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海选粹】听雨作业点评芦荻

(2020-05-06 17:58:19)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评

【诗海选粹】听雨作业 点评 芦荻


   芦荻,现居大连。酷爱古典文学及戏剧,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大连市诗词协会会员,大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吴门诗社会员,诗海选粹主审。

 

本期作业 《七律》听雨   点评:芦荻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五一,祝大家节日愉快!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共度快乐时光。

    承蒙冰冰邀请再三、盛情难却,为大家作这一期作业点评。诗海大家云集、群星密布,不当之处肯请各位指教。

    这期作业《七律》听雨,客观的说,还是有难度的。因为是“听”,就基本限制了视觉空间。除听雨所处的小的场景之外,基本目所不及或根本没有视觉意像。这对于习惯了景物描写的我们来说,或许有些无所适从。

    但是,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也开启一 扇窗。

    我们只要抓住由“听雨”而引发的一系列心里活动,包括回忆、联想、想象,并很好的融入自身情感,加以拓展升华,就是抓住了“听雨”的本质。就能创作出符合题意的优美动人的七律。

   上述亦可视为点评标准,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作品,作初步参照。

    除特别明显错误之外,格律不作校对,请自查。

 

01

听雨

 

几日柔丝布广畴,三春消息听溪流。

远山匿影浓于染,破壁漏风凉似秋。

好与骚人添雅致,争教游子洗乡愁。

知时莫过田塍饱,多少民工在路头。

 

芦荻点评:

 

首联:

    上句见雨,下句有听。但“听”字与听雨不贴。溪流与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形态。听溪,无非是听跑了题目。

颔联:

    这一联可视为作者在自己所处的小环境的感受,使得情绪归于悲凉。如果从听雨的角度自然过渡,这个承接顺理成章。

颈联:

    由听雨生发,倾注情感,转折不留痕迹。这一联描摹,可看作是写“雨”的经典形态。对仗工稳,不乏凄美。

尾联:

    直白并入窄巷。进入三农领域。特别结尾涉民工句无由头。

这样作结未尝不可,只是处理不好可能失去气韵,且不宜与自身情感的发散。

这首中二联不错,败在首尾。七律的法度还是圆熟的。

 

 

02

听雨

漱涤烦襟风满衣,凝香湿叶入青圻。

半窗清兴浮嚣绝,一榻高眠从者稀。

倚榭观澜鱼悦性,临流听雨客忘机。

任凭世事如尘马,归老江湖心所依。

 

芦荻点评:

首联:

    由雨涉题,由情带景。“漱涤烦襟”为全诗定调,此意境后续亦很好的融入全篇。不错的开局。

颔联:

    首联无“听”,颔联以补。虽然稍有滞后,为时未晚。且对仗工稳,语境清幽,不失为好联,赞一个!

颈联:

    上句为观,下句为听。这样的并行排列还是有问题的。

    我们的主题是听雨,所有的意念、感怀皆由听雨而来。特别到了颈联,已是七律之紧要之处,正是对听雨情怀集中展现对地方。无端节外生枝,观鱼悦性,这样就分散了意脉的延续,冲淡了主题的深入。

    另“听雨”破题之嫌。这种题目,能不破,最好不破。

尾联收束很好的融入全篇。不错!

    总体看,全诗遣词优雅,意脉贯通。情怀淡雅,怡情悦性。很不错一首!赞一个!

 

 

03

听雨

乌江春暖波澜阔,古堞云高镜水平。

长路不堪堤上暑,石床聊供倦时横。

树寒云黯风吹叶,雷厉人驰雨过楹。

余我西楼临菡萏,清风满屋共荷声。

 

芦荻点评:

    这首除颈联“雨过楹”与尾联“共荷声”之外,其他均与听雨无涉。所有的情感寄意,皆不因听雨而生发。由此,视为离题。不予置评。

 

 

04

听雨

 

翻滾黑云生旅途,留居野店伴屠苏。

窗中乱影惊茶士,檐下喧声醒睡奴。

独叹郊原幽草棵,多怜径路落花株。

横流汇聚沟渠里,还守初心入五湖。

 

芦荻点评:

    首联入题缓慢。翻滾黑云、留居野店等等描述,倍感粘滞费墨。以视觉开篇也分散了听觉的主题。

颔联:

    乱影、喧声,此词语用于雨的形态和声音尚不够明晰。对于主题来说,即要回避破题,又要选择具有独有特征的意象进行表述,以其达到准确准确无误。而不要模棱两可。否则,或生歧意。

颈联:

    “幽草棵”“落花株”待酌。“独叹”、“多怜”句试图表达情绪寄托。但流于泛意。

    尾联并没有借助听雨发散,而是归于雨后的描摹。从而顺势跳脱。表面似乎与听雨相关,实则已是离题万里。

 

 

05

听雨

嶂岭雾遮春雨沛,又催花草沐时风。

杜鹃红艳添新栉,万亩梯田步绿融。

百鸟邀鸣随叶色,农民耕地举家工。

溪流洼满无闲土,作物苗粗饱穗蓬。

 

芦荻点评:

首联:

    见雨不见听,且雨在此联,并不在主导地位。嶂岭、雾、花草、风等等物像,具有喧宾夺主之嫌。

颔联:

    对仗欠工。这一联转向描摹春雨之后的景象。彻底抛弃了听觉的主题,红与绿分明的色彩,已将视觉发挥到极致。在浪漫的季节流连忘返,主题已抛到九霄云外。

颈联:

    百鸟句无端费墨,倍觉空泛。

尾联:

    由于颈联的滑坡,尾联也只能顺势跌落,归于农耕,草草收场了。

 

 

06

听雨

惊风骤起帘波动,急雨敲窗弄乱琴。

焰焰流光飞电舞,腾腾震耳迅霆音。

灯前瘦影还孤卧,醉里忧思复自吟。

陌上青苗无恙否?艰难稼事总关心。

 

 

芦荻点评:

    这首开篇即扣住题目。“敲窗”即典型的听觉的表现形式。小范围的视觉活动亦情理之中,并无损于对主题的表现。

颔联:

    大跌眼镜。基本与首联意思重叠。在场景承续上没有任何延伸,无端荒废一联。

颈联:

    转入自身情态描写。孤寂、忧思的情绪可视为由听雨生发,应该说,这个转折还是可以的,但由于颔联的粘滞以及此联自身描摹的局限性,完全限制了发散空间。对于七律来说,颈联是思想的中枢,属极端要紧处,错过这一次,就没有机会了。

尾联:

    与前几首一样,结尾转入悯农。这样写不是不可以,但最终归于流俗走向平庸。

 

 

07

听雨

遥天几度起波澜,千里阴云独自观。

清冷一身长剑锈,浮沉半世短蓑残。

柳梢相看同垂泪,花影无言共倚栏。

回首朦胧何处去,茅檐已破在山峦。

 

芦荻点评:

首联:

    无雨无风,看遥天波澜、

看千里阴云,视觉大开。完全背离的听雨之主题。

    中二联进入情感亦觉突兀。由于缺少引发思绪的必然过渡,使得外漏的情感没有来由,自我慨叹最终归于空泛。

    尾句不解。“茅檐已破在山峦”,这句试图表现平生失意。但在逻辑上或有不通。

 

 

08

听雨

沥沥春丝枕上听,东园树下落红英。

窗前桂摇琵琶泪,槛外轻弹古瑟声。

雨润群山均泼彩,溪连万壑水纵横。

多层思绪随风去,辗转难眠到五更。

 

芦荻点评:

首联:

    上句入题明快。下句,“东园树下落红英。”,有些小问题。虽然东园属于房间内的视觉范畴,但由于上句“枕上听”,无疑使你的视觉受到限制,能不能看到,在逻辑上存疑。

单从遣词与意境来说,这一联还是很美的。

颔联:

    上句可酌。“桂摇”是否有误,且与“轻弹”失对。这一联融情于景,情绪酝酿初现端倪。

    但颔联寄意只是昙花一现。颈联复而大范围的景物描写,可视为情感匮乏的集中体现。以上我们强调了颈联的要紧之处,在这个关键时刻,为什么还要纵情山水呢,在行文结构上,无疑是走了回头路。

 

尾联:

    由于上无寄意,尾联无以承续,“辗转难眠到五更。”像这种回到自身描摹的句子,只能理解为意尽词穷的具体体现。

 

 

09

听雨

夜空忽见金蛇舞,远处隆隆响滚雷。

帷幔飘飘摇竹影,松涛阵阵墨云催。

脱弦乱箭敲高瓦,断线真珠落石台。

天籁曲中人好寐,瓜田嫩蔓梦乡来。

 

芦荻点评:

    首颔两联赶在雨势到来之前,作了充分的、大量的铺垫。

写到了“金蛇、滚雷。”。写到了“帷幔、摇竹。”。又写到:“松涛、墨云。”。唯独没有雨。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已经不是入题缓慢的问题,而是七律全篇的结构的问题。截止颔联,五十六字已经用掉二十八个,还没有入题,就已经失去江山半壁,何其痛哉!

    来到颈联,听雨真容终于显现。但至此,不管是“敲高瓦”也好,抑或“落石台”也罢,皆因来的太晚,于事无补。

尾联:

    在以上几联的极力渲染之下,尾联的平静显得极不协调。“天籁”之表述,与“滚雷”、“黑云”、“乱箭”等等,在意境上明显有悖。尾句基本无甚可言,只能乖乖走进胡同。

 

 

010

听雨

 

夜半狂风雷电鸣,冲烟急水打窗声。

倾斜木叶三元净,湿润禾苗万物生。

坐看低云天下小,静听远浪大河清。

尘销玉树见峰秀,笔底花繁是锦城。

 

芦荻点评:

首联:

    入题,虽有噪杂,但雨声还是得以显现。未觉粘滞。

颔联:

    这一联承接或为联想。由雨而生,顺理成章。

颈联:

    对小环境目力所及存疑。因为首联开头二字“夜半”,就已经对视觉有所限制。“静听远浪”,在夜半风雨交加的环境下,是否也存在听觉不及的情况。如果将此联解释为想象,则觉得前文铺垫不足。且“坐看”“静听”两词无法解释。

尾联:

    上句与颈联一样的问题,就是这个“峰秀”你能不能见到是存疑的。尾句结的还好,雨后蓬勃的景象,不失美感。

总体中规中矩,在逻辑、蕴意方面加以融通,还是不错的作品。

 

 

011

 

 听雨

 

黑濛濛翠山云锁,白漭漭寒泉雾轻。

沥沥琼花今日落,澄澄春水几时平。

池塘处处雷音聒,风雨潇潇伤至情。

白发窗前双耳侧,凄凉百味拊心生。

 

芦荻点评:

 

首联:

    3+2+2排列,有悖于七律传统结构。如果变成2+2+3只会牵强附会弄巧成拙。毕竟叠字不易拆分。

 

首联入题迟缓,“翠山”“寒雾”云云亦与雨声干系不大,开篇废掉一联。

 

颔联:

    “琼花”喻雨不贴。除特定所指外,一般喻雪。 从沥沥看,此句当指雨。但好景转瞬即逝。下句开始游离。一江春水,渐行渐远。至此,行

文业已过半,全部由视觉而生,“听”字依旧毫无着落。

 

颈联:

    由听觉转入情感,但是:纵然岭上花开遍,不似当年那一枝。“池塘雷音”也好,“风雨潇潇”也好,都与我们“听雨”的初心明显有隔了。

 

尾联:

    归结到人生感慨。这个时候侧耳倾听,显然为时已晚。

 

另外,此首三联现叠字,除首联结构问题之外,我认为,一首七律,叠字不要太多,一组足矣。太多了首先是字意受限全篇受累,同时存在刻意凑对之嫌。

 

 

012

 

听雨

 

风雷翠藓数帘泉,江汉黄梅五月前。

桌上醉翁非老矣,枕旁卧客竟飘然。

归巢羽幸愁林寂,纵壑鳞今乐水涓。

遥看后湖繁钓兴,明朝趁汎驭钩船。

 

芦荻点评:

首联:

    首句“帘泉”原意或为指雨。但意象相当模糊。如是,“风雷”可解,“翠藓”无着。

下句“江汉黄梅五月前”跑的有点远。如果是时间地点的交代,亦有画蛇添足之感。

 

颔联:

    由于首联缺乏铺垫,颔联的情绪生发来的过早,使得酒醉与飘然倍感突兀。“听”字在此依旧没有体现。

 

颈联:

    对仗欠工。自查。这一联寄情于景。上句“幸”与“愁”多存不解。从逻辑以及意象方面或有斟酌空间。

 

尾句归于淡泊,这个结尾还是比较从容的。

 

    这首主要问题还是对主题的把控不到位。声音始终出不来。这样就无法触及你的内心深处,使其所有的慨叹一如空穴来风,来到颈联以后就只能勉强凑字了。

 

 

013

 

听雨

 

老夫学道忘何年,回首凡尘已是仙。

山岳消融归笔下,海涛涨落在身前。

天垂雨幕三千丈,我坐云中一朵莲。

此后人声听渐悄,乘风直到渺如烟。

 

 

芦荻点评:

 

    本首法度圆熟,功力非浅。来去无迹,意象超脱。一首好诗。只是与“听雨”之题全然不搭。故无从评点。

 

 

014

 

听雨

 

夜半闻筝我梦醒,卷帘抬眼望天庭。

沉沉帷幕飘丝雨,寂寂昏灯落寞丁。

遥想江南摇曳竹,近思塞北观浮萍。

乡情难忘成追忆,伤感萦怀不忍听。

 

 

芦荻点评:

 

起句:

    “闻筝”显然是作喻雨声,但这样开篇还是容易产生歧义。与雨声联系不甚紧密。开篇这些行为描画,粘滞繁琐,不够明快。

 

颔联:

    “飘丝雨”“落寞丁”失对。且“落寞丁”疑生造待酌。

 

颈联:

    根据字意,“观”字此处应平,即三平尾了。“塞北观浮萍”或意象选择失误。浮萍非属塞北典型特征。

此联延续颔联意脉展开想象,江南塞北遥遥相望,使其在空间上产生美感,并借此生发乡愁。

 

尾联:

    “不忍听”,紧紧扣住题目,且使人产生丰富联想。回味悠长。

 

015

 

听雨

 

帘外时闻淅淅声,追寻往事洗心清。

三冬无雪柳容老,一叶先春花气生。

随浪挟风谙世路,出云入地淡浮名。

倚窗更有落红乱,兼诉枝头未了情。

 

 

芦荻点评:

 

    开篇上句入题,明快利落。下句由雨声联想往事进入回忆。

    这样的开篇次序清晰,结构严谨。毫不拖泥带水。效率极高。建议大家学习这样的笔法。

 

    颔联由听雨生发春天的景象。从冬到春的时空跨度使得表现的场景更加开阔。在春雨的作用之下,由“柳容老”到“花气生”,也阐述了自然界的周而复始,蓬勃向上的必然规律。

 

    颈联转入写人,体现作者对世事的认知、追求以及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

 

尾联从中二联的回忆与议论回到现实中,看落花飞舞,寄托绵绵情愫。场景唯美,回味悠长。

 

    这首七律体现了极高的创作水准。场景的设计,意境的营造,情绪的把控,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以及唯美的艺术表现均属上乘。好诗,赞一个!

 

 

016

 

听雨

 

细玉敲窗情自真,蕉惊浅淡动凡音。

行舟偃月川流水,点浪伏波拂柳琴。

润物无声长野静,入心有意乱愁吟。

田园偏爱吮甘露,好雨知时应季临。

 

芦荻点评:

 

首联:

    上句入题,下句“蕉惊”未解。

 

颔联:

    欠工。这一联表现雨后意象,承接自然顺畅。

 

颈联:

    由雨入情。引发愁绪。这个转折还是不错的。

 

尾联:

    蕴意收窄,进入田园。没有延续颈联情绪进行发散升华。未免不尽人意。

 

 

017

 

 

 

远岫迷濛湿望眼,江亭孑立雨风生。

飘空点点沉沉坠,舞柳枝枝瑟瑟惊。

隐隐春雷浑欲语,声声布谷若含情。

花零逐水流芳去,又见年华时序更。

 

 

芦荻点评:

 

首联:

    以作者看雨的形式出现,实际上,这个开篇,不是听雨,而是看雨。就已经偏离了主题。

 

颔联:

   四组叠字的连用,无助于蕴意的表达,语义空泛,缺乏灵动,亦觉呆相。“惊”字煞景,可酌。

 

尾联:

    因为没有太多的情绪发散,就只能草草收束在时序轮回上,倍感赢弱。

 

 

018

 

 

无从下笔书听雨,正怪甘霖未有声。

窗外阳蓬谁打鼓,风中翠叶正摇旌。

何时浅唱霏霏至,满地低吟语语生。

一瞬童心融半百,买花嗟杏赴春城。

 

 

芦荻点评:

 

首联:

    别裁,由作业情形切入,虽觉新颖,但终归不是正路。

其实大多的时候,我们是凭借回忆与想象在创作,而不需要完全契合的现实场景,除非是巧合。

 

颔联:

    “阳蓬谁打鼓”未解。如果喻雨,上一联“正怪甘霖未有声。”又作何解呢?这里是否为逻辑错误。

或许“打鼓”与“未有声”之间存在时间差。如是,也无需在遣词上绕来绕去。

 

颈联:

    突兀待酌。由于前无铺垫,这一联显得空泛无由。

 

尾联:

    “嗟杏”不解。这一联或存感慨,但已与听雨相去甚远,只能望洋兴叹了。

 

 

019

 

听雨

 

窗花滴碎胭脂泪,误了南柯一段情。

压顶云烟衔漏月,栖身酒瓮湿摇旌。

风吹蜡烛残星灭,雾叩柴门弱水横。

怨鸟惊心巡栅外,蓑衣扑簌欲无声。

 

 

芦荻点评:

 

首联:

    入题,“胭脂泪”喻雨,情感丰沛。“误了南柯”,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为后文铺陈开辟了空间。开篇一赞!

 

颔联:

    融情入景,接续首联余韵。月隐云低的场景与栖身酒瓮的愁绪融为一体,情态凄美。

 

颈联:

    由于前文铺垫充足,特别是开篇“南柯一段情”的表述,使得此联景物描写不觉拖沓而倍感蕴籍。从而使情感的生发更趋饱满。

 

尾联:尾句或可再酌。

    流年不假,怨鸟惊心。 人生感慨顺势而生。“蓑衣”句在与全篇情绪融为一体的同时回扣题目,完美收官。不错的一篇!

 

 

020

 

听雨

 

骤雨频频夜叩门,随风惊醒梦中村。

鸣雷阵阵先传耳,打叶声声欲断魂。

怕是明朝无日月,忧还此刻远儿孙。

异乡心底孤单处,少有平安一点存。

 

 

芦荻点评:

 

首联:

    骤雨醒梦,开篇扣题尚紧。

 

颔联:

    “先”字凑对痕迹明显。待酌。

这一联费墨,整整一联,除“欲断魂”稍存寄意以外,无非雷声雨声。与首联上句基本重合。使得意脉粘滞,行进缓慢。

 

颈联:

    转折还不错。展开联想引发情怀,此为颈联之正路。

 

尾联:

    收束在乡愁的层面,寄意不够深远。

 

 

021

 

 

疏窗小叩倚楼听,解释东风不了情。

时事忧来邀客醉,故山书至报春耕。

低飞乳燕谁知意,暗长新篁一任倾。

吟落荼蘼多感嘅,唤回杜宇悟庄生。

 

 

芦荻点评:

 

首联:

    “疏窗小叩”用以形容雨声,概念模糊。又因下句“东风”的加入,使其定义为雨声而略显牵强。

可能是表述有误所致。我们权且把它当作首句入题。

 

颔联:

    接入情怀,但这个情怀比较复杂。一是堪怜时事,二是记取乡愁。

 

这里稍作发散:

 

    像这种多层的思绪,表现在诗词里面,我认为还是比较松散的。虽然这可能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常态,是比较现实的东西,但如果体现在诗词,对意脉的纵深,还是有所冲淡的。沿着一条主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发散、升华,会使情绪的表达更趋于充分饱满。面面俱到,可能达不到这个效果。此属个见。

 

颈联:

    以景寄情,仪态摇曳,境界唯美。不错的一联!

 

尾联:

    春暮闻杜宇,愁绪暗然生。结尾的思路还不错。唯“杜宇悟庄生”一词可以商榷。庄生与蝴蝶密切相关,与杜宇略觉牵强。

 

 

022

 

 

听雨

 

暮色依稀独上楼,檐边滴嗒黯然收。

何妨鬓影伶仃客,但识风声寂寞愁。

乱绪如烟空有望,残痕满目始无休。

凭栏未觉衣襟湿,欲罢恐还心上秋。

 

 

芦荻点评:

 

首联:

    暮色登楼,檐头宿雨。“独”、“黯”两字融入情怀。

开篇不错。

 

颔联:

    “何妨”或可酌。此联延续首联意脉,承接自然流畅。

 

“风声”一词对主题有所冲淡。虽然风声雨声可以混为一处,但在明确主题的情形之下,情绪的产生,还是要以雨声为主线。

 

同时注意到首联“黯然收”之语。或可理解为暮雨已停,唯留风声。但诗词未必拘泥于此。归于主题方为正路。

 

颈联:

    以景物融入意境对情绪作进一步渲染,表现其沧桑失意的情怀,这一联还是不错的。

 

尾联:

    由思绪回到现实场景。“衣襟湿”三字扣紧题目。用“心上秋”表现其凄凉心境。这样收束,很好的融入了全篇。

 

 

023

 

听雨

 

花落花飞花满楼,残红委地势难收。

似惊深巷堂前燕,不识朱颜镜里愁。

春事固知随物换,人生何以得心休。

茫然寂听风吹雨,只影孤灯两鬓秋。

 

 

芦荻点评:

 

此首为作者第二首,顺便评一下。

 

    这首只是在第七句出现“风吹雨”字样。那么,听雨的情感如何表现呢?

    如果用倒叙的写法去分析,我们会发现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

 

首联:

    “花落花飞花满楼,残红委地势难收”。从尾句“只影孤灯”来看,这一场景应该是黄昏或夜晚隔窗所见。

中二联皆为想象与议论。尾联回到现实。

 

但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虽然没有离题,但是已经将主题边缘化了。

“听雨”之主题,只是在第七句轻轻带过,并且上述联想、议论等等非因听雨而生,这样就违背了我们听雨的初衷,误入歧途了。

 

      综上,这次作业的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审题与立意两个方面。审题要准确,立意要高远。这是诗词之精髓所在。希望大家以后在这两个方面多加努力。而不能总是徘徊在平仄、平头等等技术层面流连忘返。

 

今天点评就到这里,谢谢陪伴!

 

2020.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