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押韵容易犯的错误·梦影回廊
(2019-07-10 12:25:35)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诗词知识 |
写诗押韵容易犯的错误
下面讲一讲押韵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前人作诗押韵有所谓八戒,由于诗歌写作的发展,后来又有人总结出几戒。有一些不属于禁忌之列,只是要避免出现,这里我一一展开讨论。
一是平仄混。初学诗的人往往用韵母相同而平仄各异的字押韵,尤其是现代语中读平声而古时读入声的字,如“石”、“国”、“激”、“昔”等字押韵。有的在不押韵的单句末尾用了平声字,这都是不合撤的。辨四声不但是学平仄的基础,也是学押韵的基础。
二是窜韵,也叫“别韵”。既同一字因音韵不同,而意义亦别者,误押之即为别韵。如“重”字于二冬韵作“复叠”解,于二宋韵则作“贵重”解;“降”字于三江韵作“顺服”解,而于三绛韵中则作“下落”解等等。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者,如: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分 仄-名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污 仄-动词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
漫 仄-动词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判 仄-判别 平-拼着
不 仄-否定 平-是否
傍 仄-依 平-同旁
浪 仄-波 平-沧浪
强 仄-勉强 平-强有力
施 仄-施舍 平-施行
当 仄-相称 平-应当
称 仄-相称合适 平-称谓
要 仄-要不要 平-约也
旋 仄-副词
和 仄-唱和 平-合好
颇 仄-略有 平-形容词
供 仄-陈设 平-供给
那 仄-无奈 平-何也
华 仄-华山 平-华美
禁 仄-禁止 平-经得起
殷 仄-雷声 平-富 大
重 仄-轻重
任 仄-听任 平-动词
但有一些字平仄两读,而意义不变
醒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听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看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过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望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忘 平仄两读,意义不变
三是凑韵。就是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这在顺口溜、莲花落和戏剧唱词中是常见的,但若出现在格律诗中那就显得俗气了,并对表情达意有妨碍。
《次韵代留别》苏轼
绛蜡烧残玉斝飞,离歌唱彻万行啼。
他年一舸鸱夷去,应记侬家旧住西。
四是出韵。
有的人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例如有的方言中,“魔”、“谋”二字读音差不多,可是它们在《平水韵》中分别属五歌、十一尤,二者不通押;在《诗韵新编》中分别属二波、十二侯,二者也不能通押。如果这两个字在一首诗中同时作韵脚,那就出韵了,这也叫“落韵”。所以初学作诗时,凡叶韵用字,过去未见过先例的,须和韵书查对一下。
五是倒韵。
就是把一些习惯性搭配词组,前后颠倒过来迁就韵脚。例如:“花葩”、“嫩凉”、“崎岖”等,不能为了押韵而把它颠倒过来,成为“葩花”、“凉嫩”、“岖崎”。如果颠倒过来意思也讲得通,对诗的表情达意没有妨碍,不能算倒韵。如“明月”、“归鸟”、“川流”、“尧舜”、“秦汉”等。然须于义不碍方可。如不可而倒之,即称之为倒韵,切不可用。
六是重韵。
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此在近体诗悬为厉禁,而古体诗则不避。
七律《京师废宅》
北宋诗人:张耒
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
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
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
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
七是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重韵和复韵在诗中出现,意思重复,显得单调乏味,必须避免。
八是连韵。
连续用同音字作韵,即押韵句连续使用同音字,而无间隔。有间隔的使用是允许的,如;我写的草稿诗:《游君山》
雨洗君山净,风吹花芳芬。
月明湘岳北,樯动鹭纷纷。
芬(fen),纷(fen).就是连韵。
修改一下;
雨洗君山净,风吹香雾熏。
月明湘岳北,樯动鹭纷纷。
熏(xun),纷(fen )
这样就不是连韵了。如果是三脚韵或有更多的韵脚,只需把同音韵字隔开即可。
九是撞韵。
什么叫撞韵?就是在不用韵的那句(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子)尾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格律诗,无论平、仄,一旦白脚与韵脚的韵母相同,都属撞韵。诗中出现这种情况,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丰富的变化,读起来使人涩口。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洗”字压制了下句的韵脚“西”,使之不能充分发挥。有人在不改变意境和意思的前提下,将原句改成:“梦断伊佳枕满泪”,这样就不是撞韵了。
再如:
七绝 初春小雨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十是挤韵。
挤韵也叫犯韵、冒韵。就是在诗中不是韵脚处过多的使用了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特别是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外,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
但要注意,最后的一个字是开口可以,合口不行。“残”字是合口,改成 “晚烟寒”就行了,因为“寒”字是开口,“江南岸”可以,虽然是挤韵,“岸”字是开口。开口、合口要看嘴唇的张合度。
例如:
七绝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十一是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我们平常写的诗很多是“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十二是三阴平。一首七绝的三个韵脚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如“间”“山”“关”在一首诗里做韵脚。“三阴平”破解的办法很简单,唯有用阳平字隔开即可。我们写诗的时候容易忽视这个问题。
十三是僻韵。
僻韵又称“险韵”或“难韵”,即生僻之字,如东韵之“蝀翀”等字。
十四是哑韵。哑韵者,为声调不响亮,或意义不明显之谓。如东韵之“忡、懵”等字即是。“葩”即花也,而“葩”字不响。“芳”即香也,而“芳”字不响。以此类推,不一而可。
十五是白脚连续上音。(白脚就是不押韵的那几句,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连续上声影响韵律美。
春风杨柳万千条,
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
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
纸船明烛照天烧。
三个白脚只用一个上声“往”字,他的绝大多数诗都是这样严格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