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瀑布的别名》
(2019-09-07 22:08: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资料 |
【别名辞海】之《瀑布的别名》
编著:田家双
垂水瀑布。唐
柳宗元《零陵三亭记》:“爰有嘉木美卉,垂水藂峰。”另,薇的别名。《尔雅·释草》:“薇,垂水。”邢昺疏:“草生于水滨,而枝叶垂于水者曰薇。”
刘洪道《观鹅山飞瀑》:“放眼观飞瀑,枕流听素琴。”宋 徐俯《念奴娇》:“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宋 王信《飞瀑》:“我来石洞得飞瀑,谁赋新诗留美名。”清
林则徐《即目》:“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清 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
宋祁《白兆山桥亭》:“千尺虹泉界道飞,阴虬横绝负云楣。”
黄非熊《钟磬石》:“几度夜深催月落,满林妖怪立泉扃。”
皎然《重联句》:“瀑溜闻窗外,晴风逼座间。”唐 理莹《送戴三征君还谷口旧居》:“层崖悬瀑溜,万壑振清飙。”唐 无可《寄题庐山二林寺》:“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宋 张嵲《龙洞》:“瀑溜落岩冰柱碎,迸珠跳沫似飞埃。”
权德舆《送台州崔录事》:“诗因琪树丽,心与瀑泉清。”唐 薛能《折杨柳》:“谁见轻阴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宋 欧阳修《自菩提步月归广化寺》:“春岩瀑泉响,夜久山已寂。”宋
钱易《南部新书》:“(中条山王官谷)周回十余里,泉石之美,冠于一山。北岩之上,有瀑泉流注谷中。”清
杜岕《雪水茶》:“瓢勺生幽兴,檐楹恍瀑泉。”另,喷涌的泉水。唐 王维《燕子龛禅师》:“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
卢照邻《初夏日幽庄》:“瀑水含秋气,垂藤引夏凉。”唐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岚烟瀑水如向人,终日迢迢空在眼。”唐 王维《白鼋涡》:“南山之瀑水兮,激石滈瀑似雷惊,人相对兮不闻语声。”唐 沈佺期《乐城白鹤寺》:“树接前山暗,溪承瀑水凉。”清
闵麟嗣《空水阁》:“欲穷瀑水源,峡束忽无路。”
林逋《寄曹南任懒夫》:“午濑怀泉瀑,秋耕负晓冈。”宋
梅尧臣《送天台李令庭芝》:“云雷反在下,泉瀑反在上。”宋 喻良能《丫头岩》:“且无泉瀑美裙帨,肯以草木媚容颜。”碧野《没有花的春天》序曲:“山上终年飞泻着泉瀑。”
范成大《天都峰》:“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宋 王奕《水帘洞》:“密织多因雨线添,泉绅高挂月钩纤。”
王冕《谢林彦广惠酒》:“溪云入屋夜生雨,山瀑近床晴隐雷。”明 王稚登《龙湫》:“泉飞暗作千山瀑,龙去先从二月雷。”
苏辙《再游庐山》:“岩头悬布煎茶足,峡口惊雷泛叶悭。”宋
范成大《龙门峡》:“瀑流悬布不知数,乱落嵌根飞白雨。”清 严遂成《砥柱峰》:“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尹伸《牛口发舟泊真溪聊述所历》:“霪雨夏来多,悬淙不可断。”
岑参《终南云际精舍寻法澄上人不遇归高冠东潭石淙…贻友人》:“崖口悬瀑流,半空白皑皑。”唐
韩愈《送惠师》:“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宋 刘子寰《沁园春》:“三涧交流,两崖悬瀑,捣雪飞霜落翠屏。”宋 陆淞《念奴娇》:“何况露白风清,银河澈汉,仿佛如悬瀑。”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之势巨矣。”
苏辙《题李公麟山庄图》:“陈彭漈苍壁立精铁,县泉泻天绅。山行见已久,指与未来人。”明
刘基《郁离子》:“县泉沃之,湿藓被焉。”
释延寿《山居诗》:“霜树叶疏幽径出,云泉声急晓风高。”另,白云清泉。借指胜景。唐
白居易《偶吟》:“犹残少许云泉兴,一岁龙门数度游。” 唐
康骈《剧谈录·白傅乘舟》:“白尚书为少傅,分务洛师,每有云泉胜境,靡不追游。”唐 裴夷直《南诏朱藤杖》:“会须将入深山去,倚看云泉作老夫。”宋
司马光《重经车辋谷》:“云泉佳处须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水帘
谓从高处流下如垂帘的水。多指瀑布。宋 欧阳修《忆山示圣俞》:“虾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金 元好问《游黄华山》:“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石武炼《万里春光收不尽》:“我俯瞰溢洪道雪浪排空的水帘。”另,旧时茶馆的标帜。用布缀于竿头,悬在店门上,招引茶客。也称望子。《水浒传》第二四回:“王婆子正在茶局子里水帘底下看见了。”
天绅
自天垂下之带,多形容瀑布。唐 韩愈《送惠师》:“是时雨初霁,悬瀑垂天绅。”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卒》:“一噫固应号地籁,余波犹足挂天绅。”清 顾我锜《趵突泉》:“吾闻匡庐瀑,天绅倒挂双峰麓。”
悬布
瀑布。唐 杜佑《杜城效居王处士凿山引泉记》:“悬布垂练,摇曳晴空。”宋
悬淙
指瀑布。南朝 沈约《守山东》:“万仞倒危石,百丈注悬淙。”明
悬河
指瀑布。谓倾泻不止。唐 牟融《邵公母》:“搔首惊闻楚些歌,拂衣归去泪悬河。”明 李东阳《哭舍弟东山》:“我心方抱棘,汝泪复悬河。”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南朝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滴海未尽其书,悬河不穷其义。”《新唐书·王勃》:“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竭。”清 唐孙华《赠赵松一》:“辩如悬河注,目如岩电烂。”苏曼殊《碎簪记》:“莲佩至此,忽停其悬河之口。”指高出地面的河。
悬濑
悬注急流;瀑布。北齐 刘昼《新论·殊好》:“悬濑碧潭,澜波汹涌。”南朝 陶弘景《水仙赋》:“绝壁飞流,万丈悬濑。”
悬流
从高处下注的水流。多指瀑布。晋 郭璞《江赋》:“渊客筑室于岩底,鲛人构馆于悬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溱水》:“溱水又南,悬流奔壑,崩注丈余,其下积水成潭。”唐 骆宾王《宿山庄》:“林虚宿断雾,磴险挂悬流。”明 沈德符《野获编·河漕·吕梁洪》:“孔子观澜处,称为悬流三千仞,流沫四十里者,即其地也。”清 俞樾《茶香室三钞·杭嘉水路古今不同》:“唐以前,自杭至嘉,皆悬流。”
悬溜
倾泻的小股水流。如小型瀑布、屋檐水等。晋 陶潜《祭从弟敬远文》:“淙淙悬溜,暧暧荒林。”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辄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宋 陆游《喜雨》:“幽人睡觉夜未央,四檐悬溜声浪浪。”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溪口广丈馀,中凹为臼,仰承上流,是曰‘药铫’,铫左欹而水出悬溜。”
悬瀑
瀑布。唐
悬泉
瀑布。唐 张九龄《入庐山仰望瀑布水》:“绝顶有悬泉,喧喧出烟杪。”宋 梅尧臣《寄题绛守园池》:“悬泉泻窦昼未停,飞玉贮蓝光入屏。”宋 郭彖《睽车志》:“峻溪急流,悬泉泻瀑,冲石走沙,声如雷动。”另,形容漏壶滴出来的水。晋 陆机《漏刻赋》:“激悬泉以远射,跨飞途而遥集。”
悬水
瀑布。《孔子家语·致思》:“有悬水三十仞,圜流九十里。”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泗水》:“悬水三十仞,流沫九十里。”另,浮水。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四》:“龙门人皆言善于悬水接水,上下如神。”
瀑布。玄,通“悬”。汉
雨瀑
雨后的瀑布。清 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玉虹
诗词中常以喻象虹一样的事物。喻明洁的瀑布或流水。唐 李贺《北中寒》:“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宋 杨万里《和昌英叔雪中春酌》:“南溪春寒强似冬,南溪春水走玉虹。”宋 陆游《故山》:“落涧泉奔舞玉虹,护丹松老卧苍龙。”另,白虹。宋 苏轼《郁孤台》:“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又,喻石拱桥。宋 苏轼《何公桥》:“疏为玉虹,隐为金堤。”宋 吴文英《十二郎》:“酹酒苍茫,倚歌平远,亭上玉虹腰冷。”喻带状的光。宋 杨万里《正月二十四夜小楼看灯》:“光射琉璃贯水晶,玉虹垂地照天明。”喻宝剑。明 潘纬《发佩剑送方生趋幕府》:“延津双玉虹,神物合雌雄。”
玉龙
瀑布。宋 梅尧臣《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静若仙鉴开,寒疑玉龙蛰。”清 黄鷟来《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铿华钟。”另,龙形的玉雕。元 乔吉《水仙子》:“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又,传说中的神龙。宋 刘克庄《清平乐》:“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青海碧。”又,指龙形的漏壶。元 萨都剌《章贡道中》:“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又,喻剑。唐 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王琦汇解:“玉龙,剑也。”又,喻笛。宋 林逋《霜天晓月》:“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喻雪。宋 张元《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又,喻桥。元 盍西村《小桃红》:“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
云泉
瀑布,山泉。唐 沈佺期《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扈从出西岳作》:“云泉纷乱瀑,天磴矻横抱。”唐 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云泉非所濯,萝月不可援。”宋前一篇:竹韵清音-格律诗词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