楼晓峰作品赏析之二
文/邓国琴
瑞雪
麒麟化甲瑞飞高,散下琼华励舜尧。
大地签收疑白卷,农家拆看是红包。
注:瑞也指白雪。
绝句妙在紧紧围绕主题《瑞雪》,化用几个典故融入其中再展开神奇的联想,千回百转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惊喜的结果!
首句“麒麟化甲瑞飞高”,片片雪花好像化成了片片铠甲。作者用形象化的比喻,意在起兴营造美感和吉祥的氛围。“麒麟”借指雪片。
承句“散下琼华励舜尧”紧承首句:这天上飞来美丽的花朵是上天奖励炎黄的子孙们礼物呀!“舜尧”的原意当然是指古代的五帝三皇,但是本文是用它来借指人民,毛泽东就有“六亿神州尽舜尧”之句。
转句递进说大地收到礼物的感想:“大地签收疑白卷”对于如此美妙的礼物大地却不识货,以为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空白题卷。如此转折让读者感到很意外。运用联想法。
结尾再次转折大妙:“农家拆看是红包。”农家收到这礼物当然满心欢喜噢!古人说瑞雪兆丰年!末句终于抖出了包袱!想象力丰富。
佳作言简意丰,构思巧妙,富有超常的想象力。表现手法也独特:前两句以美景的描写,以引起人们对白雪的注意只是手段;后两句才是最终目的。四句话句句相连贯,环环紧扣,第三句平地异峰突起,极尽曲折,来个大转折令读者深感意外,同时也为结尾又设一个悬念,尾句再次又转折来作答,却又在情理之中!整体用抽丝剥茧法,拨去一层还有一层,且层层又折叠,很是扣人心弦,妙哉!
赏析者简介:邓国琴
(武汉绿绮)丁芒弟子,《上海滩诗叶》副主编。其诗词和诗评散见各大诗刊和各网络微刊平台。几次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新作点评] 晚步1912街区偶得(作者:佟云霞;点评:杨逸明)中华诗词杂
晚步1912街区偶得(佟云霞)
华灯散作满天星,回看风光旧画屏。
欲问金陵多少事,青砖如册录曾经。
(2019.11《中华诗词》)
杨逸明点评:有时读一首诗很像是在看一组电影的镜头,这首小诗即是如此:明明是一片街区的华灯,忽然点点散开,化作了漫天的繁星;明明是街上的很美的风景,渐渐又化作了一幅慢慢打开的图画长卷;明明是老街的青砖,一块一块组合,慢慢移动,竟然又变成了一本一本册页,上面朦朦胧胧闪过了曾经发生的人物和情境。这种将时空景象人为地剪辑拼贴的手法,最早是被人从建筑领域延伸运用到电影艺术中,现在又被诗人引进到文字表现中来,使得文字也产生了视觉上的效果。每个单独的镜头,往往只是一个独立的图像,但是当这些图像被诗意地组合起来,就会形成有艺术感染力的形象。当导演把两个平平无奇的画面剪辑在一起时,带给观众的却是前所未有的强烈冲击与震撼。电影蒙太奇的效果,即在于此。诗人也需要并且好好学习这种“蒙太奇”的手法,以使得只有几个汉字组成的诗词,不但产生悦目的画面,甚至产生一种有动感的穿越时空的艺术效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