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如强诗词专辑||省诗协会员专辑第(1)期原创叶如强--安徽诗坛

(2020-02-21 15:45:37)
标签:

文化

分类: 个人诗集

叶如强诗词专辑 || 省诗协会员专辑第(1)期


叶如强,安徽省诗词协会会长,省作协、书协会员。主张诗有音乐、绘画、境界三美,深入浅出,文以载道。著《双叶集》,主编主创过若干部丛书、画册和音像作品。曾在省直和市县工作。

 

菊花吟

 

抱枝开秀色,艳萼舞惊鸾。

浥露知高节,凌霜耐苦寒。

陶公觞酒卧,屈子落英餐。

秋浦捧金甲,西风扶凤冠。

丝抽成绛缕,泪溅洒雕栏。

文圣已歌赋,老苍徒染翰。

携锄迎兔月,种菊浴赪盘。

引饮胜芝药,相逢寄寸丹。

 

 

天柱歌

 

混元光斧破,一柱刺苍穹。

飞石崇山降,危崖卧彩虹。

悬湖云海里,飘瀑秀峰丛。

纵目皖江秀,重关南岳雄。

青春怀碧玉,綵笔写丹枫。

慷慨当横槊,沈酣待抚桐。

修藤幽壑掩,狭苑囿青骢。

彩凤灰鸱忌,黄鹂惹狡虫。

贤人谁伪色,竖子擅卑躬。

归棹暮烟起,落花春水中。

忧时怜岁晚,对景愧冥穷。

剑气寄天柱,诗魂催少宫。

天寒虬干劲,地冻铁枝红。

樗栎失绳墨,栋梁悬响铜。

鹦飞磐石裂,狮吼木冰融。

万念当前事,千秋身后功。

急流鸣百圣,危栈九天通。

道在尘虑忘,心清呼古风。

 挥毫题绝壁,持练舞蓝空。

天柱为余骨,愁销骑鹄鸿。

 

 

述怀

 

胸怀抱负向他乡,赤手伐柯为栋梁。

岂料青铜陈锈裹,何期柔指绕精钢。

花开碧谷山将雪,雁度寒空鬓已霜。

不悔当年挥斥意,人生何处不彷徨。

 

 

清初四画僧  朱耷 

 

隐姓埋名作喑哑,潜居岩野遁空门。

山残水剩何人泣,梗断荷枯寄客魂。

白眼朝天犹傲骨,古松对雪笑王孙。

撕挦僧衲当狂酒,墨色浓时染血痕。

 

 

敬亭山行(新韵)

 

英俊谁知多不遇,功名只道见余尘。

诗山千古迷归鸟,百代昭亭卧暮云。

谢眺登楼危路去,李白对月淡宫门。

梨霜带雨成花冢,苔藓浮阶思玉真。

罗汉石涛拖墨写,梅清松笠卷云皴。

平生难步名流路,昨日多辞胜境寻。

来处岩前曾迥眺,别时槛外未登临。

眼前有景何年赏,梦里兹游几度春。

羁旅横江凌浩淼,归心濬壑向嶙峋。

敬亭溪静生烟霭,广教寺深矗茂林。

还策蹑足朋辈往,流觞振袂故人殷。

杜鹃如海补天色,绿雪满坡清我心。

骚客翩翩辞灿烂,后贤历历赋玢璘。

才因老尽句休觅,知意弦歌起噭音。

 

 

大别山歌行

 

皖西鄂豫连千里,迭嶂层峦起曙烟。

飞雪著花南北别,江淮分水响玄泉。

豹猿鹰鹞啸岑壑,石斛茯菟呼洞仙。

白马尖高留佛迹,汉皇名赐赋华篇。

鸾旗起落剑光冽,军阀列强扬霸鞭。

栎果葛根聊裹腹,工农暴动举戎旃。

将军百战征衣碎,热土英魂碧血鲜。

挺进中原图破壁,出山猛虎凯歌还。

削洪灌溉足酣润,穷峡平湖泛碧涟。

迁徙舍家犹掩泪,种茶植栗草房眠。

乡村丕振鸣笳鼓,产业扶贫少赈捐。

生态旅游今勃发,红源流韵竞才贤。

登临长忆当年事,烈士生平曾镂镌。

奉献牺牲铸忠骨,精神不死赤旗悬。

史诗期待后人著,喷薄朝阳照丽川。

喜看灵芝呈国瑞,杜鹃丹紫竞争妍。

 

 

黄山歌(通韵)

 

薄海闻名叹观止,蹑踪霞客越层巅。

清溪宛转青罗带,石笋参差碧玉簪。

曾见蛟龙腾水雾,白鸥惯看入云天。

几回地火锻魂魄,四纪冰川透骨寒。

何处崚嶒幽谷起,应知沧海变桑田。

雨晴绿树含芳润,日落红霞煮紫烟。

危岭欲倾猿杳迹,飞禽愁渡不盘桓。

浮丘乘鹤神游去,黄帝驱鸾羽化仙。

承宠杨妃御香近,玄宗名赐忘遗镌。

文殊院内辨重影,法海寺中识曩篇。

罗汉观音遥竚望,莲花坐看睡佛眠。

天都险峻稀行客,始信幽深望杜鹃。

松倚孤崖枝冷铁,雪临高顶不缩蜷。

浮云带雨绯徊卧,浴日生潮犹久淹。

瀑布流急玉盘落,温泉池暖解蛾鬟。

怪石苔密树根老,阔谷竹深草吐鲜。

一夜春风生彩笔,飞花喜色淡朱颜。

夏时松鼠石阶戏,雨后翠林蓝鹊欢。

众壑靛青披锦绣,千岩苍黛竞斑斓。

万株玉树雾淞共,三尺严冰复濬潭。

泰岳之雄亦曾比,华山其险也能攀。

匡庐岂可夸飞瀑,衡岳应须羡翠岚。

冷色峨眉输雪谷,巧石雁荡少危岩。

秀英壮美成合璧,高古幽奇一处兼。

五岳归来山不看,黄山别后匪观山。

曾疑过客多称誉,始信前人未瞽言。

坐爱石门无去意,歌催栈道半空悬。

浮生苦旅逢萧艾,胜地奇文有蕙荃。

书破当寻千道水,剑残须访万重巉。

风光绝妙谁能述,造化无双岂可谖。

原济丹青轻五色,李白笔墨已千年。

涧边得句数行著,松下调琴一曲弹。

养气慰心临海岳,慰魂壮胆向河关。

如椽梦笔君挥洒,壮丽江山舞赤旃。

 

 

眼睛(新诗)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

出生就用它追寻光明;

透过它看到大千自然,

透过它望穿世事纷纭。

 

眼睛是你心灵的窗口,

眸中闪烁着善良温情;

流出多少希望的虹霓,

流出多少奋斗的风云。

 

眼睛是你灵魂的门户,

无论你多么老于世故,

不管你思想藏得多深,

一缕目光就洩出真心。

 

我们是多么珍惜眼睛,

甚过于爱护自己生命。

有人竟蒙住别人眼睛,

让黑暗笼罩曙光黎明。

 

经过血火熏洗的眼睛,

更能看清雾里的究竟;

我若死去愿捐出眼睛,

永远凝视人类的前景。

 

 

罗丹《思》(新诗)

 

为何要凝思沉默不语,

你这年青神秀的女郎?

你俊美而柔和的面容,

为何会浮出一丝忧伤?

 

看你头额和帽子边缘,

已展开了梦幻的翅膀,

但你的颈项甚至于颌,

都被卡在粗厚石头上。

 

花一般的年龄和幻想,

应如同流水激起歌唱,

可你却被夹进了枷板,

承受着现实沉重捆绑。

 

哦,罗丹,请告诉我,

为何残忍塑出这雕像?

莫非理想与现实之间,

如江河隔岸未设桥梁?

 

人类有多少思索迷惘,

生活有多少奋斗渴望,

还有被迫分开的爱情,

永远不能实现的希望。

 

 

江城子  寄少年

 

       英雄多出少年郎,沐萌阳,饮神浆,热血丹心,鼓曲正铿锵。提剑携弓何惧死,驱虎豹,扫豺狼。

       怀真抱璞策龙骧。垦遐荒,望岩疆。赤子深情,立杖化芬芳。潜海巡天酬素志,开新路,作云梁。

 

 

水调歌头  赠程极悦先生

 

       渔梁飞珂雪,白鹭绕琼娥。扣舷遥想当年,传盏醉颜酡。衔命古城护遗,不负新安山水,热血激岩阿。走马催征梦,展帜动鸣鼍。

       奠澄流,揽形胜,赋郢歌。徽州台榭,吴越庭圃竞穿梭。叠石春华园里,衙府雕阑积栋,皓月影婆娑。廿载长相忆,执手话东波。

 

 

水调歌头  古戏台

 

       越女歌一曲,王子欲搴舟。名优云集竞技,徽调入岩幽。汉剧昆腔汇萃,玉笛胡琴迭奏,锣鼓响宫楼。净末丑生旦,唱念演千秋。

       甩水袖,拔霜剑,望丹丘。江山社稷,营塞烽火照旌旒。相看朱颜苍鬓,自惜素心青史,因果报恩仇。国粹待弘盛,雅韵动神州。

 

 

水调歌头   桃花潭

 

       十里桃花湿,千尺碧潭盈。万家杯盏踏舞,樵笛入松亭。青弋江中飞棹,钓隐台前濯足,栖谷放笼莺。凤歌持瑶杖,访道饵云苓。

       追贤圣,怀社稷,济春溟。扶桑挂袂,放逐岂止举长缨。将别汪伦高咏,欲往谪仙沈醉,尘世见真情。初雪寻鸿迹,良友发诗声。

 

 

望海潮    纵笔

 

       死生哀乐,沧桑兴废,英雄歌哭凭栏。儒哲骋怀,骚人极目,挥毫满纸云烟。画卷尽斓斑。阅孤臣高论,信史宏篇。壮士功名,丈夫勋业,竞贞贤。

       古来典籍增删,有遗风直笔,绝唱残编。经国著文,忧民载道,公心赤子书丹。春霁弄新弦。更赋诗涧底,舒啸山巅。异日当施浓墨,泼彩洒江天。

 

望海潮   保卫战

 

       疫情防控胶着对垒,中央号令,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春雷惊响,飞霙漫卷,雄兵激战江城。材士蹈危,军人忘死,悲歌手握长缨。天使救苍生。叹巡警沐雨,邑吏迎晴。银燕冲风,列车破雾,竞从征。

       九州鼓角锵鸣,有合围路径,坚垒柴营。民众一心,贤豪极力,殊疆游子悬旌。万里送春馨。更驰援阻击,固守拼争。不日重黎取火,还我好西荆。

 

注:1,重黎,火神祝融本名,其后一支为楚国先民。

       2,西荆,有荆楚西部、荆州和楚舞之义,此处指楚舞。

 

永遇乐    柳孜渡口怀古

 

通济渠边,柳孜渡口、沉船埋土。似见当年,黄淮连接、江海飞樯橹。洛阳城里,运河岸上,琼宇银花玉树。输粮草、奇材异石,饮马雪岭如虎。

纤歌声恨,役夫骨苦,西苑龙舟狂顾。民变频仍,犹燃烽火,骁果军惊鼓。可怜炀帝,引颈缢杀,谁问功追丝路?国之殇、动脉未废,旋翻曲谱。

 

 

沁园春   黄河

 

千丈冰川,万里水路,九曲回肠。跨中原大地,梦归沧海;狂歌壶口,气壮重冈。诸夏乘骓,群雄逐鹿,烽火连天几陌殇。击鸣鼓,更批罴搏虎,强虏消亡。

       奔腾野马无缰,累改道、悬河没本邦。叹开山叠石,平湖高峡;排沙护岸,铁壁铜墙。民族摇篮,炎黄故里,沃野平畴麦稷香。待来日,泛云帆入画,泻玉流光。

 

 

谈诗美

 

诗有三美,为音乐美、绘画美、境界美。

 

音乐美,其一为域外古典诗步、尺、顿、韵,抑扬格。其二为中国诗词曲赋平仄、押韵,交韵、抱韵,回环、叠音、叠韵。  其三为古今自由诗随心律动、自由消涨,但大抵也应抑扬顿挫,尽量押韵。

 

绘画美,其一视觉形象,状描自然形象,社会人生,摹形取神。其二幻觉形象,天堂、地狱、梦幻、仙境,开创第二自然。其三动态形象,亦称“音乐的绘画”,例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樯橹灰飞烟灭”,置千里时空于眼前,画笔无法画之,文笔、诗笔却能写之,当为最善。其法为“化静为动”,“化美为媚”,视听通感。

 

境界美,其一为“物境”,视觉与幻觉形象是也,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如“悬圃”、“蓬莱”,前实景,后虚景也。其二,“情景交融”,将情绪灌注物象,将物象系之于情绪,可称之为情境。其三,“意与象通”,将思想寄托物象,用物象隐喻思想,是为意境。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以比兴之法营造情境、意境曰“隐”,亦需以赋法“秀”之,致力“隐秀两浑”。所谓“隐”者,为“诗体”也;所谓“秀”者,为“诗眼”也,常以直言铺陈,一矢中的,一语惊心。

 

通篇皆“隐”,深藏不露,极易混淆视听,坠入深渊;通篇欲“秀”,如饮淡水,思之无味。古国“神韵派”消遁,西方“意象派”折戟,当今“朦胧诗”寂寞,穷“隐”无“秀”是也。中西标语口号诗之类,文不顺者提笔先诗,成篇散文押韵,称其为诗,何以烟消云散,成为笑谈,欲“秀”无“隐”,“秀”也无矣。诗应先寻其“隐”,复以“秀”出其“隐”,方为“隐秀两浑”。

 

诗有三美,无论何美,均应以情感思想率之,无情感思想莫写诗。情感欲流难阻,非抒不可;浮想联翩,思想欲诉人类不可,方能成诗。情感为血,或曰“风”也;思想为魂,或曰“骨”也。有情有思无此三美,亦成诗也;三美为翼,可载情思至无穷远方。

 

 

牯牛降记

 

滚滚红尘,芸芸浮生,往来熙熙,终日乾乾。吾等巣居闹市,如鸟入樊笼,渐淡山林,莊周蝶梦,得鱼忘筌矣。

 

        顾君学甫,尝乘桴于海,浪迹天涯,虽锦衣玉食,心灵疲惫甚矣。忽闻一方净土,古朴原始,神秘野趣,人迹罕至,真天境也。顾君一见欣然,遂筚路蓝缕,结庐筑屋,淡然怡静,其乐洋洋也。继而连结栈道,接引友人。

 

        壬午之秋,潇叶携友应邀探访。越祁门城百里,山高水长,峰回路转,渐入佳境。蓦然鹿鸣呦呦,惊飞白鹇,林海潇潇,清气袭人。

 

       余观夫胜境,牯牛偃卧,雄险奇幽,茂林修竹,郁郁葱葱。危岩青苔密布,半空乱藤缠绕,华盖如云,巨石抱树,虬枝橫弋,朽木欲倾,阻绝古道。至若一夜春风,杜鹃红遍,芳草鲜美,雪梨桃花,五色缤纷。夏季云岚浮动,林壑尤美,叶面泛金,含碧欲滴。秋者万类霜天,满目苍黛,丹枫似火,乌桕斑斓。冬日冰川如镜,秀笋雪裹,玉龙腾飞,草木萧肃。

 

       暮晚初霁,雾起湖面,暝暝山影,若出其里。顾君点亮灯笼,望穿秋水。潇叶越迷津,过浮桥,相见甚欢。主客品茗祁红,举杯邀月,山幽蛙鸣,锦瑟鼓琴,林涛阵阵,大吕黄钟。

 

       忽而兮袅袅秋风,湖面生波,木叶飞舞,淒淒雨下,如泣如诉。沧海扁舟,飘蓬相逢,浊酒一杯,无以解忧!屈子云中君曰:"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顾君答曰:故而余“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时不与骤,聊逍遥兮容与。"主客相视一笑。越明年,红茶坊制茶,陶瓷吧烧窑,观山鬼之舞,听玉笛横吹,滑索凌空,攀岩露营,天地之间,其乐何极!

 

       翌日清晨,雨过天青,阳光明媚,主客寻访绝佳去处。湖水安谧,沉静我心,满潭翡翠,返璞归真,山涧百转,不移志兮,瀑布飞泻,荡涤纷争。一泓秀水,山之魂灵也,同游诸友临此观照,参透世事,亦叹喟不已矣。

 

       少焉,忽见佛光,五彩云霞,疑为霓裳。相传仙女曾洞中披衣,飘然而去,天上人间,得无异乎?顾君取笔,潇叶临池,此中真意,欲书忘言。

 

       林海幽深处,鹿鸣惊白鹇。花明岚翠过,泉响出烟鬟。皓首佛光照,惠风吹赤颜。庐居牯牛降,云驻欲忘还。

 

 

重修渔梁坝记

 

东南邹鲁,古徽府治,五峰拱秀,四水迴澜,丰乐、扬之、布射、富资诸水汇聚练江,直泻渔梁。宋嘉定十四年,立栅聚石为坝,历代多有修葺。

 

  “国之瑰宝,堪与都江堰灵渠媲美”。观渔梁坝,长一百四十三米,高约五米,并非宏伟架构,何以获此美誉?坝之蓄水,刹减水势,防激流冲刷,护堤卫桥,此其一也;保持城区地下水位,利于生活消防,此其二也;歙地良田水域皆统束于渔梁,坝之兴废与上游水利唇齿相依,此其三也;渔梁划练江上下两段,上段便利州县舟楫水运,下段古埠为徽商首航之处。樯桅如林,千帆竞发,经浦口,接新安,下杭州,通衢天下,此其四也;“奠澄流而揽形胜”,“平衍渟蓄,竞川含绿”,蕴育西干胜景,骚人观照,清词名世,此其五也;坝之天赐,江水逾南端水门直冲龙井山壁,削洪拦峰,形成良港。营造尤为精巧,“顺流栉比”,“洒为三门”,“纳锭于凿“、“中立石柱”,浑然一体,堪称水工科技之杰作,此其六也。

 

  渔梁乃徽城水口,先人曾言:“泻而不潴,气数东流”,“水厚则徽盛,水浅则徽耗”,“一郡之兴衰”,系之渔梁;所言虽不足信,颇魅惑人矣。渔梁先以木障水,继之以石块,后甃方石,递倾递复。歙人心连石坝,魂绕渔梁,前赴后继,自强不息,似精卫填海,诚毅苍天可鉴。

 

  近百年渔梁坝未曾修葺。几度暴发洪水,冲决石坝。蹉跎时日,料不复存。城之无水,山之无云,美人无睛,灵气尽失矣。有识之士,忧心如焚,街谈巷议,殊感惋惜。更有民众或书信或面谈,慷慨陈辞:爱我名城,修我古坝,义捐戮力,造福后人。达民情,顺民意,凝民心,聚民力,为政之根本也,此千古不易之训。己卯年冬,渔梁坝重修。白发红颜,境外游子,奔走相告,踊跃捐献,短短数月,捐款百万元之巨。国家文物等部门感佩义举,拨专款一百又十万元资助修坝。

 

  庚辰年末,渔梁坝强筋壮骨,貌依旧制,雄踞练江,迎新世纪。坝前江面如镜,白鹭翔集,坝下飞瀑如雪,涛声撼心;妇稚浣衣濯足,俨然桃花源里。有客扣舷而歌:渔梁既复,古徽之山、水、桥城可就矣。

 

  其时,恰逢歙县丛书发行,徽园开园,太平兴国寺奠基,可谓四美俱并。得此宽余,似无憾矣。然竹山书院、鲍家花园、徽州府衙、紫阳山庄仍令人惦,更待歙人同心戮力,再铸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