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新华诗词
(2020-01-14 15:25:52)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词知识 |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
起承转合在绝句中的具体运用是什么,我们今天主要来讨论这个话题。我们先看几首例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贺知章的这首符合渔阳绝句的第三法:
关于渔阳绝句,以后会在晚读的时候细化来讲
这诗使用的是什么章法呢。写景+议论的章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起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在写景,
承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在补充写景,使起承两句描写出一个完整的景色。
转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根据前面景物的描写进行转入抒情。转句在绝句中很重要,要求很高,要转的奇,断而不裂,不可以脱节,意思是说转句不能和起承句脱节。转不可以脱节,意思是说转句不能和起承句脱节。起承句是转合的铺垫。合要点睛。这个就是说,绝句的结尾很重要。
【贫者】:
不羡邻墙屋宇轩,庭前自爱小桃园。
枝头一日看三遍,唯恐春风不过门。
一首绝句中的四句,分别写四个事物或分别写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而使用这个方法最好是兼用对仗,以示工整、优美。
例如
杜甫的《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如老杜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韦应物的这首在章法上运用了先叙情,后布景的方法,属绝中后对法。
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其起句说现在不能一起登楼而恨,承句说因为两地相隔之远,这用的是承接法;末两句写登楼之所见,用的是并列法。全诗采用了先承接,后并列的布局法。
我们再来看个例子
王勃的《江亭夜月送别》: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此诗的前两句,从江,山两个方面写来,用的是对仗句:“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这也是并列法。
第三句写离别的地点与时间:“津亭秋月夜”;
第四句写离别时之悲泣:“谁见泣离群?”
例如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蓬君。
等我们熟悉掌握这些运用的手法之后,得心应手写的时候,无需去考虑运用哪种手法,而是考虑如何能把主题情感刻画的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