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
(2019-07-05 12:02:19)
标签:
文化 |
分类: 资料 |
【别名辞海】之《晚年的别名》
艾年
晚年,老年。五十岁叫艾。《尚书中候》:“齐桓公欲封禅,谓管仲曰:‘寡人日莫,仲父年艾。’”明 徐渭《寿吴宣府》:“艾年佩鹊宁非早,薇省垂鱼不待推。”清 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老父艾年,尚勤于役;渺予小子,敢惮前驱。”
残年
晚年。《列子·汤问》:“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唐
迟暮
亦作迟莫,喻晚年。《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
注:“迟,晚也……而君不建立道德,举贤用能,则年老耄晚暮,而功不成事不遂也。”《北齐书·李元忠传》:“年渐迟暮,志力已衰,久忝名官,以妨贤路。”宋
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稚子犹读书,一笑慰迟暮。”明 徐渭《菊赋》:“彼苍厚尔以迟莫,又何辞于末年。”清
纳兰性德《金缕曲》:“谁复留君住,叹人生几番离合,便成迟暮。”另,傍晚。南朝
张率《对酒》:“谁能共迟暮,对酒及芳晨。”又,犹徐缓。南朝
迟阳
夕阳,喻晚年。宋 毛滂《清平乐》:“旧是天津花下客,老对山青水碧。而今转惜年华,迟阳为缓西斜。”宋 郭印《次韵蒲大受瀛游富仁院二首》:“衲子幽栖地,青山绕四旁。林昏知暝霭,溪暖觉迟阳。”
齿耋
亦作齿耋,喻晚年。《汉书·孔光传》:“臣光智谋浅短,犬马齿耋,诚恐一旦颠仆,无以报称。”颜师古注:“耋,老也。读与耋同。”三国 吴质《答魏太子笺》:“时迈齿耋,犹欲触匈奋首,展其割裂之用也。”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其王迁都作邑,建国安人,功绩已成,齿耋云暮,未有胤嗣,恐绝宗绪。”宋 刘克庄《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齿耋自应陪九老,诗低不足列三豪。”
齿耄
老年,年老。宋 刘克庄《小暑日寄山甫二首》:“比鹿门翁吾齿耄,作鱼梁吏汝官卑。”宋 陆游《祭朱元晦侍讲文》:“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宋 陆游《养疾》:“齿耄婴新疾,才衰减旧名。”
齿暮
年老,老年。宋 陆游《秋夜读书》:“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宋 邵雍《首尾吟》:“齿暮乍逢新岁月,眼明初见旧亲知。”明 张居正《答蓟镇抚院刘北川言分将当虏书》:“惜其齿暮,无以自见,得公为之表章,亦足以偿其平生矣。”清 钮琇《觚剩·圆圆》:“延陵潜蓄异谋,邢窥其微,以齿暮请为女道士。”
齿宿
老年,年老。《新唐书·李百药传》:“帝尝与偕赋《帝京篇》,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老而才之壮,齿宿而意之新乎?’”宋 刘克庄《次韵林太渊二首》:“齿宿何妨意尚新,向来误认假为真。”宋 郑刚中《答喻郎中书》:“某再拜,骈缄烂然,与来帖俱玩,不能去手,齿宿意新,字字有来处,非后生浅学所能读也。”宋 魏了翁《临江仙》:“争如齿宿彩衣新,亲年开百岁,又见子生孙。”
徂生
余生,晚年。南朝
10垂暮
傍晚,喻老年。宋 张元干《醉落魄》:“天涯万里情怀恶,年华垂暮犹离索。”清 周亮工《送汪舟次游庐山序》:“岁行暮矣,尚携幞被访垂暮之人于江干。”清 龚自珍《已亥杂诗》:“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苏曼殊《断鸿零雁记》:“尔知吾今已垂暮,生平亲属咸老,势必疎远,安能如盛年时,往来无绝?”
垂年
晚年,生命将尽之年。汉 刘向《列女传·梁夫人嫕》:“父既湮没,不可复生,母垂年七十,弟棠等远在绝域,不知死生。”前蜀 韦庄《秦妇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六年》:“万一致一方不宁,岂惟上负朝廷,使垂年之母衔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乎!”胡三省 注:“垂,末垂也。垂年,犹言末垂之年。”
风烛残年
衰老之晚年。清
风烛之年
衰老之晚年。晋
季年
晚年,末年。《左传·文公元年》:“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汉书·鲁恭王刘余传》:“好治宫室苑囿狗马,季年好音,不喜辞。”唐
老年
晚年。《晋书·何曾传》:“曾以老年屡乞逊位。”唐
宋 曾巩《和邵资政》:“世路贱贫从所好,老年胸臆固无奇。”宋 韩维《请微之饮》:“禁阁不忧连夜直,好山应许老年看。”宋 李新《龙游寺南屏轩和宋宠父韵》:“老年知涉世,临事却衔枚。”
落晖
夕阳,夕照,喻晚年。谓晚年如落日的余晖。晋 陆机《拟东城一何高》:“三闾结飞辔,大耋嗟落晖。”唐
司空图《杨柳枝寿杯词》:“莫言万绪牵愁思,缉取长绳系落晖。”唐
埋暮
犹迟暮,喻年岁大。南朝 江淹《娼妇自悲赋》序:“泣蕙草之飘落,怜佳人之埋暮。”
埋年
方言,谓老年。《晋书·志》第十九章:“惠帝世,杜锡家葬而婢误不得出,后十年开冢祔葬而婢尚生。始如瞑,有顷渐觉,问之,自谓再宿耳。初,婢之埋年十五六,及开冢更生,犹十五六也,嫁之有子。”《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埋年女人似癫婆,新年女人似姣婆。”
耄荒
年老,老年。《书·吕刑》:“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孔传:“耄,乱;荒,忽。言百年大期,虽老而能用贤。”孔颖达 疏:“意在美王年老能用贤而言其长寿。”按,《礼记·乐记》:“武王之志荒矣。”郑玄 注:“荒,老耄也。”是“耄”、“荒”义同。孔传与经义不洽。另,年老昏愦。《宋史·宁宗纪赞》:“既而弥远擅权,幸帝耄荒,窃弄威福。”
20耄年
老年。《后汉书·杨彪传》:“(彪)耄年被病,岂可赞惟新之朝?”宋 陆游《北窗》:“半世蝉嘶坐北窗,耄年依旧守残缸。”宋 陆游《舟中作》:“已迫耄年宜易感,人生五十即称翁。”宋 陆游《野兴》:“早见高皇宇宙新,耄年犹作太平民。”明 汪广洋《奉旨讲宾之初筵》:“耄年儆畏深,罔敢贻怠荒。”
耄皤
老而头白。泛指高龄。清 梅曾亮《杨忠武公赞》:“元臣来朝,天子叹嗟。念其勤功,与其耄皤。稽首归里,帝锡繁祉。”
耄期
老年,高年。《书·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孔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言己年老,厌倦万机。”《孔子家语·观乡射》:“好学不倦,好礼不变,耄期称道不乱者,在此位也。”宋
冥暮
比喻晚年。南朝 颜延之《自陈表》:“禀恩明世,负报冥暮,仰企端闱,上恋罔极。”
末暮
老年。南朝
《至杭宿钱塘驿》:“平生昧陈力,末暮忝为郎。”宋
末年
老年;晚年。《庄子·齐物论》:“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惠子之据梧也,三子之知几乎,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成玄英疏:“皆少年盛壮,故能运载形智至于衰末之年。”《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阮孝绪)末年蔬食断酒。”明 李贽《又与周友山书》:“秉忠自幼为僧,世祖至大都见之,乃以释服相从军旅间,末年始就冠服。”另,指一个君主在位或一个年号的最后一段时期。《汉书·孔光传》:“霸亦治《尚书》,事太傅夏侯胜,昭帝末年为博士。”又,指一个朝代最后的一段时期。如:明朝末年。
暮齿
指晚年。南朝 谢灵运《石壁立招提精舍》:“壮龄缓前期,颓年迫暮齿。”唐 王维《叹白发》:“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唐 白居易《把酒》:“勿忧渐衰老,且喜加年纪。试数班行中,几人及暮齿?”唐 钱起《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渴日候河清,沉忧催暮齿。”唐 韩愈《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暮齿良多感,无事涕垂颐。”清 唐孙华《戊寅除夕》:“冬温几日气如春,暮齿惊逢改岁频。”
暮景
喻晚年。唐 张泌《秋晚过洞庭》:“征帆初挂酒初酣,暮景离情两不堪。”宋 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宋 刘克庄《乙丑元日口号十首》:“俗情讳老难藏老,暮景添年是减年。”清 唐孙华《中秋夜无月》:“暮景欢娱少,深居寂寞多。”另,傍晚的景色。唐 杜牧《题敬爱寺楼》:“暮景千山雪,春寒百尺楼。”唐 灵一《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孤烟生暮景,远岫带春晖。”宋 刘敞《春阴》:“江上浮云聚,城中暮景兼。”又,指夕阳。景,日光。唐 元稹《种竹》:“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栏。”唐 杜甫《杜位宅守岁》:“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唐 杜甫《一室》:“一室他乡远,空林暮景悬。”
暮老
指年老,老年。宋 王谠《唐语林·企羡》:“卢杞令李揆入蕃,揆对德宗曰:‘臣不惮远使,恐死于道路,不达君命。’上恻然欲免之,谓杞曰:‘李揆暮老,无使。’”
暮龄
晚年。《南齐书·刘善明传》:“藿羹布被,犹笃鄙好;恶色憎声,暮龄尤甚。”宋 郭印《卜居》:“只忧短发变星星,早葺生涯寄暮龄。”宋 赵汝鐩《泊舟黄家渡》:“青山入梦催归棹,白发欺人叹暮龄。”宋 喻良能《留别王嘉叟检正》:“我本田家子,蹉跎将暮龄。”宋 刘克庄《再和宿囊山三首》:“暮龄喜共樵夫语,懒与诸儒论异同。”
30暮年
晚年,老年。三国 曹操《步出夏门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唐
杜甫《咏怀古迹》:“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唐
暮岁
晚年。南朝
暮涂
晚年。宋
年暮
晚年。《宋书·索虏传》:“忠臣表年暮,贞柯见严秋。”宋 晁公溯《闻稻有成》:“安排物色慰年暮,流落天涯嗟路穷。”宋 王之望《许总卿见和再用韵》:“男儿功多投老遂,烈士心岂随年暮。”明 方登《晚坐》:“白发催年暮,青灯照夜长。”明 皇甫汸《普德寺》:“门前黄叶催年暮,林外青山觉路遥。”
疲暮
暮年,衰老。南朝 沈约《报王筠书》:“昔时幼壮,颇爱斯文,含咀之间,倏焉疲暮。”南朝 江淹《灯赋》:“尔复朱灯空明,但为疲暮。”《南史·列传》卷二十二:“自谢朓诸贤零落,平生意好殆绝,不谓疲暮复逢于君。”《南史·范缜传》:“年二十九发白皤然,乃作疲暮诗《白发咏》以自况。”
栖暮
谓处于晚年。南朝 慧皎《高僧传·义解四·释法瑶》:“瑶年虽栖暮,而蔬苦弗改,戒节清白,道俗归焉。”
耆艾
老年,亦泛指老年人。《庄子·寓言》:“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王先谦集解:“此为长老之言,则称引之。《释诂》:‘耆、艾,长也。’”《国语·周语上》:“瞽史教诲,耆艾修之。”韦昭 注:“耆艾,师傅也。”《汉书·武帝纪》:“然则于乡里先耆艾,奉高年,古之道也。”颜师古 注:“六十曰耆,五十曰艾。”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尚齿惇耆艾,搜材拔积薪。”宋 李昴英《水调歌头》:“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明 方孝孺《卧云楼记》:“登乎耆艾而烨然常有婴孺之容。”
耆齿
老年,年老者。南朝 沈约《均圣论》:“肉食蚕衣,皆须耆齿。”《南齐书·明帝纪》:“日者百司耆齿,许以自陈。”宋 陆游《书南堂壁》:“耆齿犹须几,羸然敢自期。”明 何景明《还自别业》:“成人匪故识,耆齿日凋丧。”
穷暮
喻晚年。汉 孔融《杂诗》:“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唐 高郢《请致仕表》:“穷暮之恳,不遑起居。”
桑榆
喻晚年,垂老之年。三国
40衰鬓
年老而疏白的鬓发,多指晚年。唐 卢纶《长安春望》:“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宋 陆游《悲秋》:“萧萧衰鬓点新霜,人静房栊易断肠。”宋 陈师道《再到钱塘呈会宗伯益》:“负笈重来感旧游,流年衰鬓两经秋。”宋 释文珦《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忆昔壮怀多旷远,只今衰鬓已蹉跎。”宋 张栻《和查仲文雪中即席所赋》:“壮志未随衰鬓改,孤怀良为故人开。”
衰迟
衰年迟暮,谓年老,老年。唐 郑谷《中年》:“衰迟自喜添诗学,更把前题改数联。”宋 陆游《排闷》:“贫悴只如行卷日,衰迟忽过挂冠年。”明 沈德符《野获编·科场·有司分考》:“前此就教者,类皆年力衰迟,今则多少壮矣。”胡蕴《杂诗》:“衰迟尽有未消福,浪说无钱又买书。”
衰齿
老年。唐 韦应物《始闻夏蝉》:“响悲遇衰齿,节谢属离群。”明 文徵明《除夕》:“衰齿可堪时数换,穷愁应与岁俱除。”清 曹寅《滁州清流关道中》:“衰齿谢五欲,名理忘筌蹄。”
衰龄
晚年,老年人。南朝 沈约《四城门》:“衰龄难慎辅,暮质易凋伤。”明 宋濂《和苏编修游东明山并简同游诸友》:“岂意衰龄沾异渥,因兹胜赏得重陪。”清 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盖童年阅历,未知延访衰龄。”
衰暮
亦作衰莫,迟暮,喻晚年。南朝 鲍照《拟古》:“幼壮重寸阴,衰暮反轻年。”唐 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明 刘基《漫成》:“良辰不再得,衰莫欲如何?”清 顾炎武《与友人论门人书》:“伏承来教,勤勤恳恳,闵其年之衰暮,而悼其学之无传,其为意甚盛。”
衰年
衰老之年。唐 杜甫《泛舟送魏仓曹还京因寄岑参范季明》:“若逢岑与范,为报各衰年。”宋 苏轼《次韵曾子开从驾再和》:“衰年壮观空惊目,险韵清诗苦斗新。”明 屠隆《采毫记·禄山谋逆》:“论荒淫主上衰年,狐鼠辈窃弄权。”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石刻诗经残本》:“予访求五十年,不得只字,昨岁始见《左传》残本仅字,今复见此刻经注万有余言,真衰年乐事也。”
衰晚
犹晚年。宋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盖年向衰晚,风波屡涉,不自知止,祸亦未涯,此诚惧於中矣。”宋
刘克庄《水调歌头》:“衰晚笔无力,谁伴赋黄楼?”宋
宋 姜特立《闲咏三首》:“天公若也怜衰晚,更乞闲身二十年。”宋 王之道《酬潘县尉》:“高情慷慨怜衰晚,妙名纵横丐膏馥。”
颓暮
衰老,老年。南朝 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南朝 任昉《厉吏人讲学》:“曰余本疏惰,颓暮积榆柳。”唐 柳宗元《法华寺石门精舍三十韵》:“淹留值颓暮,眷恋睇遐壤。”梁启超《说动》:“用人不问贤不肖,而多方遏抑,少年意气之论兴,柄权则皆颓暮矣。”
颓年
犹言衰老之年。晋 陆机《愍思赋》:“乐来日之有继,伤颓年之莫纂。”唐
晚节
晚年。《史记·外戚世家论》:“(吕后)及晚节色衰爱弛,而戚夫人有宠。”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另,末世,一代将终之时。汉 邹阳《上书吴王》:“至其晚节末路,张耳、陈胜连从兵之据,以叩函关,咸阳遂危。”《新唐书·魏元忠传》:“后汉时用事尤甚,晚节卒乱天下。”清 戴名世《四逸园集序》:“当明之晚节,士大夫争为坛坫以炫声名。”又,晚年的节操。《宋书·良吏传·陆徽》:“年暨知命,廉尚愈高,冰心与贪流争激,霜情与晚节弥茂。”宋 苏轼《谢翰林学士表》:“敢不激昂晚节,砥砺初心。”
50晚暮
亦作晚莫,喻晚年。汉 李尤《九曲歌》:“年岁晚暮时已斜,安得壮士翻日车?”三国 曹植《种葛篇》:“行年将晚莫,佳人怀异心。”引申为晚年。宋 陈师道《上苏公书》:“士方少时,未来之日长,视天下事,意颇轻之,亦易为别,至其晚莫,数更离合,方以为难。”另,犹岁末。南朝 谢灵运《彭城宫中直感岁暮》:“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又,谓出仕时间已太迟。晋 袁宏《后汉纪·安帝纪二》:“(杨震)博学无所不究,数十年不应州郡之命,众人谓晚暮,而震志业愈笃,年过五十乃应州郡之命。”
晚岁
晚年。唐 杜甫《羌村》:“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宋 叶适《高令人墓志铭》:“晚岁,三子始育,始有宅居。”宋
辛弃疾《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清 沈钦圻《赠徐元叹》:“晚岁依空门,庵名落木归本根。”另,岁暮。隋
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
。”又,谓欠收。喻不得志。三国
晚涂
亦作晚途,喻晚年。《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道子张目谓人曰:‘桓温晚涂欲作贼,云何?’玄伏地流汗不得起。”宋
刘克庄《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铁马防秋记昔曾,晚涂消缩似寒蝇。”宋
希年
古稀之年,古指七十岁。喻晚年。宋 刘克庄《最高楼·乙卯生日》:“几曾三宿为归计,更巴一岁是希年。”宋
苏轼《戏村校书七十买妾》:“侍者方当而立岁,先生已是者希年。”宋
稀年
指七十岁,喻晚年。唐 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以稀年为七十岁的代称。宋 李昴英《水调歌头》:“地位到公辅,耆艾过稀年。”宋 无名氏《最高楼》:“蟾宫客、未老得清闲。寿算过稀年。”元 舒逊《水调歌头》:“稀年古来少,何况又逾三。”元 张伯淳《木兰花慢》:“喜渐近稀年,从教发白,目炯双瞳。”
夕阳
喻晚年。晋 刘琨《重赠卢谌》:“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唐 杜甫《上白帝城》:“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唐 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另,傍晚的太阳。晋 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又,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毛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夕照
喻晚年。清 刘大櫆《祭左和中文》:“痛朝霞之已失矣,苦夕照之无多。”另,傍晚的阳光。唐太宗《望雪》:“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宋 陆游《野饮》:“平堤渐放春无绿,细浪遥翻夕照红。”清 朱彝尊《和韵题惠周惕红豆书庄图》:“粥鱼茶板近松门,夕照双浮塔影存。”又,犹夕阳。唐 颜真卿《题杼山癸亭得暮字》:“迟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树。”清 曹寅《看西廊秋叶》:“坡陀看愈好,夕照若为停。”
绪年
晚年,余年。《亢仓子·全道》:“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若此,绪年或可以及此。”
崦嵫
喻暮年。南朝 徐陵《报尹义尚书》:“余崦嵫既暮,容鬓皤然,风气弥留,砭药无补。”宋 刘克庄《送强浦注籍》:“翁迫崦嵫迟暮景,儿看风雪短长亭。”宋 程珌《器吴范二姊》:“我已日崦嵫,安能久转蓬。”明 徐渭《答嘉则》:“百年忽已崦嵫暮,一齿时崩苜蓿盘。”另,山名。在甘肃天水县西。传说以为日落的地方。《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宋 王安石《江亭晚眺》:“日下崦嵫外,秋生沆砀间。”
榆景
桑榆晚景之省。喻晚年。唐 孟郊《乙酉岁舍弟扶侍归兴义庄居后独止舍待替人》:“兰交早已谢,榆景徒相迫。”宋 舒岳祥《送达善归玉塘》:“我辈惜榆景,来往莫相疏。”宋 卫宗武《寄兴》:“垂垂榆景已侵耄,冉冉花辰不减春。”宋 卫宗武《重九》:“榆景转凄凉,逢秋更断肠。”元 柯丹邱《荆钗记·议亲》:“老身柏舟誓守,自甘半世居孀。榆景身安,惟爱一经教子。”明 朱鼎《玉镜台记·闺思》:“保祐我姑嫜鹤算童颜,松柏南山,榆景身康健。”
余齿
晚年。晋 皇甫谧《高士传·挚峻》:“徒欲偃仰从容,以游余齿耳。”南朝 颜之推《古意》:“白发窥明镜,忧伤没余齿。”唐 王维《偶然作》:“且当放怀去,行行没余齿。”元 王逢《三贞篇寄纳麟哈剌参政幕下僚友》:“孤蓬任漂转,余齿寄草木。”明 高启《送许先生归越》:“乞还山林养余齿,歌颂圣德传无疆。”明 王问《湖庄观获》:“优游养余齿,但愿丰年多。”
余年
一生中剩余的年月,指晚年,暮年。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