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韵”与“倒字”议
初入诗社,购得一书,名《快速写诗手册》,书中言道:“格律诗用韵八忌,之二忌倒韵。告之读者,不能为了押韵而乱倒字句。如:将‘天地、诗酒、云霞、山川’颠倒换成‘地天、酒诗、霞云、川山’等”。
进一步的学习使我知道,倒置是格律诗的主要写作方法。不但合成词的“字”可以倒置,句子的成分也可以倒置,复句中的分句也可以例置,更有跨句错综倒置,究其原因不外乎为了押韵,为了平仄,为了对仗等。为何又不能倒韵呢?
《王力近体诗格律学》P.297,有下面的叙述:“诗里的倒字,也是因为迁就韵脚或迁就平仄的缘故”。例如: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弟兄”,照习惯当作“兄弟”,因迁就平仄而倒置;“西东”,照习惯当作“东西”,因迁就韵脚而倒置。
孤城纵目尽南东,山转溪回翠万重。(彭汝砺《城上》) “南东”,照习惯当作“东南”,因迁就押韵而倒置。
徒劳望牛斗,无计劚龙泉。(杜甫《所思》)“牛斗”,照习惯当作“斗牛”,因迁就平仄而倒置。
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杜甫《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还往”,照习惯当作“往还,”,因迁就平仄而倒置。
清宵陪燕语,美景从游邀。(白居易《寄献北都留裴令公》)“游遨”,照习惯当作“邀游”,因迁就韵脚而倒置。
南馆星郎东道主,摇鞭休问路行难。(王初《送王秀才》)“行路难”本是成语,倒置为“路行难”以迁就平仄。
接着就语序的倒置该书又作了论述和举例。
依汉语的习惯,形容词必须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的前面,但是在诗句里,为了迁就平仄或韵脚,偶然可以移到后面。例如:
欲献文狂简,徒烦思郁陶。(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原意是“欲献狂简之文,徒烦郁陶之思”,为了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而倒置。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陆龟蒙《丁隐君歌》)原意是“……肥春笋,……瘦秋石”,为了押韵的关系而倒置。
汉语的组词手段,一是虚词(如,介词等)。二是语序。语序颠倒在散文里是不允许的,但却是律诗的特点,这一点要有充分认识。倒置是律诗的重要写作手段,决不是可有可无,更不能否定。
从古人对倒置方法在创作中的应用和王力先生的考证和归纳,所谓《快速写诗手册》定的这条忌规有误导后学者之嫌。
摘录王力论《倒装法》与大家共同学习:
古代的散文里也有倒装法,但大多数是有条件的倒装,譬如在否定语或疑问语里,代名词用为目的语(现称宾语,下同。笔者注)时,须置于其动词之前(“不我遐弃”,“吾谁欺”),又如目的语倒置之后,在它和动词之间须加“是”字(“戎狄是膺”,“荆舒是惩”)。严格地说,既是有条件的,在某条件之下应该如此才是正则,便不能认为倒置。惟有毫无条件地倒置,才是真正的倒置。在近体诗里,靠了对仗的衬托。真正的倒置比散文更多,更如意。兹分五类举例如下。
(一)主语倒置。例如:
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杜甫《暮春陪李》)原意是“江天芰荷足,春日鱼鸟繁。”
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杜甫《老病》)原意是“夜则沾沙之雨足,春则逆水之风多。”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原意是“莲动渔舟下,竹喧浣女归。”
(二)目的语倒置。例如: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王维《汉江临泛》)原意是“三湘接楚塞,九派通荆门。”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原意是“春山映柳色,夕鸟藏梨花。”
方朔金门召,班姬赤辇迎。(王维《早朝》)原意是:“迎班姬以赤辇,召方朔于金门。”
神鱼人不见,福地语真传。(杜甫《秦州杂诗》)原意是“语真传福地,人不见神鱼。”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杜甫《与鄂县》)原意是“舀那云母石一般白的饭,嚼那水晶一般凉的瓜。”
(三)主语和目的语都倒置。例如:
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杜甫《陪郑广文》)原意是“风折之笋垂绿,雨肥之梅绽红。”
(四)主语倒置,目的语一部分倒置。例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原意是“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五)介词性的动词倒置。例如:
鸠将刻杖,龟壳用支床。(王维《春日上方》)原意是“将鸠形刻枝,用龟壳支床。”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杜甫《江汉》)原意是“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
书剑身同废,烟霞吏共闲。(刘长卿《偶然作》)原意是“书剑同身废,烟霞共吏闲。”
(一)、(二)、(三)诸例,显然因为韵脚的关系;如果不倒置,必须改变韵脚,以致不能押韵。
(五)的第一、二两例却是因为平仄的关系;若作“将鸠形刻杖,用龟壳支床”、和“片云共天远,永夜同月孤”,就犯了“失对”的毛病。至于其余两个例子,就是有意倒置了“书剑同身废,烟霞共史闲。”韵脚上和平仄上都没有妨碍;其所以倒置者,只因为那样更像诗句些。“鹦鹉啄馀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也同样没有妨碍;但是,一经倒置,就觉得特别新颖,不落平凡。“鹦鹉粒”和“风凰枝”,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所啄馀者己经不是普通的香稻,而是鹦鹉之粒,所栖老者已经不是普通的碧梧,而是风凰之枝。杜甫这两句诗和他的“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及王维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认为警句。这些地方都是妙手偶得之,不是可以着意摹仿得到的
读到这里,至少明白下面道理:
(1)律诗的倒置手法是常用手法,多于散文并有别于散文,更别于今日白话文。
(2)律诗的倒置有因平仄、韵脚、格律而倒置;也有故意倒置。
(3)应认识到语法知识及例句是读近体诗之工具,写作之指导。
(4)今人由于用韵宽了,例置不但少了,也不习惯了,久而久之会形成诗沟。这一点要引起注意。因而我主张一些高水平的作者,刻意写一些押平水韵的五律,方能得真谛。在著书,教学中才不至于出大错。
(5)创作律诗应该向写民歌的学习。但律诗决不是民歌。民歌格律化也会为难基层作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