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韵·同题: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安庆站公众号第十五期社课《竹韵》

(2019-06-27 20:34:21)
标签:

文化

分类: 同题诗词

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安庆站公众号第十五期社课《竹韵》


清新玉竹,高雅秀丽,不妖不蔓,挺拔青翠。月逢五六,幽篁葱茏兮千里,时值仲夏,清淼悦目兮空谷。盖其托朋与松梅,松竹梅韵偕三友,实至名归;或曰媲美于桐柳,桐与柳性惰暗弱,沽名钓誉。至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诚苏子爱竹之癖好也。吾辈师友松兹胡春江君有即兴之作:

 

门前翠竹听风歌,桌上盘中肉食多。

我与谁人分盏酒,诗吟对月道东坡。

 

胡君爱竹之热情不亚苏子也。吾当日临屏附和曰:

 

知君喜爱古风歌,何患餐盘肉不多。

同韵飞诗唯老酒,醉中眠月梦东坡。

 

此首有错会胡君之意,诚惶诚恐,实感歉意,为解尴尬亦表自嘲,当即复和第二首曰:

 

诗魔爱竹自成歌,白粥珍馐入味多。

素影千寻堪对酒,通幽曲径弃沉疴。

 

胡君当即笑曰:未见东坡,不算不算。吾笑答:君已成魔,不去沉疴,东坡不见。言毕双双一笑作别。每当回味当时情景,感叹胡君思维之敏锐,洞察力之高深,不由肃然起敬。此番唱和,实为调笑应景之作,不足为谈。

 

时值夏月,所谓五月知竹,人生知足,让我们一起品读苏东坡的《于潜僧绿筠轩竹韵》,品味知足人生。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瘦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人生应该多彩多姿,不仅要柴米油盐酱醋茶,还要有诗和远方。做一个高雅脱俗的人,坚守初心,坚持内在,不皱眉贫贱,不谄媚富贵。

-------楚风/梅相远   

 

1、咏竹二首

郑生福(平淡)

皇英泪化湘妃竹,引笛千年墨客狂。

劲节板桥诗配画,清虚昌硕砚驰章。

几枝瘦影凝风雅,一片浓阴聚气昂。

妙在庭前房后植,宜居儒士伴书香。

青青枝叶气神通,挺拔虚空立志鸿。

忍得酷寒登岁友,欣将翠质浴春风。

盘根沃土千山里,萌笋芳音万籁中。

秉直如刚遗瘦骨,清高劲节傲苍穹。

 

2、咏竹

吴世和

虚心君子耸清霄,水映芙蕖媲美娇。

冬入寒冰擎绿叶,春迎暖日衬蓝夭。

经风历雨波涛滚,立地参天月影飘。

雪压寻常遵礼让,诗章频著乐弯腰。

 

3、鹧鸪天·竹

何瑞霖

许是潇湘笛韵柔,虚怀若谷几经秋。

每将新月枝尖钓,常让风霜叶上留。

存气节,醉君侯,板桥笔下自风流。

淡然挺立云天处,梅友松兄伴尔悠。

 

4、讽竹

储余根

自幼尖酸腹内空,野心勃勃向苍穹。

携持春雨狂伸掌,散乱枝桠滥惹风。

肚里无才徒守节,发梢当剑妄称雄。

钻诗入画装文雅,万剐千刀饮恨终。

 

5、夏竹

大风起兮 

根根直立叶如刀,节节无言傲骨高。

蓄势卓发新雨后,相看侧目绿中豪。

 

竹之赋  

擘尽千竿一字空,此间谦逊已无穷。

抬颅不晃阿谀叶,折节犹携谏诤风。

盛夏同杨称伯仲,寒冬与雪较雌雄。

襟怀三友凌云势,把酒坡桥溅颢穹。

 注: “三友”: 松、 竹、 梅。

   “坡桥”:苏东坡、郑板桥。

 

6、竹之吟

/占继南

一遍幽篁盘外野,施呈苍翠见高姿。

风竿不以风声醉,嫩笋常因嫩气奇。

总把虚心怀久久,还来暗劲显飔飔。

平生喜结松梅友,自在悠然共雪期。

 

卜算子·竹

葱郁经暑寒,枝节同风对。

直立悠然向云端,隐显身形魅。

全护地球村,总把空心醉。

秀洁无私与俗尘,奉献难遗悔。

 

7、竹

姚凤岚(雨中烟岚)

幽然九畹露华滋,苍翠流光向晚时。

烟雨溪山半屏画,清风庭院一笺诗。

轩昂北岭凌宵气,飘逸南园绝世姿。

月下云移出新境,余今兴起亦吟之。

 

8、咏竹

罗良勇      

君子丰标世所崇,立身坚韧任狂风。

虚心向上迎寒暑,劲节延伸贯始终。

友结松梅千古頌,情牵日月四时葱。

品髙早为人尊重,笑对沧桑快乐中。

 

临江仙·竹语

开辟鸿濛身价在,茂林修竹堪骄。

满山韵味乐逍遥,

人间多少事,善用任君挑。     

社会朝朝谋发展,许多工具时髦。

远离篾器美工超,

绿筠须代谢,企望早经销。

 

9、竹

毕道成

剑叶摩天遍九州,板桥笔下尽风流。

虚心且有凌云志,素结松梅谓故俦。

 

10、咏竹

张旭东

竹浪幽林起碧烟,听琴更觉月光圆。

虚心叠叶贞高节,得雨春风笋万千。

 

11、咏竹文

溪桥渔叟

笛向西吹声自东,七贤雅集一林风。

桐江渭水竿持后,箫史秦楼曲未终。

身染湘妃流泪点,叶随大士化神功。

松梅结伴呼三友,握管文人入桂宮。

 

12、西江月·竹

石必中

几缕和风吹醒,三分疏雨温存。

崖层石隙闹翻身,细味红尘学问。    

任你飙狂霾厚,管他利诱名熏。

我心澹泊看乾坤,抖落浮埃听韵。

 

13、咏竹 

董富香

春回嫩笋满山场,沐雨临风长势狂。

翠拂琅玕落香粉,枝摇叶摆舞新篁。

 

一竿苍翠入云霄,酷暑严寒叶不凋。

喜伴柏松迎日月,梅兰菊友看谁娇。

 

14、咏方竹

宋小球

本是灵山物,东迁达祖情。

禅园呵圣竹,法寺护方旌。

出土撩人醉,伸腰引客评。

辛冲移贵植,万里接源生。

 

方竹

初伸卸箨沐秋风,品节奇珍异俗同。

薄叶盈花摇倩影,方身探测楚云空。

(说明:方竹要到秋季才抽笋)

 

15、柳坪观竹

梅相远(楚风)

才去新毛壳,和风送远香。

轻梢筛夜月,倩影入霞光。

一缕高寒韵,千山冷艳妆。

依稀分别后,梦里亦横塘。

 

松兹景色柳坪奇,翠竹幽幽锁凤墀。

莫取春锄伤稚笋,且留新裔壮孙枝。

青梢引鹤流云转,碧叶浮香滴露垂。

记得年前分别后,华胥一梦梦相随。

 

16、卜算子 ·寒竹吟

丁韶

千嶂玉龙飞,万树枝条寐。

数九寒梅几点红,怎比幽簧翠。

苍翠袅云天,一扫阴霾气。

玉节繁枝四溢香,绝胜三春绮。

 

卜算子·咏竹

高节志凌云,千古都青睐。

叶茂根深四季葱,宁折不弯派。

荣辱付轻风,萧瑟心常态。

总把清心拂燥尘,万世春常在。

 

17、十六字令·咏竹(新韵)

王立泉

      

竹,挺立虚心四季姝。

迎风展,雪雨翠如初。

竹,玉体霜侵不易枯。

昂扬首,情愿寄笛抒。

竹,萧瑟岿然志不输。

身躯献,无恕造民福。

 

18、咏竹      

唐义顺

山野生来性若何?风霜雨雪苦寒磨。

新芽嫩笋前程广,成品优材用处多。

亮节高风无媚俗,洁身自好不蹉跎。

逍遥挺立神仙境,且共云边百鸟歌。

 

19、吟斑竹

夏仁杰

房前屋后赖生枝,瘠地河堤映月池。

亮节高风吟翠葆,文人墨客赋佳诗。

寒霜暴雪志逾博,酷夏隆冬气傲痴。

粉骨碎身成竹器,幽篁不负盛名时。

 

20、竹

张朝海

破土修心节节高,青屏直上入云霄。

身怀傲骨狂风斗,臂挽新枝兴雨浇。

鹂唱清音惊玉兔,月筛疏影引熊猫。

松涛作伴梅为友,曾领七贤诗酒聊。

 

卜算子·咏竹

迸箨挺中天,翠郁凌云见。

咬定青山伴老松,未把躯颜变。

亮节抱贞心,古有东坡羡。

傲雪经霜不折腰,懒与花争绚。

 

21、咏竹

江原(溪水潺潺)

高节虚心性亦柔,宁弯不折傲霜秋。

院中山野清幽献,也把风声作笛讴。

 

狂风掠过万竿斜,误入篁丛日影遮。

堪笑板桥迷一世,时描清韵伴年华。

 

22、韵竹

雷胜龙

直挺难弯身有节,惯经风雨迎霜雪。

中空不是内心空,剑叶并非眉柳叶。

 

23、咏竹

陈昌南

雨沛竹园新,山居福地春。

围墙香细细,斜道月粼粼。

兰浸清风气,松吟品质珍。

开窗潜入梦,绕室最怡神。

 

24、竹

吴小平

横坡挺立盘根稳,穿土钻岩布网罗。

皮厚嘴尖知者广,虚心有节赞诗多。

 

25、竹韵

牛松胜

咏竹

山间庭院发峥嵘,岁岁年年兆太平。

雨后忽呈飞剑势,风来顿作玉箫声。

虚怀若谷能容物,壮志凌云别有情。

只与松梅为挚友,饱经霜雪亦菁菁。

 

应南京同学师生相邀游宜兴万竹园

犹如碧海落宜兴,盖地铺天万竹林。

车过耳中闻玉笛,客来醉里听吴音,

有风掀起千重浪,无虑放松一片心。

难得师生深厚意,此行着实慰胸襟。

 

26、竹

谢玲

静立尘嚣外,清幽一片天。

风摇云荡影,夕照翠生烟。

玉节添声誉,虚怀似圣贤。

谦谦君子意,入世亦安然。

 

27、咏竹

徐兰英(三人行)

幼芽刚露沐春风,养晦韬光四野葱。

傲骨扶贫扬正气,虬枝扫黑立新功。

初心不改凌云志,缘梦常随遏浪鸿。

脩竹茂林空一望,乾坤尽在掌柔中。

 

28、咏竹

周维陵

一、

虚心有节绿群山,绰影扶疏自等闲。

弧雁悲歌斑竹泪,芦笙起舞尽开颜。

二、

把酒操琴羽袖旋,广陵弄曲已无传。

阳春白雪横吹绝,竹韵声声不夜天。

 

29、咏竹   

吴国栋

雨润千山秀,风吹万干斜。

雅倾苏子馆,情系板桥衙。

 

30、咏竹

胡春江

叠翠摇风总不疲,横空超拔立阶墀。

春来一夜萌新笋,月照千篁发劲枝。

碧叶筛云云在转,虚心举首首何垂?

松梅义结三寒友,节亮人间也自持。

 

鹧鸪天·咏竹

月弄青枝翠叠柔,春生嫩笋老深秋。

虚心直向云天耸,劲节何需名册留?

常倚巘,不称侯,风吹玉笛韵悠悠。

甘居僻地从无悔,玉立倾怀为世酬。

 

31、咏竹

尹李学

虚心博得世人书,巧饰寒堂似雅居。

不问红尘多少事,四时常绿韵长余。

 

32、咏竹

/欧阳乐蓬

摇风立雨自清新,顾影依稀入梦频。

岁月斑斑侵硬骨,流光默默忆斯人。

扎根已蓄凌云志,解箨无非正直身。

素洁那谙浑浊味,痴痴伴我访东邻!

 

太白楼安庆站

 

33、竹韵(新韵)

周颖(安徽)

孤翠亭亭五岳中,风摇玉露似琴声。

岁寒霜雪不言苦,袅袅仙音赛凤鸣。

 

34、竹韵

休闲愚公

起舞群山一片青,风摇翠浪雁飞惊。

春归北岭新芽露,雨落南园碧柱生。

亮节擎天枝叶密,虬根入地貌颜荣。

浑身奉献民增益,傲视苍穹铁骨铮。

 

35、竹颂

杨林琦

铮铮傲骨耸蓝天,刚正虚心翠色妍。

潇洒英姿如秀士,婆娑碧影赛婵娟。

幽篁静坐清心爽,祥气频萦好梦圆,

居有竹园人更雅,笑看风雨舞翩翩。

 

临江仙·赏竹遐思

翠绿经冬犹本色,一年四季常青。

无须沃土耸苍冥。

虚心向上,伟岸惹人惊。

难怪东坡偏爱竹,板桥竹画蜚声。

湘妃斑竹泪泠泠。

诗文书画,今古寄深情。

 

36、从古驿道过安吉竹海

祝匡明

循驿穿安吉,方知箐海荣。

连峦青漫漫,伴道绿莹莹。

春助新梢长,雨催幼笋萌。

风从山上过,叶浪起潮声。

 

37、咏竹(新韵)

吴国平

老育新枝根紧连,同林向上立千山。

虚心亮节刚柔济,德共松梅载誉篇。

 

38、咏竹

赵元席

蓄势犹如箭在弦,刺穿岩石指青天。

须知劲节生来瘦,敢道虚心老更坚。

汗简最宜书典史,椽锋自可写山川。

幽篁深处观龙化,翠海闻箫拜凤仙。

 

39、咏竹

丁宪杰

破土耕岩斑笋萌,虚心劲节耸无声。

吞悲慠达经风雨,四野高材慕宠荣。

 

40、竹韵

方明海

盘根携手啸云天,林下风流有七贤。

苏子深谙情眷眷,板桥博爱意拳拳。

横吹玉笛邀明月,卧看疏枝泛碧涟。

高节千秋人景仰,虚心向上自娟娟。

 

咏竹

倩影横波荡碧涛,邀来明月唱风骚。

纵迎霜雪有何惧,依旧挺胸伸直腰。

 

41、竹子诗话

陈桂枝

落箨冲云逐梦遥,扎根坚劲向天骄。

文房君子弘书帖,成吉思汗射大雕。

商略姜公垂渭水,联盟松柏听江潮。

红尘百态收音乐,一管虚怀送九霄。

 

42、咏竹

吴建纲(古月逐风)

其一

任是无花也玉枝,和风轻舞自成诗,

青葱合与溪边柳,秀出山川靓丽姿。

 

其二(新韵)

清标霄汉植根深,风雅身姿翡翠魂。

谦逊胸怀含不露,板桥笔下见精神。

 

43、竹韵二首

坐隐

(一)

黄梅细雨中,闲对竹林风。

身正留清节,虚怀自不同。

 

(二)

翠影满空庭,千竿竹叶青。

置身烟雨里,风冷不孤零。

 

44、咏晒衣竹竿

草民

少小娘家眉目秀,结婚夫府变黄丫。

任凭日露风霜雨,默默无闻晒衣纱。

 

45、咏竹

黄爱玲(玲馨儿)

虚心一片向苍穹,绿鬓婆娑饮露风。

敢与松梅舒傲骨,身修节劲有谁同。

 

46、竹韵

刘结根(文刀555)

每逢酒后好吟哦,有意无词苦笑多。

但向幽簧清静里,诗书一卷学东坡。

 

47、咏斑竹二首

陈兰香(幽兰一叶)

一、

一声管笛相思泪,万里寻君欲断肠。

化作湘妃斑点竹,入云叠翠倚修篁。

 

二、

湘妃血泪染幽篁,刻骨铭心为舜王。

非是众人偏爱竹,相思点点共天长。

 

48、咏竹

暮风

其一(新韵)

万载如一翠不凋,攒得清气耸云霄。

为人当效真君子,与燮留篇节样高。

 

其二

清风犹自诩,草木遂秋黄。

翠叶消庸俗,虚心释暖凉。

幽兰轩上客,雅韵腹中藏。

万丈婆娑界,谁遗节最长?

 

49、咏竹

唐爱民

黄土荒丘即是家,瘦肥不计自芳华。

箨芽娇嫩珍如笋,枝叶婆娑胜似花。

傲骨无心欣斗雪,秀身有节畅迎霞。

坡桥挚爱传诗画,我亦神痴慢饮茶。

 

竹韵

为何竹韵人偏爱,赞誉诗文贯古今。

出土即呈强劲勢,凌空一样有虚心。

 

50、吟竹

钱义贵

谦谦君子度,拔地亮高风。

志向凌云里,虚心蕴节中。

千山摇碧翠,万管立青葱。

最得苏仙宠,板桥诗画丰。

 

51、咏竹

俞爱情(安徽铜陵-愚者)

风骨娇柔傲雪霜,浮天浓翠不轻狂。

虚心换得根基固,抱节成龙志气昂。

 

52、咏竹二首

王意中

其一

芊芊玉立伴梅松,绿影婆娑惊画工。

雪压霜欺修傲骨,守虚抱节笑清风。

 

其二

宅前万杆青青竹,仿佛云裳落下来。

翠滴岚烟浮玉镜,节冲霄汉向瑶台。

清风寂寂林间绕,明月徐徐枝上徊。

岁岁年年颜色故,一朝劲发动春雷。

 

53、孝竹

柯其正

扶疏倩影倚墙东,饮露餐星孝节葱。

入世凌虚障沴气,出尘垂荫秉仁风。

笋斑恰似孟宗泪,筠竹犹如慈母躬。

寒暑相生明礼义,愿君植取到家中。

 

54、竹赞(新韵)

王韩炉

曾经三友立其中,数汝铮铮大不同。

矢志一棵青本色,虚心越过九天穹。

 

55、风竹

何军洁

修竹林风自北开,朱阳吟笑对凉台。

扶栏谁寄相思语,飞叶传书触意猜。

 

 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是198410月经安徽省原省委书记黄璜批示,省委宣传部落实,省社科联批准,率先在江淮大地成立的诗词学术研究性社会组织。被定名为“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是因为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居于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吟于安徽、老于安徽、葬于安徽,并写下200多首诗作,他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千古诗学楷模。为纪念这位伟大诗人,并继承、发扬李白诗风,30多年来,“安徽太白楼诗词学会”积极编辑《太白楼诗词》,并被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资料性出版物”。今天,我们安庆设立“安徽太白楼安庆站公众号”为的是进一步弘扬诗人李白。让更多爱好诗词朋友们爱国、爱民,传播正能量,谱写新时代之精美大作。

  欢迎广大诗友关注“安徽太白楼安庆站公众号”并参与赐稿,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