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名辞海】之《鼻子的别名》

(2019-07-07 09:55:59)
标签:

文化

分类: 资料

【别名辞海】之《鼻子的别名》



编著:田家双

长谷

道家语,指鼻子。《黄庭内景经·琼室》:“长谷玄绕郊邑。”注:“长谷,鼻也。”


方准

方形鼻子。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传闻之甚》:“有金甲绣衣者,拥一神人,方准丰下,双瞳如电。”另,方形帽饰。《太平天国·士阶条例》:“拟俊士帽则用方巾,或缎或绸,皆用乌色,前安白玉方准一块。”

 

蜂准

高鼻。《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裴骃集解引徐广曰:“蜂,一作‘隆’。”张守节正义:“蜂,虿也,高鼻也。文颖 曰:‘准,鼻也。’”


高准

高鼻子。宋 苏轼《申王画马图》:“青骡蜀栈西超忽,高准浓娥散荆棘。”明 刘黄裳《赠邺下王大刀挥使维藩歌》:“飞英飒飒紫须短,高准棱棱赤星满。”另,借指皇帝。《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后因以“高准”借指皇帝。


龙准

鼻子。宋 释子淳《丹霞第三代安禅师》:“龙准高不高,虎颐短不短。另,指帝王之鼻。《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后以“龙准”借指皇帝。宋 张登辰《赭衣舂》:“堂堂丰沛龙准公,三尺造汉烹英雄。”宋 宋无《宝剑谣》:“未逢龙准帝,古匣尘土蒙。”宋 刘克庄《蒙仲以二画寿予生朝各题一诗》:“挽回龙准帝,全赖皓首翁。”明 谢榛《赠董职方德甫擢光禄卿》:“神武惟龙准,凭陵自犬戎。”


隆准

高鼻。《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裴骃集解引文颖曰:“准,鼻也。”《南史·乐蔼传》:“方颐隆准,举动酝藉。”宋 陆游《书叹》:“曾谒高皇识隆准,伤心无复一人同。”《东周列国志》:“公子絷归复命,路遇一人,面如噀血,隆准虬须,以两手握两锄而耕,入土累尺。”另,代指汉高祖刘邦。刘邦的鼻子高,所以称他为“隆准公”、“隆准帝”、“隆准人”。唐 李商隐《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宋 苏轼《送郑户曹》:“隆准飞上天,重瞳亦成灰。”明 徐渭《亚夫墓》:“王者从来云不死,共疑隆准及重瞳。”清 陈培脉《徐州怀古》:“隆准至今尊帝号,重瞳终古怨天亡。”


山庭

鼻子。鼻有山象,故称之为山庭。南朝 任昉《王文宪集序》:“况乃渊角殊祥,山庭异表。”李善注:“《摘辅像》曰:‘子贡山庭斗绕口。’谓面有三庭,言山在中,鼻高有异相也。”按,渊角,即月角,额骨右边隆起,旧时星相家谓为圣贤之相。北周 王褒《太保吴武公尉迟纲碑铭》:“珠角膺期,山庭表德;出忠入孝,自家刑国。”唐 杨炯《益州新都县学碑》:“是故雷精日角,闻道德而抠衣;月颊山庭,奉琴书而撰杖。”清 钱谦益《颜子疏解叙》:“山庭绕斗,端门授书,天子将以夫子为木铎。”另。山林庭园。南朝 宋武帝《拜衡阳文王义季墓》:“昧旦凭行轼,濡露及山庭。”南朝 孔稚珪《北山移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北周 庾信《思旧铭》:“嵇叔夜之山庭,尚多杨柳。”唐 杜甫《暝》:“日下四山阴,山庭岚气侵。”


神庐

道教语,指鼻子。《云笈七签·三洞经教部》卷七:“方圆三寸神所居,正在目中央。眉为华盖,五色青葱,中外相距重闭之中气当出,外气当入。当此之时门三关。二气相距,天道自然也,神庐之中当修治教子去鼻中毛,神道往来则为庐宅。”《云笈七签》卷六一:“天关中为内气,神庐中为外气。”原注:“神庐,鼻也。”另,祠庙。《管子·五行》:“货曋神庐,合于精气。”尹知章注:“神庐,谓庙祠也。”


天中

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裴松之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另,天的中央。汉 王充《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又,犹中天,天半。北周 王褒《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天中之山

指鼻子。参见“天中”。

 

天中之岳

犹天中之山。指鼻子。《黄庭内景经·天中》:“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梁丘子注:“天中之岳,谓鼻也。一名天台。”裴松之《三国志》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


悬胆

悬挂着的胆囊,常以比喻人鼻形美好。《红楼梦》第二五回:“那和尚是怎样的模样?但见鼻如悬胆两眉长,目似明星有宝光。”另,表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勾践)愁心苦志,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晋书·顾荣传》:“公宜露营野次,星言夙驾,伏轼怒蛙以募勇士,悬胆于庭以表辛苦。”《金史·术虎筠寿传》:“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又,担心。元 柯丹丘《荆钗记·合卺》:“良媒竟没一言回俺,反教娘挂肠悬胆。”


玄准

高鼻子。汉 桓宽《盐铁论·道虚》:“(卢敖)见一士焉,深目玄准,雁颈而鸢肩。”

 

玉洞

道教语。指鼻子。宋 俞琰《席上腐谈》卷上:“鼻中气阳时在左,阴时在右,亥子之交,两鼻俱通。丹家谓玉洞双开是也。”另,岩洞的美称。亦指仙道或隐者的住所。南朝 虞羲《见江边竹》:“金明无异状,玉洞良在斯。”唐 卢纶《寻贾尊师》:“玉洞秦时客,焚香映绿萝。”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人间无路水茫茫,玉洞桃花空自香。”又,洞房的美称。《群音类选·草庐记·玄德合卺》:“玉洞春浓,正猊炉香爇,玉盏高溶。今夕何夕,喜王孙着意乘龙。”


玉垄

道教语,指鼻神。借指鼻子。《黄庭内景经·至道》:“鼻神玉垄字灵坚。”梁丘子注:“阴垄之骨象玉也,神气通天,出入不竭,故曰灵坚。”宋 赵希逢《和杨花》:“溪桥月下疏横影,玉垄风前暗度香。”

 

玉庐

道教语,指鼻子。《黄庭内景经·脾长》:“五岳之云气彭享,保灌玉庐以自偿。”梁丘子注:“玉庐鼻,庐也。”宋 吴泳《寿李雁湖》:“精神健好充黄野,骨法清真贯玉庐。”一说,指人之全身。元 李治《敬斋古今黈》卷六:“玉庐,一身也。”另,指翰林院。明 唐顺之《次韵赠陈后冈》:“昔日京华居,同君直玉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