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登书山
登书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11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名辞海】之《车的别名》四卷(之一)

(2019-07-05 13:18:44)
标签:

文化

分类: 资料

【别名辞海】之《车的别名》四卷(之一)


编著:田家双

八景舆

传说仙人所乘之车。南朝 陶弘景《真诰·甄命授》:“仙道有八景之舆以游行上清。”唐 吴筠《步虚词十首》:“腾我八景舆,威迟入天门。”《太清宫乐章》:“一奏三清乐,长回八景舆。”宋 曹勋《方诸曲》:“翩翩八景舆,鸣珂下容与。”宋 程公许《山中醮后一日雪仍留山中雾雨溟蒙混然如一气》:“香雾回翔八景舆,帝觞邀我适华胥。”宋 夏竦《奉和御制真游殿告成》:“八景凤舆临紫禁,九微龙檠照祥烟。”

 

白辂

亦作白路。皇帝于秋季所乘之车。《晋书·礼志上》:“立秋一日,白路光于紫庭,白旗陈于玉阶。”《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辂,十有二等……五曰白辂,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唐 张说《词标文苑科策》:“是故青阳元室,遵季孟而观风;白辂朱旗,因离兑而布政。”五代 马缟《中华古今注·五辂》:“秋乘白辂,驾白骆,戴白旗,衣白衣,服白玉。”另。大道。唐 白居易《步东坡》:“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太平御览·车部》:“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青天子居总章左个,乘白辂,驾白骆。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辂,驾铁骊。”

 

版舆

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晋 潘岳《闲居赋》:“太夫人乃御版舆,升轻轩。”《晋书·礼志中》:“轺辇、版舆、细犊车,皆施缣里。”唐 元结《让容州表》:“臣欲扶持版舆南之合浦,则老母气力艰于远行。”宋 楼钥《送王道州》:“把麾江海非无意,亲扶版舆赋南征。”宋 陈傅良《挽张子由母》:“版舆此去还无恙,芝检重来更不疑。”清 钱谦益《佟母陈氏墓志铭》:“中丞受新命,以兵宪治嘉兴,淑人版舆就养。”另,版图疆域。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而况版舆之地半入夷狄,国家之耻未雪,而臣子之痛未伸。”

 

宝驾

天神或帝王的车驾。隋 江总《摄山栖霞寺碑》:“三乘谓筏,六度为舟,金幢合盖,宝驾驱輈,地祇来格,天众追游。”唐高宗《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元 作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明 朱权《宫词》:“宝驾中天临百辟,五云深处仰龙颜。”


宝辇

帝王所乘之车。唐 牟融《送羽衣之京》:“香浮宝辇仙风润,花落瑶坛绛雨消。”唐 广宣《驾幸圣容院应制》:“清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宋 柳永《御街行·圣寿》:“燔柴烟断星河曙,宝辇回天步。”另,高贵华丽的车子。唐 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辇隘通衢。”宋理宗《宁宗皇帝拘词》:“宝辇扶苍鹤,云韶拥玉班。”

 

宝舆

天神天子等权贵所乘之车。《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尔时圣王椎钟鸣鼓,乘大宝舆,至须达家。”《法苑珠林》:“夫人即升宝舆,与诸官属及采女前后导从,往蓝毗尼园。”宋 赵佶《小重山》:“金莲开陆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宋史·乐志》:“宝舆迎引归新殿,奏享备钦崇。”《元史·祭祀》:“至十五日,恭请伞盖于御座,奉置宝舆,诸仪卫队仗列于殿前,诸色社直暨诸坛面列于崇天门外,迎引出宫。”

 

贝辂

诸侯之车。其车以贝为饰。古代诸公九辂之一。《隋书·礼仪志五》:“诸公之辂九:方辂、碧辂、金辂,皆锡面,鞶缨九就,金钩。象辂、犀辂、贝辂、革辂、篆辂、木辂,皆疏面,鞶缨九就。凡就,皆以硃白苍三采。诸侯自方辂而下八,又无碧辂。诸伯自方辂而下七,又无金辂。”

 

筚辂

亦作筚路。柴车,多以荆竹编织,简陋无饰。《列子·力命》:“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筚辂,若文轩之饰。”晋 束晳《近游赋》:“乘筚辂之偃蹇,驾兰单之疲牛。”另,犹言筚路蓝缕,喻创业艰难。明 张煌言《感事》:“筚路曾无异,桃源恐不同。”宋 陈傅良《悼翁仲立达州》:“筚路江山久,维舟日月迟。”宋 王洋《赠向扬州》:“劬劳鸿雁事安集,蓝缕筚路张罗闽。”

 

荜辂

 

柴车。《列子·力命》:“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


 

是指破旧的马车。《墨子·公输》:“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碧辂

一种用碧玉装饰的皇帝乘舆。《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辂,十有二等……八曰碧辂,以祭社稷,享诸先帝,大贞于龟,食三老五更,享食诸侯及耕籍。”唐 令狐德棻《周书·列传》:“帝于是服衮冕,乘碧辂,陈文物,备礼容,清跸而临太学。袒割以食之,奉觞以酳之。”

 

镳驾

犹车驾。南朝 沈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淹留访五药,顾步伫三芝。于焉仰镳驾,岁暮以为期。”

 

兵车

战车。《左传·襄公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汉 枚乘《七发》:“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旌旗偃蹇,羽毛肃纷。”《汉书·衡山王刘赐传》:“爽闻,即使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衡山王与子谋逆,言孝作兵车锻矢。”唐 李乂《夏日都门送司马员外逸客孙员外佺北征》:“羽檄双凫去,兵车驷马驰。虎旗悬气色,龙剑抱雄雌。”清 顾炎武《日知录·小人所腓》:“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借指兵威武力。《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柴毂

柴车。泛指贱者所乘之车。《后汉书·袁绍传》:“士无贵贱,与之抗礼,辎軿柴毂,填接街陌。内官皆恶之。”李贤注:“柴毂,贱者之车。”


骖驾

三匹马驾的车子。泛指车马。汉武帝《柏梁诗》:“日月星辰和四时,骖驾驷马从梁来。”《后汉书·贾琮传》:“旧典,传车骖驾,垂赤帷裳,迎于州界。”三国 曹操《气出唱》:“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唐 王勃《绵州北亭群公宴序》:“既而登临惜别,骖驾少留。”另,驾御。汉 焦赣《易林·干之否》:“戴日精光,骖驾六龙。”宋 钱愐《钱氏私志》:“纵未得到如来地,亦可以骖驾鸾鹤,翱翔三岛,为不死人。”

 

参驾

配有副马的车。参,通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王子乔,参驾白鹿云中遨。”《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邓太后赐燕荔阳王印绶,赤车参驾,令止乌桓校尉所居宁城下,通胡市,因筑南北两部质馆。”唐 徐铉《步虚词》:“萧寥不可极,参驾上云端。”

 

参舆

 

三匹马驾的车。古时大夫所乘坐。汉 刘向《说苑·修文》:“诸侯四匹乘舆,大夫曰参舆。”北周 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识履传风,参舆留庆。”宋 赵蕃《重赋畏知寓斋》:“傍陈漆园书,立参舆倚衡。”


苍辂

皇帝祀天时乘坐的一种车。《隋书·礼仪志五》:“皇帝之辂,十有二等:一曰苍辂,以祀昊天上帝。”唐 王晙《贺飨太庙拜南郊表》:“臣幸逢昌运,外守藩条,不及侍苍辂之后尘,仰泰坛之盛典。”宋 史浩《水龙吟》:“青旗苍辂,欲临东阙,遣伊先到、排斥风霜,扫除氛雾,直教闻早。”

 

长毂

指兵车。《左传·昭公五年》:“长毂九百。”杜预注:“长毂,戎车也,县百乘。”汉 班固《燕然山铭》:“元戎轻武,长毂四分。”唐 权德舆《建除诗》:“破危冠徒自爱,长毂事应殊。”唐 柳宗元《安南都护张舟墓志铭》:“公于是陆联长毂,海合艨艟。”车轮中心较长的承轴圆木。《周礼·考工记·车人》:“行泽者欲短毂,行山者欲长毂,短毂则利,长毂则安。”


畅毂

长毂。指兵车。《诗·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毛传:“畅毂,长毂也。”孔颖达疏:“畅训为长,言长于大车之毂也。”朱熹集传:“大车之毂一尺有半,兵车之毂长三尺二寸,故兵车曰畅毂。”南朝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畅毂埋辚辚之辙,緌旌卷悠悠之旆。”刘良注:“畅,长也。长毂,兵车也。”唐 刘禹锡《讯甿》:“予闻陇西公畅毂之止方逾月矣。”唐 吴融《绵竹山四十韵》:“早晚扫欃枪,笳鼓迎畅毂。”明作张时彻《行路难》:“御君文茵畅毂之宝车,升君旋题刻桷之华堂。”

 

车驾

马驾的车。《管子·大匡》:“乃命车驾,鲍叔御,小白乘而出于莒。”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于海滨。”《汉书·景帝纪》:“诏曰:‘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宋 文同《读武纪》:“五十余丈起楼观,万八千里走车驾。”另,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车驾西都长安。”颜师古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不敢指斥也。”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赵正夫丞相薨,车驾临幸。”宋 汪元量《歌风台》:“洛中车驾秦皇去,沛上风云汉帝归。”

 

 

车辂

车子,车辆。《后汉书·舆服志赞》:“车辂各庸,旌旗异局。”《旧唐书·职官志三》:“令掌王公以下车辂,辨其名数及驯驭之法。”唐 苗仲方《仲秋太常寺观公辂车拜陵》:“拜陵将展敬,车辂俨成行。士庶观祠礼,公卿习旧章。”

 

车路

车子,车辆。汉 班固《白虎通·考黜》:“礼天子赐诸侯民服车路。”宋 王之道《青玉案》:“半年不踏轩车路。仿佛过、长桥去。贴水行云风送度。”明 苏祐《井陉道中》:“车路愁方轨,旗亭可建瓴。”明 屠隆《长条曲为友人赋二首》:“清明陌上香车路,认得萧郎不敢言。”


车辇

泛指各种车辆。《周礼·地官·小司徒》:“使各登其乡之众寡,六畜车辇,辨其物,以岁时入其数,以施政教,行征令。”唐 广宣《再入道场纪事应制》:“行随车辇登仙路,坐近炉烟讲法筵。”另,天子之车。《史记·梁孝王世家》:“景帝益疏王,不同车辇矣。”

 

车軿

古代妇女所乘的一种有帷幕的车。《后汉书·王符传》:“其嫁娶者,车軿数里,缇帷竟道,骑奴侍童,夹毂并引。”李贤注引《苍颉篇》:“軿,衣车。”宋 王安石《寄吴氏女子》:“膏粱以晚食,安步而车軿。”

 

车舆

车辆车轿。《管子·禁藏》:“故圣人之制事也,能节宫室,适车舆以实藏,则国必富,位必尊。”《史记·礼书》:“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汉 刘向《说苑·臣术》:“子方曰:‘何子赐车舆之厚也。’”唐 杜甫《送何侍御归朝》:“舟楫诸侯饯,车舆使者归。”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杂赁》:“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朱雀门外街巷》:“其门寻常士庶,殡葬车舆,皆不得经由此门而出。”

 

车辎

辎重车。《管子·问》:“乡师车辎造修之具,其缮何若?工尹伐材用,毋于三时,群材乃植,而造器定冬,完良备用必足。”尹知章注:“辎,谓车之有防蔽可以重载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车辎畜产毕收为卤,已封为列侯,遂西定河南地,案榆溪旧塞,绝梓领,梁北河。”《太平御览·方术部》:“徙之不用车辎,负装之不重,而用之无尽索之时。”

 

宸跸

皇帝的车驾。明 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记》:“昔者宸跸之渡河也,父老相与欢忻颂述曰:吾圣主始生,此河清者三日,‘黄河清,圣人出’,今果然矣。”宋 无名氏《忆少年》:“乾坤泰,帝祚遐昌。宇县乐平康。真游降格,宝诲昭彰。宸跸造仙乡。崇妙道、精意齐庄。”

 

宸驾

帝王的车驾。南朝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春方动宸驾,望幸倾五州。”唐 王勃《晚秋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属宸驾之方旋,值群公之毕从。”《旧唐书·高士廉传》:“至尊覆载恩隆,不遗簪履,亡殁之后,或致亲临……安可以死亡之余,辄回宸驾,魂而有灵,负谴斯及。”唐 李贞《奉和圣制过温汤》:“凤辇腾宸驾,骊籞次干游。坎德疏温液,山隈派暖流。”


宸舆

帝王所乘车。借指皇帝。唐 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谋猷为相国,翊戴奉宸舆。剑履升前殿,貂蝉托后车。”

 

辰驾

帝王的车驾。南朝 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春方动辰驾,望幸倾五州。”李善注:“《论语》,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故谓天子为辰也。”

 

螭驾

传说神仙所乘的螭龙驾的车。唐 杨师道《奉和圣制春日望海》:“仙台隐螭驾,水府泛鼋梁。碣石朝烟灭,之罘归雁翔。”

 

驰车

古代轻型的战车。《管子》:“瑶台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驷不足乘。”《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曹操注:“驰车,轻车也,驾驷马。”李筌注:“驰车,战车也。”《汉书·严安传》:“于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毂击,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愬。”《朱子语类》:“驰车千驷,革车千乘。驰车即兵车,盖轻车也……每轻车七十二人。三人在车上,一御,一持矛,一持弓,此三人乃七十五人中之将。”宋 杨时《送富朝奉还阙》:“君不见庆历承平道如砥,驰车八荒同一轨。”另,驱车。《逸周书·大匡》:“驰车送逝,旦夕运粮。”唐 李端《送郭良辅下第东归》:“献策不得意,驰车东出秦。”

 

次辂

亦作次路。副车。《书·顾命》:“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礼记·礼器》:“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杜预注:“先路、次路皆王所赐车之总名。”《隋书·志》卷二:“若以今辂与古不同,则宜升之次辂,以明慎重。”《隋书·志》卷五:“巡守临兵则用之。三品已下,并乘革辂,硃色为质。驭士十六人。木辂,案《尚书》,即次辂也。”《太平御览·车部》:“先辂象,次辂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


饬舆

有装饰的车。饬,通饰。汉 刘向《说苑·修文》:“命然后得乘饬舆骈马,未得命者不得乘,乘者皆有罚。”《明史·列传》卷二百一十五:“把汉来归,非拥众内附者比,宜给官爵,丰馆饩,饬舆马,以示俺答。”一本作饰舆。南朝 江淹《杂体诗 颜特进延之侍宴》:“敢饰舆人咏,方惭渌水荐。”

 

从跸

犹从驾。隋 许善心《奉和还京师》:“回銮入酆镐,从跸度枌榆。”

 

传乘

古代兵车。《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阵之间,是为传乘。”唐 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次本韵》:“李广留飞箭,王祥得佩刀。传乘司隶马,继染翰林毫。”另,驿站的车马。清 唐甄《潜书·省刑》:“关市、桥梁、传乘、宾旅,未尝不治也,四境之内未尝不安也。”

 

翠辂

以翠羽为饰的车。皇后及诸公夫人乘用。《隋书·志》卷二:“后周制,皇后乘翠辂,率三妃。”《隋书·礼仪志五》:“皇后之车,亦十二等……四曰翠辂,以从皇帝,见宾客。”原注:“翠羽饰之。”《隋书·礼仪志五》:“诸公夫人之辂车九:厌翟、翟辂、翠辂,皆锡面,朱总,金钩。”

 

翠辇

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北史·突厥传》:“启人奉觞上寿,跪伏甚恭。帝大悦,赋诗曰:‘鹿塞鸿旗驻,龙庭翠辇回。’”唐 李贺《追赋画江潭苑》:“行云沾翠辇,今日似襄王。”唐 令狐楚《思君恩》:“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眼看春又去,翠辇不曾过。”宋 辛弃疾《贺新郎》:“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宋 王谌《上之回》:“云髾秀划高拂空,翠辇玉鸾鸣霹雳。”元 虞集《和马侍御西山口占》:“岧峣宫殿水西头,春日时闻翠辇游。”清 洪升《长生殿·冥追》:“这不是羽盖飘扬,鸾旌荡漾,翠辇嵯峨。”



翠軿

古代贵族妇女乘用的翠帷车。宋 张元干《柳梢青》:“小楼南陌,翠軿金勒,谁家春色。”宋 苏轼《陌上花》:“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明 梅鼎祚《玉合记·道遘》:“驾香车翠軿,愁肠共转,萋萋芳草归程缓。”

 

翠舆

饰有翠羽的车驾。宋 晏几道《庆春时》:“莺丝凤竹,长生调里,迎得翠舆归。”宋 王珪《发引》:“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宋 唐珏《水龙吟》:“叹冰魂犹在,翠舆难驻,玉簪为谁轻坠。”宋 崔敦诗《淳熙元年端午帖子词》:“向晚封章都阅遍,翠舆初过水心亭。”宋 范成大《次韵马少伊木犀》:“密密娇黄侍翠舆,避风遮日小扶疏。”宋 王仲修《宫词》:“地密无人敢偷折,万民喜待翠舆来。”

 

大驾

天子的车驾。《新唐书·陈子昂传》:“方大驾长驱,按节西京,千乘万骑,何以仰给?”另,皇帝出行,仪仗队之规模最大者为大驾,在法驾、小驾之上。汉 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谓之卤簿,有大驾,有小驾,有法驾。大驾则公卿奉引,大将军参乘,太仆御,属车八十一乘,备千乘万骑。”另,指皇帝。《晋书·忠义传·嵇绍》:“大驾亲征,以正伐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建炎初,大驾驻跸南京、扬州,而东京置留守司。”又,对他人的敬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久违了。大驾几时到的?”

 

大辂

玉辂。古时天子所乘之车。《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孔传:“大辂,玉。”孔颖达疏:“《周礼》巾车掌王之五辂:玉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是为五辂也……大辂,辂之最大,故知大辂玉辂也。”《礼记·乐记》:“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汉 班固《西都赋》:“飨赐毕,劳逸齐,大辂鸣銮,容与徘徊。”唐 白居易《蟠木谣》:“天子建明堂兮既非梁栋,诸侯斫大辂兮材又不中。”


大戎

用以冲锋陷阵的兵车,即元戎。另,古族名。春秋时分布在晋国境内,当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是周的同姓子孙。《左传·庄公二十八年》:“晋献公……又娶二女于戎,大戎狐姬生重耳,小戎子生夷吾。”杜预注:“大戎,唐叔子孙别在戎狄者。”宋 晁补之《开梅山》:“高辛氏时北有大戎寇,国中下令购头首。”


丹跸

帝王的车驾。唐 李敬玄《奉和别鲁王》:“绿车旋楚服,丹跸伫秦川。珠皋转归骑,金岸引行旃。”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舟车·车》:“《山堂肆考》:丹跸,天子车驾也。”


丹毂

犹丹轮。指华贵的车。三国 曹植《闲居赋》:“丹毂更驰,羽骑相过。”《后汉书·崔骃传》:“(骃)母师氏能通经学、百家之言,莽宠以殊礼,赐号义成夫人,金印紫绶,文轩丹毂,显于新世。”宋 陈师道《赠二苏公》:“前驱吴回后炎皇,绛旗丹毂朱冠裳。”


丹轮

朱漆的车轮。借指华贵的车子。唐 王勃《春思赋》:“河阳别舍抵长河,丹轮绀幰相经过。”

宋 李新《送鞠彭山》:“丹轮随待十三州,青琐文章汗马牛。”另,月的别名。明 徐渭《月下梨花》:“丹轮皓质两微茫,桂粟梨云斗浅黄。”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月》:“《卓氏藻林》:丹轮,月也。六朝诗:丹轮殊未圆。”


丹辇

帝王、贵族所乘的红色车辆。南朝 江淹《倡妇自悲赋》:“侍青銮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宋 文同《子骏游沙溪洞》:“若逢丹辇客,问取虎文巾。”亦指仙车。《太平御览·道部》:“见绿紫青云者,是为上清真人。时乘玄景八光丹辇,上诣高上天帝。”《云笈七签·杂秘要诀法部》:“乘玄景八光丹辇、紫云之车,骖驾玄武,从太玄仙童二十四人,下治兆身仓命宫中。”


儋舆

驾一马的小车。明 方以智《通雅·器用》:“《曲礼》注:‘安车,坐乘,若今小车。’田千秋得乘小车,李尤有《小车铭》,即儋舆也。”


道驾

神人之车驾。唐 沈佺期《嵩山石淙侍宴应制》:“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自惜汾阳纡道驾,无如太室览真图。”另,敬称。宋 周邦彦《汴都赋》:“佽飞道驾以临座,千牛环带而屏息。”清 陈确《答吴裒仲书》:“读教,知道驾有意过访,不胜欣慰。”


道游

天子出行时的道车和游车。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前皮轩,后道游。”李善注引文颖曰:“天子出,道车五乘,游车九乘,在乘舆车前。”


翟车

古代后妃乘坐的以雉羽为饰的车子。《周礼·春官·巾车》:“翟车,贝面组总,有握。”郑玄 注:“以翟饰车之侧……后所乘以出桑。”《隋书·礼仪志五》:“翟车,黄质,金饰诸末。轮画朱牙。其车侧饰以翟羽。”《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愍周皇后》:“岁元日,寒甚,田妃来朝,翟车止庑下。”《新唐书·志·仪卫》:“次香蹬一,内给使四人舆之,居重翟车前。次重翟车,驾四马,驾士二十四人。”《新五代史·列传·唐家人传》:“皇后受册,乘重翟车,卤簿、鼓吹,见于太庙。”


翟辂

即翟车。古代后妃乘坐的以雉羽为饰的车子。《隋书·礼仪志五》:“皇后之车亦十二等……二曰厌翟,以祭阴社。次其羽也。三曰翟辂,以采桑。翟羽饰之四曰翠辂,以从皇帝,见宾客。”《宋史·乐志十四》:“驾厥翟辂,被以祎衣。”宋 仲并《代人上师垣生辰》:“羽书已静淮西报,翟辂初从塞北还。”


帝辇

 

天帝或皇帝之车。唐 杨师道《奉和咏弓》:“乌飞随帝辇,雁落逐鸣弦。”唐 苏瑰《兴庆池侍宴应制》:“瑞凤飞来随帝辇,祥鱼出戏跃王舟。”唐 韦元旦《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银河南渚帝城隅,帝辇平明出九衢。”宋 钟震《戏题洞霄》:“琼馆向曾迎帝辇,冰衔今尚带朝缨。”明 陈沂《正旦即事》:“帝辇时巡久未回,天门遥拜重徘徊。”


 

琱轭

犹琱舆。玉饰之车。宋 赵彦端《瑞鹤仙》:“文茵带琱轭,是行春来处,去年阡陌。柔桑半叶。转光风、轻扬秀麦。正人家共约,耕相借牛,社相留客。”


琱轮

犹琱舆。玉饰之车。《宋史·乐志十五》:“寿原清夜,寒月掩褕祎。翠幰琱轮,空反灵螭。”《宋史·乐志十五》:“反琱轮,飞羽盖,还渡天津。”


琱辇

玉饰的车子。多为对车驾的美称。晋 葛洪《抱朴子·名实》:“驽蹇矫首于琱辇,駥骥委牧乎林垧。”唐 赵彦昭《奉和幸大荐福寺》:“刹凤迎琱辇,幡虹驻彩旗。”《宋史·乐志十五》:“回羽旆,驻琱辇,旧地访睢阳。享清庙,孝德辉光。”明 屠隆《昙花记·夫人得信》:“他待要驾金鳌踏宝莲,又待要骖白鹄乘琱辇。”


琱辒

指丧车。《宋史·乐志十五》:“飞翠盖,驾琱辒,容卫入西原。管箫动地清喧,陵上柏烟昏。残霞弄影,孤蟾浮天外,行人触目是消魂。”


琱舆

玉饰之车。多为对车驾的美称。汉 张衡《思玄赋》:“轙琱舆而树葩兮,扰应龙以服路。”《宋史·乐志十四》:“琱舆彩仗,祗诣慈宫。宝册前奉,龙挟云从。”《宋史·志》卷九十三:“瑶津风物胜蓬壶,春色至,望琱舆。花飞人寂寂,凄凉一梦清都。”宋 安穆皇后《导引》:“琱舆绣幰归新庙,百世与千秋。”明 张景《飞丸记·明廷张胆》:“昭容前导引琱舆,仗剑仙班拥万裾。”


雕辂

雕镂彩绘的车子,装饰华贵的车子。晋 陆云《羊肠转赋》:“陪俊臣于雕辂,列名僚于后乘。”南朝 沈约《携手曲》:“舍辔下雕辂,更衣奉玉床。”另,皇后归宁所乘车名。《隋书·礼仪志五》:“皇后之车,亦十二等:一曰重翟,以从皇帝,祀郊禖,享先皇,朝皇太后……五曰雕辂,以归


雕辇

饰有浮雕、彩绘的车;华美的车。汉 张衡《东京赋》:“是时称警跸已,下雕宁。”


辇于东厢。”唐 顾况《乐府》:“细草承雕辇,繁花入幔城。”唐 宗楚客《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向夕回雕辇,佳气满岩泉。”唐 温庭筠《车驾西游因而有作》:“谁将词赋陪雕辇,寂寞相如卧茂林。”宋 孙光宪《后庭花》:“修蛾慢脸陪雕辇,后庭新宴。”明 王英《送金谕德扈从征虏》:“王气随雕辇,霜华上铁衣。”


雕轩

泛指装饰华丽的车。晋 陆云《南征赋》:“陪武臣于雕轩,列名僚于后乘。”宋 刘宰《挽李闽师母夫人》:“旌旗直指阵云开,文驷雕轩寿母来。”宋 王迈《满江红》:“待雕轩、文驷上堤沙。”元 李治《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另,饰有浮雕、彩绘的屋檐。隋 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绣柱擎飞阁,雕轩傍曲池。”唐太宗《临层台赋》:“望雕轩之拱汉,观镂槛之擎日。”


彫轸

刻绘文采的车。古代为天子乘坐。汉 张衡《西京赋》:“天子乃驾彫轸,六骏駮,戴翠帽,倚金较。”


輀车

亦作软车、轜车。载运棺柩的车子。《汉书·王莽传下》:“百官窃言‘此似软车,非仙物也’。”颜师古注:“软车,载丧车,音而。”《北史·文苑传·樊逊》:“居七八日,行遇轜车,颦眉下泪。”唐 白居易《相和歌辞·挽歌》:“晨光照闾巷,輀车俨欲行。”明 徐霖《绣襦记·歌郎竞技》:“休教乐道輀车,歌出哀声为贵。”清 刘岩《哭家西谷侍御》:“君魂游泰岱,輀车返西秦。”


輀轩

亦作轜轩。载柩的丧车。晋 陆机《挽歌诗》:“素骖伫轜轩,玄驷骛飞盖。”刘良注:“轜车,丧车也。”元 揭傒斯《熊英德哀辞》:“旌旐扬广衢,輀轩出城闼。”


二辂

亦作二路。天子所乘用的车辆大辂与戎辂。《左传·昭公十五年》:“其后襄之二路,鏚钺秬鬯,彤弓虎贲,文公受之,以有南阳之田。”杜预 注:“周襄王所赐晋文公大路、戎路。”汉 潘勗《册魏公九锡文》:“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又命晋文登为侯伯,锡以二辂、虎贲、鈇钺、秬鬯、弓矢,大启南阳,世作盟主。”《隋书·志》卷五:“金玉二辂,并建碧旗,象革木辂,并建赤旗,非时运所上,又非五方之色。”


贰轺

副使之车。唐 颜真卿《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胜冠结绶,历政洋洋;乃尉合宫,贰轺琅琅。”


法驾

天子车驾的一种。天子的卤簿分大驾、法驾、小驾三种,其仪卫之繁简各有不同。《史记·吕太后本纪》:“乃奉天子法驾,迎代王于邸。”汉 蔡邕:“天子有大驾、小驾、法驾。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时副车,皆驾四马,侍中参乘,属车三十六乘。”唐 沈佺期《奉和晦日驾幸昆明池应制》:“法驾乘春转,神池象汉回。”唐 李峤《汾阴行》:“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 萧至忠《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西郊窈窕凤凰台,北渚平明法驾来。”


轓轩

有帷帐的车。清 王念孙《读书杂志·汉隶拾遗》“仙人唐公房碑”:“《夏承碑》:‘轓轩六辔’,字竝与藩同。”


方盖轺

车名。高官所乘。《隋书·志》卷五:“御史中丞给方盖轺,形如小伞。”宋 叶廷珪《海录碎事·服用·车》:“方盖轺,中丞给之。”元 李孝光《用马中丞韵送志能贺冬之京师》:“凤曹合引金闺彦,骢马尚随方盖轺。”


飞軿

飞驶的軿车。宋 吴文英《瑞鹤仙》:“彩云栖翡翠,听凤笙吹下,飞軿天际。晴霞翦轻袂。”宋 赵令畤《侯鲭录》卷八:“(苏东坡)醉中书云……公驾飞軿凌紫雾,红鸾骖乘青鸾驭。”


騑驾

配有騑马的车驾。《后汉书·舆服志上》:“中二千石以上及使者,乃有騑驾。”《魏书·志》卷十三:“缋漆直辀六,左右騑驾。天子籍田、小祀时,则乘之。”《宋书·志》卷十八:“皆左右騑驾,五旗,旗九飐,画 降龙。皇孙乘绿车,亦驾三。魏、晋之制,太子及诸王皆驾四。”


轒床

战车。用于攻城。《孙子·谋攻》“修橹轒辒。”三国 曹操注:“轒辒者,轒床也。轒床其下四轮,从中推之至城下也。”


轒辒

古代的战车。用于攻城。《孙子·谋攻》:“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杜牧注:“轒辒,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今所谓木驴是也。”唐 沈佺期《塞北》:“朔风吹汗漫,飘砾洒轒辒。”《水浒传》第九二回:“宋江传令,修治轒辒器械,准备攻城。”清 魏源《城守篇·守备上》:“轒辒木驴旱船之属,皆防上而不防下,守城者每无如何,则任其挖掘。”一说匈奴车的战车。汉 扬雄《长杨赋》:“碎轒辒,破穹庐。”李善注引应劭曰:“轒辒,匈奴车也。”另,借指匈奴。唐 裴漼《奉和御制平胡》:“一举轒辒灭,再麾沙漠空。”


锋车

即追锋车。常指朝廷用以征召的疾驰之车。宋 强至《送张如莹》:“看取锋车即西去,岩廊正欲聚皋夔。”宋 陈师道《贺亳州林枢密书》:“恐坐席之未温,而锋车之迅召。”宋 张孝祥《蝶恋花》:“衮衮锋车还急诏。满眼潇湘,总是恩波渺。”宋 石孝友《玉楼春》:“锋车促入承天宠,丹诏衔来须彩凤。”清 吴伟业《送曹秋岳以少司农迁广东左辖》:“早晚酂侯能荐达,锋车好促舍人装。”


锋轺

锋车。清 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十一:“侍郎某某辈,屡驾锋轺,囊橐充韧,遂托词养亲乞退。”


凤跸

皇帝后妃所乘的车驾。唐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画旗摇浦溆,春服满汀洲。仙籞龙媒下,神皋凤跸留。”宋 寇准《琼林苑应制》:“凤跸出重城,宸游顺物情。槛花红蕊盛,苑树绿阴成。”宋 司马光《丁尚书挽词二首》:“凤跸游汾曲,非态得传人。”明 周叙《春日扈驾谒陵》:“祥烟随凤跸,瑞日映龙颜。”


凤驾

帝王或后妃的车驾。《汉书·扬雄传上》:“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乘。”颜师古注:“翠凤之驾,天子所乘车,为凤形而饰以翠羽也。”南朝 何逊《九日侍宴乐游苑》:“鸾舆和六龙,凤驾启千群。”唐 窦希玠《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应制》:“銮舆巡上苑,凤驾瞰层城。”京剧《贵妃醉酒》第一场:“看香烟缭绕,娘娘凤驾来也。”另,仙人的车乘。南朝 何逊《七夕》:“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潢。”隋 王眘《七夕》:“天河横欲晓,凤驾俨应飞。”唐 罗隐《淮南高骈所造迎仙楼》:“鸾音鹤信杳难回,凤驾龙车早晚来。”


仙人之车。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西王母乘翠凤之辇而来。”后用“凤辇”称仙人的车乘。隋炀帝《步虚词》:“翠霞乘凤辇,碧雾翼龙舆。”《旧唐书》:“车移凤辇,旆转红旗。”皇帝的车驾。唐 沈佺期《陪幸韦嗣立山庄》:“虹旗萦秀木,凤辇拂疏筇。”唐 李适《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宋史·舆服志一》:“凤辇,赤质,顶轮下有二柱,绯罗轮衣,络带、门帘皆绣云凤。顶有金凤一,两壁刻画龟文、金凤翅。”清 孙枝蔚《题梨园图》:“渔阳尘起昼昏黑,凤辇西行诸将力。”华贵的车驾。唐 谢偃《尘赋》:“蒙凤辇于铜衢,翳龙媒于金埒。”明 陈汝元《金莲记·媒合》:“凤辇时经,蜗居乏款,敢问姐姐,何由落籍,遽尔洗妆。”


凤舆

即凤辇。古代帝王的车乘。唐 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通籍蟠螭印,差肩列凤舆。”浦起龙心解:“凤舆,天子之辇。”唐 徐彦伯《幸白鹿观应制》:“凤舆乘八景,龟箓向三仙。日月移平地,云霞缀小天。”宋 刘一止《望海潮》:“争待凤舆回。看一天星斗,移下蓬莱。”宋 夏竦《奉和御制真游殿告成》:“八景凤舆临紫禁,九微龙檠照祥烟。”明 夏言《侍上奉圣母观九龙池》:“雨从龙洞作,云拥凤舆来。”


凤轺

华美的轻便小车。明 陆采《明珠记·赶驾》:“辞兰槛,驾凤轺,未惯风尘愁路沓。”


凤轸

华美的车乘。上有凤凰雕饰,因称。南朝 陈后主《杨叛儿曲》:“龙媒玉珂马,凤轸绣香车。”另,琴柱的美称。唐 李峤《田》:“贡禹怀书日,张衡作赋辰。杏花开凤轸,菖叶布龙鳞。”唐 崔镇《尚书省梧桐赋》:“复有剪刻为圭,琢磨成器,龙章凤轸,金符玉瑞。”宋 李复《七夕和韵》:“天上还应分凤轸,人间又喜见蛛丝。”


副辂

皇帝的从车。《旧唐书·志》卷二十五:“金凤一在轼前,十二銮在衡,正县銮数,皆其副辂。”《宋史·志》卷九十九:“次金、象、革、木四辂,并有副辂。”《宋史·舆服志一》:“先是,元丰虽置局造辂,而五辂及副辂,多仍唐旧……五副辂并驾六马,驾士四十人,当用银饰者,皆以铜。”宋 梅尧臣《太师杜公挽词》:“忆奉追尊册,当观副辂旗。”


赋舆

兵车。古代以田赋出兵,故称兵车为赋舆。《左传·成公二年》:“群臣帅赋舆,以为鲁卫请。”杜预 注:“赋舆,犹兵车。”另,泛指军事。唐 权德舆《送商州杜中丞赴任》:“安康地里接商于,帝命专城总赋舆。”又,赋税。唐 黄滔《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二之年,陈耒耜,均赋舆。”宋 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搉酒书》:“某以为赋舆之重,出苏台五邑之右。”


高驾

高大的车驾。南朝 王僧达《答颜延年》:“君子耸高驾,尘轨实为林。”唐 韩愈《县斋有怀》:“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敬称。唐 沈佺期《拟古别离》:“离居久迟暮,高驾何淹留。”唐 赵冬曦《奉答燕公诗》:“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唐 岑参《送许拾遗归江宁》:“早来丹墀下,高驾无淹留。”唐 张说《别平一师》:“王子不事俗,高驾眇难追。”唐 韩愈《县斋有怀》:“悠悠指长道,去去策高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