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中诗导刊

(2020-10-13 16:54:54)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评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外卖小哥

占继南 安徽

 

宽街窄巷疾如梭, 暴雨寒风奋力驮。

身在井隅天万里, 心朝璀璨伴豪歌。

 

【张宝娃鉴评】甘肃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随着年轻人远离家人在城市打拼而无暇顾及一日三餐,加之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外卖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衍生来的一项新型职业:“外卖小哥”也就应运而生。本诗取材外卖小哥,平凡普通,却因为与广大青年息息相关而扣动了读者心弦。

       起句 “宽街窄巷疾如梭” 形象逼真,每到饭点,我们随处可见外卖小哥轻骑疾驰的身影。承句续接前意,进一步叙说外卖小哥的不易,他们不畏寒风骤雨,奋力骑行,为的是尽快把带着温度的餐盒送交到点餐人手中,一份职业,一份责任。

       转结句作者化用了英国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的名言"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其意是“我们都在贫民窟中,但我们中有一些人正仰望着星星。” 从而阔了人们的眼界,“井隅天万里” 体现了小卖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身处简陋的环境却仍然拥有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每个人的小世界里可以大有作为!有限平台里可以玩出无限的精彩!

       结句使全诗得到升华,并且照应了起首两句。因为“心朝璀璨",才有了外卖小哥一路哼着唱着蹦着快乐着的 “外卖” 旅程……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在物欲横行的今天,能调适自我,心中便生博爱,一生活得精彩!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梨花(新韵)

趙凤鸾 河北武强

 

远眺疑霜满树白, 清香扑面诱人来。

簇团朵朵蜂缠蕊, 客在丛中笑眼开。

 

【康现在鉴评】福建泉州

 

       梨花,洁白、晶莹,这个物象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大多是表示分离,对爱情的失落。比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纳兰性德在《采桑子》中有“落尽梨花月又西”;李重元、唐寅有“雨打梨花深闭门”等等悲伤的句子。

       而在本诗中,诗人从描写梨花洁白胜霜雪的外表起句,然后讲到“清香”的内质,一下子就引起了人们的雅兴,转折句用 “蜂缠蕊” 进一步说明 “蜂”更是对梨花迷恋,一 “诱” “缠”,道尽了人与物(蜂)对梨花喜不自胜的心理,很自然的导入结句客人在梨花树下笑逐颜开那种怡悦心情。一反古人的寓意,把梨花象征着纯洁,甚至可以把人们对坚贞爱情的向往这个主题演绎得淋漓至尽。

       作者在诗中很好的抓住梨花的特点:洁白、清香,然后道出人与物(蜂)都对梨花情有独钟,显示梨花的美丽、高雅,“诱” “缠”都属于练字。全诗流丽、自然,善于用物象烘托心理,耐人寻味,是一首声情并茂的好诗。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李建初 浙江永嘉

 

清晨行陌阡,稼穑抢晴天。

刈麦衣沾露,耘田牛策鞭。

昼长难觉晚,日暮始归旋。

还待金风起,收成胜昨年。

 

【淮君鉴评】陕西汉中

 

       一副典型的充满生机的夏收夏种农忙图。

        “清晨行陌阡”日出而作。“日暮始归旋”日入而息。含带着现存中华民族第一首诗歌《击壤歌》的意境。但不同的是,《击壤歌》更多地表现了淡泊,而《农忙》更多地表现了勤劳和忙碌。

       首联突出了一个“早”字和一个“抢”字。接下来的结构,实际是颇具匠心的。三、四句承首联二句,突出写“抢”字,“衣沾露” “牛策鞭” 实际是露沾衣和鞭策牛的倒装,露沾衣谓之早,鞭策牛谓之急,合起来,抢也。五句、六句承首联首句,清晨出一一昼长;日暮旋一一勤劳、辛苦。只争朝夕的情态,跃然纸上了。颔联、颈联交错承首联两句,极尽铺展,紧扣诗题农忙二字,表达得十分充分。

       七句为转句,暗接颔联第四句“耘田” 夏种的伏笔,期待秋天的收获。八句更进一步地希望全年(夏秋)的收成能够超过去年,日子能一年更比一年地好。转、合得自然而然。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庚子端午

刘安国 北京

 

谁持香粽草,来扫汨罗尘。

驱障开天路,吟骚易美人。

放怀今日乐,写意汉家春。

湘楚椒兰馥,繁花入酒醇。

 

【宋晓洁评析】山东日照

 

       写端午的诗词绝大多数是悲调的,导致每临端午,各类诗词里都饱含悲愤与伤情,而作者这首五律一改俗套风格,诗写畅意,题材新颖。

       开篇的布局虽然也没离开香粽、汨罗字眼,但角度的选择与众不同,这里用“香粽草”并没有说到包粽或者粽香之类,而是转到了“扫汨罗尘”上,在此,“汨罗”不再是实际的江水,而是延伸为一股吞噬清魂的污浊之尘,表达上颇有深度。

       端午节有驱瘴避邪的习俗,颔联出句在此基础上引申,对句化用《离骚》里屈原将君王比作“美人”之文,恰与出句对仗。

       颈联写到了今日,借用晁说之诗句“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来对比今天,再也不像以前南宋初期那样“可怜失尽”了!在今天这美好的节日里,人们可以放开胸怀地娱乐了。

       尾联是一幅繁华的盛景图,用 “椒兰馥” 来喻今天的美好,“繁花入酒醇”是更进一步的如醉如痴的美!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建筑工

杜林贵 陕西汉中

 

绑扎哪拘寒热浓支模浇筑阅春冬。

贫家偏得儿良讯污汗聚成妻笑容。

归径何妨残夜雪出勤不用定时钟。

摩天大厦今朝起城市新衣靠俺缝。

 

【淮君鉴评】陕西汉中

 

       个人觉得,古典诗词的守正和容变是一对矛盾,守正是要守住古典诗词的本色,比如端庄、浑厚、典雅等,容变是要紧随时代,比如内容、语汇、精神等,守正要谨防守旧和拟古,容变要克服直露和流俗。这首《建筑工》算得上较好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

       首联直接搬出建筑元素,泛写点题。"绑扎" "支模" "浇筑搭之以不拘寒暑、历尽冬春,表达建筑工人的艰辛。颔联特写,辛苦劳作之时收到孩子的喜讯,身边是一脸汗水笑逐颜开的妻子,生活的喜悦,如花开一般鲜亮,令人欣喜。颈联概括,晚归早出成了规律,"何妨" "不用1" 两词满含着无畏和自觉,这又何止仅仅是在说建筑工呢?何尝不是所有勤劳者的写照。所以颈联的好,还在于它的普适性。尾联写摩天大厦和城市新变化,表达出建筑工人的自豪感,转结得有力、超拔,也对前三联进行了总括和升华。

       回看整首诗,虽多现代词汇,但也不乏典雅之处,比如中性词汇的使用,情感程度的把控,都颇有分寸。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摒弃了卖惨、诉苦、愤世的流弊,写出了清朗、清欢和积极向上的风貌。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山村晨景

张国庆 江苏射阳

 

日色涳濛浅浅寒, 登高鸟瞰有奇端。

溪桥别墅傍南岭, 田陇晴风拂北峦。

路转三山千顷静, 鸡鸣百户一川欢。

如今金谷多贪欲, 唯此桃源腾紫鸾。

 

【高建林赏析】山西

 

       读过许多描写乡村风光的诗词,比如王维的《鹿柴》。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而此作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不单单是景物描写。

       首联前句中“日色涳濛”点题,而“浅浅寒”用来形容春天乍暧还寒的天气,比如程垓有句云,"浅寒带暝和烟下,轻阴挟雨随风洒。”首联后句表明观看山村晨景的角度。“奇端”用的极妙,既诱发读者的好奇心,又为后面写景做好了铺垫。

       颔联运用地理位置的对比,描写俯视下的南北不同景象。南面一栋栋别墅依山傍水,往日的小桥流水人家已俨然有了许多现代气息,而北峦田陇依然,清风吹拂。

       颈联运用一静一动的对比,描绘出一幅幽静安适的乡村画面,“路转三山”是它的幽深,“千顷静”是它的安逸,“鸡鸣百户”即是乡村特有的音乐,也暗喻了此地生活的农家勤劳安居的快乐。这种欢乐是城市人无法享受的,也是久居城市快节奏人群所向往的。

       尾联抒发感慨,并呼应首联的“奇端”总结全诗。“金谷”本意有多重意思,这里作者泛指富贵人家盛极一时但好景不长的豪华园林,含讽喻义。意指人们的贪婪无止境的修建,正一步步侵蚀着原生态乡村,唯有此地还保留着一片桃源之地。这是当今社会的常态和惯病,值得我们反思。其中“紫鸾”化用了明·梅鼎祚之句:“玉笙吹彻会双仙,一任天风驾紫鸾。”给桃源之地又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全诗通俗浅近,清新自然,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不同画面融入诗中,暗讽人性的贪婪,揭露社会弊病,引发深思,从中体现出作者对乡村原生态环境和朴素生活的赞许和向往。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01

童年忆趣

霍跃庭 古乌兰察布

 

昔时村口一条河, 曲曲弯弯弄碧波。

日暖光臀撩水仗, 冰封持械转陀螺。

于今客路已知老, 几许欢情不复歌。

幸有当年童趣在, 何妨霜鬓去如梭。

 

【姬培荣鉴评】山西长治

 

        回忆是诗家永远写不完的主题。此作,童趣就是作者承载思想感情的主题意像。

       首联景起景接,取象十分简洁,就如同是村口这条泛着碧波的河,清新流畅。通常说首联地步要宽,以便于情节的拓开与延深,看来作者深得其味,只是一条河,什么故事都可能发生。

       颔联,作者用“日暖" “冰封” 两个时令,取几个儿童“光臀撩水" "鞭打陀螺”之景,描绘出两幅活泼可爱的画面,寓意纯洁、美好,使人们仿佛又一次听到了孩提时代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笑声。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叙事,是为铺垫,颈联写“忆”之蕴,始为入题。颈联上句“于今”,与首句“昔日”呼应,完成了时光的转移,“客路——老”,明确地交代了当前的状态,用字之精练,值得点赞。下句“几许欢情不复歌”,其中岁月之沧桑,不言而喻。

       尾联之精妙,在于作者对感情脉络的把握。生活之感慨,点到为止,不留伤痕。尽管“霜鬓去如梭”,但“童趣在”,美好就在。甜蜜的回忆,就如同一剂良药,伴随着风风雨雨,给人生以心灵的抚慰。

       这首诗很明显的一个特点,不仅仅是意脉流转顺畅,而是意脉集中。所取物象与所寄情感,都紧紧围绕“童年忆趣”而展开。可以说是一首成功之作。

 

 

02

霍跃庭 古乌兰察布

 

纸鹤随风飘欲仙, 招鸢引蝶舞翩跹。

常怀超俗凌云志, 奈有红尘一线牵。

 

【宋晓洁鉴评】山东日照

 

       一首诗如果单纯描写景和物,任何一个稍有诗词基础的人都可以做到,但若做到诗有内涵和寓意,就不是容易的事了。作者这首七绝在这一点上完成得很好。

       首联直接切入主题,出笔自然,带有动感,使人仿佛看到了漫天飘飞的纸鸢。作者采用拟人手法,把各类风筝想象成是那只纸鹤的美丽触动了其他,从而慕名而来,在此欢聚飞舞。

       转句是作者给风筝赋予的思想,用隐喻的方式在不经意间将人的思索过度给纸鸢,它纵然有万般超凡脱俗的大志,纵然常常怀有挣脱世俗的心,也永远无法改变己的命运。

       结句正是纸鸢的最终结局,也是无法逃脱的一种实状。同时也是隐含着人生中的羁绊。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最终也是“奈有红尘一线牵”的一声感叹!

       在诗的余音中想起宋代邓深的“高浪惊人处,新滩复眼中。虽无曳尾淖,奈有打头风” 的诗句,人世间有太多的无奈,从古至今有很多诗人文人用物象来寓意人生,作者这首寓意恰如其分,不论从表意还是含义都无有刻意和牵强的成分,收得自如,且余音不绝!



【新作点评】夜 韵(作者:胡水莲;点评:张思桥)中华诗词杂志


  韵(胡水莲)

 

诗韵添壶煮不开,长宵惹得梦徘徊。

推窗未见中天月,一片蛙声挤进来。

2019.5《中华诗词》)

 

张思桥点评:诗贵巧思,此诗之妙处,一是在于诗境之真实,再者就是能见巧思。这种巧思,在第一句的诗韵“煮不开”中就体现了出来,而末句尤妙。可以看出,在末句的炼字上,作者用“挤”而非“涌”字等,恰恰可令读者想见这蛙声的冒昧、唐突,与第三句前后衔接,相映成趣。而声音原是不能“挤”的,此处作者这般用之,正是钱默存所谓的“通感”手法,也是“陌生化”的一种表现。不得不承认,在诗词创作中,对“通感”的合理使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诗句之余蕴,进而产生回味无穷的效果。当然,此诗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在遣词造句上,或可进一步避免熟词、熟语,否则便很容易造成落俗之患。其次,正如严羽所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此诗似在“情”的表现上稍微弱了一些。然瑕不掩瑜,诗中亮点,足以使读者赏味与学习之。

 

(原载2019年《中华诗词》第8期)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01

白露吟

谭金虎 长沙

 

一窗澹月一窗凉, 寞寞高天岳色苍。

篱侧吟虫悲病叶, 阶前瑞草缀珠光。

凭栏眺望人千里, 对影嗟嘘酒半觞。

醉羡长空宾雁阵, 年年逐梦到衡阳。

 

【姬培荣鉴评】山西长治

 

      这是一首抒发思念之情的作品。赏读这首诗,应该从颈联上句的“凭栏眺望”起始,其余各联各句,均是作品中的主人翁“凭栏眺望”的所见所思。

      作品首联由近及远,由实向虚,描绘了白露时节的视觉景观。颔联上句“悲虫病叶”寥落萧条,下句“瑞草珠光”冷寂幽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颈联笔锋一转,作品中主人公对影把酒,凭栏眺望而产生的对远方的思念。

      至于尾联,有了前面的铺垫,情绪已是水到渠成,有几分淡雅,又有几分感伤。

      这首诗的亮点在颈联。上句 “凭栏眺望 /人千里” “我凭栏眺望”与“你人在千里” 形成两个有着时空距离的意群,而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就是无边的思绪。这是作者试图表达的本意。下句同理,“对影嗟嘘 / 酒半觞” 的两个意群,维持相互之间联系的是一种孤独。这与黄庭坚的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的诗句一样,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

      尾联同样值得玩味,衡阳,雅称“雁城”,衡阳景区 “回雁峰” 因历史名人的诗文以它为典故者甚多,故名扬天下。雁,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作品运用托物言情的技法,以羡慕宾雁年年到衡阳之律,来表述自己欲归不能心情。

      全篇未见主人翁 “思念” “孤单” "伤感” 等字词,但又处处可得,深得诗家之妙,值得一品。



                              《中华诗词鉴赏》精选入卷诗评


长城落日

李玉玲 山东淄博

 

万里雄关暮色苍, 台阶一步一悲凉。

夕阳跌入城墙下, 溅起流光似血光。

 

【姬培荣鉴评】山西长治

 

       作品从写景入手。首句,只用大笔勾勒,即展现出一幅雄浑莽苍的图画:暮色苍茫,笼罩着万里长城。承句则由远及近描绘:一层层的台阶,依次而来,依次而远。这里的台阶,可以理解为诗人拾阶而上,似乎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边塞的故事而步步感伤。也可以理解为是历史进程的步伐,一步一趋,艰难而厚重。由此而牵动着读者的情绪,进入到一个寥落苍凉的意境中,难以自拔。

       下半部,作者笔锋一转,把中国曾在外来侵略的屈辱下,将几千年中华民族的尊严,中国人民的意志比作红太阳的"跌落",然而这注定的短暂的!随黑夜和黎明的到来,一轮朝气蓬勃的新日从压抑的谷底必冉冉升起!是啊,曾经何时,那些生活在历史长河里备受煎熬、苦苦求生的民族,那些跌落谷底的中国人民,他们在黑夜里攀爬,在黎明中争扎,试图打破这一份沉寂。因为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使得他们顽强地用血肉之躯去克服种种困难,战胜种种压力,并勇往直前!

       看!"溅起流光似血光" 这是多么壮烈的描述。此处的流光,是流水般逝去的时光,是历史的浪花。也是中华民族的艰辛血泪,是古往今来将士们守土卫国,血洒疆场的慷慨与悲壮!

       写诗是高品味的创作,其核心,就是想象,是诗人生命与灵魂的飞扬。这首诗有“一步一悲凉”的沉痛!有“夕阳跌入" "流光溅起”的争扎,更有“流光似血光”的壮烈!整首诗字字千钧,其间的平静与波澜,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等等。诸多内涵深刻的话题,导引着读者的联想,走向思想的高格:不忘历史,珍惜和平。

       评完这首诗,我突然想去否定时下流行的一种说法:"当今的诗人写不出古人的意韵!" 今天在这便找到了答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