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辞海】之《国境的别名》
(2019-07-05 11:50:17)
标签:
文化 |
分类: 资料 |
【别名辞海】之《国境的别名》
奥宇
犹宇内,天下。三国 嵇康《琴赋》:“详观其区土之所产毓,奥宇之所宝殖。珍怪琅玕,瑶瑾翕赩,丛集累积,奂衍于其侧。”
八纮
泛指天下。《旧唐书•崔慎由传》:“早致万乘归京,以副八纮恳望。”《晋书•武帝纪》:“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唐 李颀《赠张旭》:“微禄心不屑,放神于八纮。”唐 韩愈《谢自然诗》:“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唐 李益《华阴东泉同张处士诣藏律师兼简县内同官因寄齐中书?:“高网弥八纮,皇图明四辟。”宋 范仲淹《六官赋》:“王者富有八纮,君临万国。”另,八方极远之地。《淮南子•坠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八殥之外,而有八纮,亦方千里。”高诱 注:“纮,维也。维落天地而为之表,故曰纮也。”汉 刘桢《赠徐干》:“兼烛八纮内,物类无偏颇。”唐 张碧《鸿沟》:“毒龙衔日天地昏,八紘靉靆生愁云。”唐 贯休《闻前王使君在泽潞居》:“使四野雾廓,八纮镜开。”
八溟
亦作八冥。即八海。泛指天下所有湖海,亦以指天下。唐 杜甫《客居》:“安得覆八溟,为君洗乾坤。”《云笈七签》卷二三:“澜池玉润,流洒八溟。”宋 高斯得《三丽人行》:“要当壮士为一洗,我老无力覆八溟。”宋 文天祥《江行第八十九》:“朔风飘胡雁,江城带素月。安得覆八溟,滂沱洗吴越。”清 魏源《圣武记》:“城环万里,富雄八溟。”
八区
八方,天下。《汉书•扬雄传下》:“天下之士,雷动云合,鱼鳞杂袭,咸营于八区。”颜师古 注:“八区,八方也。”晋 左思《咏史》:“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郊庙歌辞》:“功宣四海,化被八区。”唐 刘宪《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骊阜镇皇都,銮游眺八区。”唐 皇甫湜《出世篇》:“骑龙披青云,泛览游八区。”唐 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相传历千祀,哀悼延八区。”宋 王安石《寓言》:“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另,指汉代的八宫院。《汉书•外戚传•孝成班倢伃》“为倢伃,居增成舍。”颜师古 注:“后宫有八区,增成第三也。”
八瀛
古谓中国的四方四隅皆有瀛海环其外,故亦以借指天下。《旧唐书•代宗纪论》:“虽神禹之乘四载,玄冥之洒八瀛,亦不能堙洪涛而扑烈焰者,何也?良以势既坏而不能遽救也。”《宋书•志》卷二十:“泽牣九有,化浮八瀛。”清 赵翼《古诗》:“此又昔所无,今且遍八瀛。”中,八海。《旧唐书•代宗纪论》:“虽神禹之乘四载,玄冥之洒八瀛,亦不能堙洪涛而扑烈焰者,何也?良以势既坏而不能遽救也。”
八宇
八方之地,指代天下。《魏书•列传》卷五十六:“足以肃截九区,赫服八宇矣。”晋 陆机《七征》:“抚六辔而高游,瞰八宇以摅眄。”《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将以施张四维,缔制八宇。”《宋书•列传》卷九十七:“将以施张四维,缔制八宇。”
版图
国境,疆域,领土。唐 柳宗元《咏荆轲》:“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唐 刘禹锡《和州刺史厅壁记》:“考前二邦之籍与版图,才十五六,而地征三之。”《新唐书•杨炎传》:“至德后,天下兵起,因以饥疠,百役并作,人口凋耗,版图空虚。”宋 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痛兹版图,尚尔割截。”宋 罗烨《小说引子》:“子孙神圣膺天命,万载升平复版图。”宋 曹勋《癸未御前帖子三首》:“一日已闻三奏捷,版图行见复神州。”宋 释智遇《偈颂二十四首》:“版图远奏尧天阔,万物呈祥乐圣情。”宋 赵善括《水调歌头》:“休学楚囚垂泪,须把祖鞭先着,一鼓版图收。”另,指疆域图。
邦畿
国境。《诗•商颂•玄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毛传:“畿,疆也。”郑玄 笺:“王畿千里之内,其民居安,乃后兆域正天下之经界,言其为政自内及外。”孔颖达疏:“畿者,为之畿限疆畔,故为疆也。”三国 嵇康《吕秀才公穆入军赠诗》:“浩浩洪流,带我邦畿。”另,借指国家。明 梁辰鱼《浣纱记》:“侧闻吴国召戎衣,何日里静邦畿?”清 俞蛟《梦厂杂着•春明丛说序》:“邦畿地旷,薄海朝宗,不乏畸人,爰多轶事。”又,国家及其所属周围的地域。《隶释•汉竹邑侯相张寿碑》:“缓薄赋,牧邦畿,梨烝殷,四荒饥。”唐 元稹《王沂河南府永宁县令等制》:“命汝好爵,时予加恩,勉字邦畿,无虐黎献。”明 边贡《寇中丞北抚宣府奉同南渠韵》:“守边犹得近邦畿,亚相权兼大将威。”清 唐甄《潜书•卿牧》:“近自邦畿,至于海隅,苦乐丰饥,其长不敢以闻。”
赤寰
宇内,天下。赤,赤县神州;寰,寰宇。谓普天之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唐祭神州乐章》:“黄舆厚载,赤寰归德。含育九区,保安万国。”
大寰
寰宇,全国。天下。元 吴莱《大食瓶》:“大寰幸混一,四海际幅员。县度缚绳縆,娑夷航革船。”
大宇
指天下。清 孔尚任《桃花扇•拜坛》:“皇纲不振,大宇中倾,皇帝殉社稷,皇后太子俱死君父之难。”另,太空;天地之间。唐 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天戈所麾,莫不宁顺;大宇之下,生息理极。”清 龚自珍《天琴颂》:“于皇穆清,我宅大宇。重华在堂,周公在下,荡荡有日月而无风雨。”
方畿
宇内,天下。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后泛称境内。三国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张铣 注:“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宋书•文帝纪》:“郡守赋政方畿,县宰亲民之主,宜思奖训,导以良规。”《宋书•志》卷十六:“方畿憬涂之谒,抗驿绝祖之奏,彪炳杂沓,粤不可胜言。”《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拓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方内
四境之内,犹国内,域中。《史记•孝文本纪》:“方内安宁,靡有兵革。”唐 王勃《忽梦游仙》:“仆本江上客,牵迹在方内。”唐 刘禹锡《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世人方内欲相寻,行尽四维无处觅。”宋 朱熹《壬午应诏封事》:“春秋未高,方内无事。”宋 刘克庄《学进士作大方无隅二首》:“举世游方内,规规臆见拘。”宋 王洋《紫极二仙翁祠》:“方内人过方外游,两翁身世等浮沤。”明 朱鼎《玉镜台记•完聚》:“近赖皇天悔祸,群寮誓心,驱刘石于沙漠,剿王敦于方内。”
方域
国内,地方。《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今方域晏然,要荒无儆,将遵上德无为之时也。”北周 庾信《秦州天水郡麦积崖佛龛铭》:“方域芥尽,不变天宫。”宋 王安石《进字说表》:“以义自然,故先圣之所宅,虽殊方域,言音乖离,点画不同,译而通之,其义一也。”宋 胡宏《小圃将成》:“平生苦无适俗韵,置身大禹巡方域。”宋 李汇《游洞霄》:“至真方域古今传,琳馆兴从汉武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畿辅为根本重地,自武昌沦陷,方域震扰。”
封疆
亦作封畺。界域之标记;疆界,国境。《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王命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史记•商君列传》:“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张守节 正义:“封,聚土也;疆,界也:谓界上封记也。”《汉书•天文志》:“故候息耗者,入国邑,视封畺田畴之整治,城郭室屋门户之润泽,次至车服畜产精华。实息者吉,虚耗者凶。”另,疆域;疆土。《周礼•地官•大司徒》:“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荀子•子道》:“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唐 杜甫《遣兴》:“汉虏互胜负,封疆不常全。”又,指边疆。《左传•哀公十一年》:“居封疆之间。”杜预 注:“封疆,竟内近郊地。”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明史•徐达传》:“出塞之后,固守封疆,防其浸轶可也。”
幅陨
幅员,领土。陨,通员。《诗•商颂•长发》:“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阈是疆,幅陨既长。”毛传:“幅,广也;陨,均也。”郑玄 笺:“陨,当作圆。圆,周也。”《清史稿•天文志一》:“测日月星辰,则穷极分秒;度舆图经纬,则遍历幅陨。”章炳麟《法显发现西半球记》:“世传墨西哥旧为大国,幅陨至广,则耶利陀尔之在当时为墨西哥属地无疑。”
幅员
指疆域。广狭称幅,周围称员。唐 柳宗元《贞符》:“濮沿于北,祝栗于南,幅员西东,只一乃心。”《旧唐书•张茂宗传》:“幅员千里,自长安至陇右,置士马坊,为会计都领。”宋 廖行之《水调歌头》:“幅员千里,英气磅礴岳南州。”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四》:“我国家之幅员,十大于彼。”引申为范围。唐 柳宗元《石渠记》:“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
国步
指国土。唐 高适《古大梁行》:“军营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五千里。”另,国家的命运。步,时运。《诗•大雅•桑柔》:“于乎有哀,国步斯频。”毛传:“步,行;频,急也。”高亨注:“国步,犹国运。”南朝 谢庄《宋孝武帝哀策文》:“王室多故,国步方蹇。”清 黄景仁《三忠祠》:“太息同声悲国步,萧条异代识宗臣。”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庸得以目前国步之崎岖,猥自沮丧哉。”
国界
国与国的分界;国家的疆界。《汉书•匡衡传》:“转国政,领计簿,知郡实,正国界。”《宋书•夷蛮传•诃罗陁国》:“伏承圣主,信重三宝,兴立塔寺,周满国界。”唐 杜荀鹤《送宾贡登第后归海东》:“国界波穷处,乡心日出时。”
国境
国土,疆域。《三国志•蜀志•杨戏传》:“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唐 路德延《感旧诗》:“国境未安身未立,至今颜巷守箪瓢。”清 魏源《圣武记》:“自黄海攻至黑海一带地方,以广其国境。”另,国界。如,国境线。
国土
封国的领地;国家的领土。汉 王充《论衡•谢短》:“古者封侯,各专国土。”《后汉书•梁统传》:“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商位特进,更增国土,赐安车驷马,其岁拜执金吾。”唐 张祜《鸿沟》:“龙蛇百战争天下,各制雄心指此沟。 宁似九州分国土,地图初割海中流。”宋 陈襄《和程大卿新辟诸寺门》:“应怜去鲁迟迟意,令遍诸天国土中。”明 李贽《与友人书》:“及抵广州南海,然后知我大明国土先有尧舜,后有周孔。”宋 方回《至前写怀》:“生平不作今人调,尔辈焉知国土风。”
国中
国内。《史记•吴王濞列传》:“(吴王)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豪友》:“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义、郭万金等,国中巨豪也。”清 方苞《读齐风》:“齐自襄公鸟兽行,下令国中:长女不得嫁,为家主祠,名曰巫儿。”另,指王城之内。《周礼•地官•小司徒》:“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以稽国中。”孙诒让 正义:“凡经言‘国中’,并谓王城之中。”清 姚鼐《郡县考》:“周之制,王所居曰国中。”清 段玉裁《再与顾千里书论学制备忘之记》:“《周礼》之制,王城方九里,谓之国;城中谓之国中……经文未有谓城外为国中者。”
海寰
犹海宇,海内、宇内。唐 杜牧《咏歌圣德远怀天宝因题关亭长句四韵》:“圣敬文思业太平,海寰天下唱歌行。”宋 许必胜《春日作》:“周道满荆棘,歧路盈海寰。”宋 韩彦古《题鸣山祠》:“自系牛昌隐,威风震海寰。待吾谋用日,同共扫完颜。”宋 胡仲参《用冯深居韵题莆阳章氏环翠楼》:“百尺危梯眇海寰,栏干十二尽青山。”
海内
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焦循 正义:“古者内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汉 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货殖列传》:“汉兴,海内为一。”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 鲍防《杂感》:“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宋 曾巩《熙宁转对疏》:“海内智谋之士,常恐天下之势,不得以久安也。”
海宇
犹海内、宇内。谓国境以内之地。《梁书•武帝纪上》:“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宋 苏辙《皇弟偲加恩制》:“罄海宇之人孰非付托之重。”明 陈汝元《金莲记•捷报》:“丈夫与叔叔文空海宇,洪然高掇,不必过忧。”《说唐》第三回:“举鼎千斤,名振海宇。”另,近海之地。南朝 颜延之《家传铭》:“旷彼琅邪,实唯海宇。”
函宇
谓宇内,四海之内。《新唐书•张镐传》:“天子之福,要在养人,以一函宇,美风化,未闻区区佛法而致太平。”宋 陆游《光宗册宝贺太皇太后笺》:“庆袭重闱,欢腾函宇。”明 陈子龙《用夷目兵》:“明兴,高皇帝扫平函宇。”
河山
疆域,国土。《史记•赵世家》:“燕秦谋王之河山,闲三百里而通矣。”宋 吴芾《有感十首》:“河山关塞一万里,文武衣冠二百年。”另,河流与山岳。《战国策•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称曰:‘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又,黄河与华山的并称。《史记•天官书论》:“及秦并吞三晋、燕、代,自河山以南者中国。”张守节正义:“河,黄河也。山,华山也。”
寰甸
犹寰内。晋 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崇徽章而出寰甸,照殊策而去城闉。”李善注:“《尚书》曰:五百里甸服。孔安国曰:规方千里之内,谓之甸服。”
寰海
海内;全国。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庆明帝疾和礼上表》:“仁铸苍岳,道括寰海。”唐 韩愈《为韦相公让官表》:“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晷刻之误,或遗患于历年。”《水浒传》第三二回:“仁兄礼贤下士,结纳豪杰,名闻寰海,谁不钦敬!”清 龚自珍《地丁正名》:“寰海之内,无一人不复者也,仁莫大焉!”
寰内
古谓帝京周围千里之内。后引申指天下。《谷梁传•隐公元年》:“寰内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会诸侯。”《后汉书•孔融传》:“又尝奏宜准古王畿之制,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晋 左思《魏都赋》:“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镝纵横,化为战场。”张载注引尹更始曰:“天子以千里为寰。”《宋书•谢灵运传》:“主寰内而缓虞,澄海外以渍滓。”
寰区
国内,天下。《后汉书•逸民传序》:“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唐 杜甫《解闷》:“最传秀句寰区满,未绝风流相国能。”唐 薛逢《伏闻令公疾愈对见延英 因有贺诗远封投献》:“皇风再扇寰区内,人镜重开日月边。”唐 罗衮《赠罗隐》:“寰区叹屈瞻天问,夷貊闻诗过海求。”唐 归仁《悼罗隐》:“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唐 李中《览友人卷》:“自此寰区内,喧腾二雅名。”宋 孟元老《序》:“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元 郑光祖《三战吕布》第四折:“玄德公声播寰区,名传海宇,德胜英杰,才超俊士。”清 戴名世《序》:“永嘉山水,秀绝寰区。”
寰埏
犹寰宇。埏,大地的边际。唐 王勃《拜南郊颂》:“恩周宇宙,乐极寰埏。”
寰土
疆土。元 范康《竹叶舟》第一折:“量那些一陀儿寰土,经了些前朝后代战争余;俺从这劈开混沌,踏破空虚。”元 无名氏《气英布》第四折:“俺则见楚汉争锋竞寰土,那楚霸王肯甘心伏输!”
寰县
宇内,天下。唐 褚亮《享先农乐章•肃和》:“神之听之,福流寰县。”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深仁洽蛮徼,恺乐周寰县。”
寰瀛
疆域,海内,国内。瀛,海也。《郊庙歌辞 晋朝飨乐章》:“朝野无事,寰瀛大康。圣人有作,盛礼重光。”唐 司马扎《古边卒思归》:“汉武在深殿,唯思廓寰瀛。”唐 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唐 汪遵《咏昭君》:“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唐 罗邺《春风》:“每岁东来助发生,舞空悠飏遍寰瀛。”宋 郑达可《满庭芳》:“风物里,一筇徒倚,傲睨寰瀛。”另,江山。天下。人世。宋 无名氏《导引•剗除霸轨》:“剗除霸轨,穆穆照皇明。大统一寰瀛。穷湖绝塞人安业,武库遂销兵。仙游昔日上三清。极望紫云平。珠宫宝坐严崇奉,圣祚永绥宁。”
寰宇
犹天下。旧指国家全境。汉 焦赣《易林•升之临》:“权既在手,寰宇可驱。”唐 骆宾王《帝京篇》:“声名冠寰宇,文物象昭回。”明 张四维《双烈记•访道》:“敢将长剑撑寰宇,欲挽天河洗甲兵。”另,今亦指全世界。赵朴初《历史博物馆》:“天安门外庄严海,寰宇名都未有双。”李瑛《一月的哀思》:“你不许我们为你谱一支颂歌,对你的传颂却响彻寰宇。”
寰域
宇内,天下。南朝 江淹《为萧重让扬州表》:“寰域之治未缉,街县文讼方兴。”唐 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天地定位,君臣作极。道在岩廊,功沾寰域。”另,范围,区域。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按《那》之卒章,闵马称乱,故知殷人辑《颂》,楚人理赋,迭致文契,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
寰中
宇内,天下。晋 孙绰《喻道论》:“焉复睹夫方外之妙趣、寰中之玄照乎?”唐 王勃《拜南郊颂序》:“天下黎人,知四海之安乐;寰中殊域,奉三灵之康泰。”宋太宗《缘识》:“寰中运启大平年,文武须精百艺全。”清 龚自珍《保甲正名》:“械斗之风,宋世早有之;不但闽粤,且遍寰中,寰中何能一日安?”
畿寰
犹畿县。宇内,天下。唐 黄滔《寄同年崔学士》:“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毕使海涯能拔宅, 三秦二十四畿寰。”
畿岳
指天下。岳,泛指五岳。唐 王晙《贺拜南郊表》:“伏以长至阳升,用书云物,元穹有事,祐福无穷,畿岳会同,卉木咸悦。”
江山
借指国家的疆土、政权。《三国志•吴志•贺劭传》:“割据江山,拓土万里。”南唐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宋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指望待整乾坤,定江山,安社稷,辅皇家救困扶危。”《说唐》第六三回:“孤家争取江山,管甚么有仇无仇。”清 赵翼《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另,江河山岳。《庄子•山木》:“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晋 郭璞《江赋》:“芦人渔子,摈落江山。”唐 王勃《江亭夜月送别》:“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唐 杜甫《宿凿石浦》:“早宿宾从劳,仲春江山丽。”宋 曹组《卜算子》:“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疆土
疆域,领土。《大雅•江汉》:“式辟四方,彻我疆土。”《书•大诰》:“敢弗于从率宁人有指疆土?矧今卜并吉?”《史记•五帝本纪》:“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唐 韩愈《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维唐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群奸,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说岳全传》第四四回:“你家久已背盟,掳我二帝,占我疆土。”明 魏观《建德县三十韵》:“疆土益广远,礼乐逾作兴。”明 戴铣《出塞》:“汉家开疆土,穷兵逐天骄。”清 曾国藩《憩红诗课戏题一待于后》:“慈红先生颇好事,欲拓诗国疆土恢。”
疆域
国土,国境。《荀子•君道》:“则是其人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晋 左思《魏都赋》:“尔其疆域,则旁极齐秦,结凑冀道,开胷殷衞,跨蹑燕赵。”宋 叶适《取燕一》:“其后萧禧办理河东疆域,又举数百里畀之,而 王安石、韩绛不知较也。”清 赵翼《瓯北诗话•南宋人著述未入金源》:“宋南渡后……南宋人诗文,则罕有传至中原者,疆域所限,固不能即时流通。”范文澜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三编:“古代中国的强敌通常在北方大漠南北……拥有这种疆域的国家,必然成为中国北方边境上的大敌,因为即使被中国战败,退到漠北休息一时,又可以回漠南继续寇边。”
金瓯
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以指国土。《南史•朱异传》:“(武帝)尝夙兴至武德阁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唐 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兵围梁殿金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清 秋瑾《鹧鸪天》:“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另,金的盆、盂之属。晋 干宝《搜神记》卷四:“妇以金瓯、麝香囊与婿别,涕泣而分。”《明史•钱龙锡传》:“帝倣古枚卜典,贮名金瓯,焚香肃拜,以次探之。”清 黄遵宪《感事》:“金瓯亲卜比公卿,领取冰衔十日荣。”又,酒杯的美称。元 本 高明《琵琶记•蔡宅祝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瓯。”明 沈采《千金记•夜宴》:“碧月照金瓯,银河灿珠斗。”
境壤
犹境域。唐 辩机《大唐西域记赞》:“境路盘纡,疆场回互,行次即书,不在编比。故诸印度,无分境壤,散书国末,略指封域。”清 方苞《又书货殖传后》:“后乃备举山川境壤之支凑,以及人民谣俗性质、作业,则以汉兴,海内为一。”清 薛福成《保荐使才疏》:“于是境壤则与彼毗连,条约则许彼通行。”
境土
疆域,领地。《后汉书•东夷传•濊》:“后以境土广远,复分领东七县,置乐浪东部都尉。”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汉矫秦枉,大启侯王。境土逾溢,不遵旧典。”《旧唐书•吐蕃传下》:“蕃汉两邦,各守见管本界,彼此不得征,不得讨,不得相为寇雠,不得侵谋境土。”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于是内修政事,外讨不庭,而复有文武之境土。”
境宇
犹境域。汉 班固《封燕然山铭》:“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新唐书•北狄传•渤海》:“仁秀颇能讨伐海北诸部,开大境宇。”《清史稿•太祖纪》:“(太祖)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
境域
疆域,境内的地区。《后汉书•虞诩传》:“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安土重迁,必生异志。”《宋书•文帝纪》:“益、梁、交、广,境域幽遐,治宜物情,或多偏拥。”元 王祯《农书》卷十八:“其余各处境域,虽有此水而无此栅,非地利素不彼若,盖工所未及也。”另,亦作境阈。犹境地;境界。唐 皎然《同薛员外谊久旱感怀寄兼呈上杨使君》:“独感下堂雨,偏嘉越境域。”宋 丁谓《桃》:“武陵迷境域,御宿接烟霞。”
领土
在一国主权管辖下的区域,包括陆地、领水、领海和领空。《明史•列传》卷二百零四:“其土官之朝贡符信属礼部,承袭属吏部,领土兵者属兵部。”《明史•列传》卷二百零六:“九年,总督邓廷瓒言溥前以罪革职,比随征有功,乞复其冠带,领土兵赴梧州听调,从之。”《百家姓•刁》:“战国初期,延安地区以南属魏国之域,以北为赵国领土。”《百家姓•仇》:“不久领土又扩张至汉中、祁山。”《百家姓•鄂》:“鄂是湖北省的简称,在春秋时代属于楚国的领土,称为鄂邑,隋、唐两代并被置为鄂州。”
六合
天下。汉 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搞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唐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清 潘耒《赠杜于皇》:“男儿无家复无国,六合飘然一孤客。”另,天地四方;整个宇宙的巨大空间。《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成玄英 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唐 韩愈《忽忽》:“安得长翮大翼如云生我身,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惜求诸六合之外,失诸眉睫之前也。”
丘宇
土宇,疆域。晋 陆机《元康四年从皇太子祖会东堂》:“巍巍皇代。奄宅九围。帝在在洛,克配紫微。八风应律,日月重晖。普历丘宇,时罔不绥。”
区甸
疆域。甸,郊外之地。《南史•列传》卷十六:“自晋室播迁,来宅扬、越,关边遥阻,汧、陇遐荒,区甸分其内外,山河判其表里。桓温一代英人,志移晋鼎,自非兵屈灞上,战衄枋头,则光宅之运,中年允集。”
区寰
境域,天下。南朝 谢灵运《宋武帝诔》:“皇之遁世,屯难方阻,眷此区寰,闵尔沦胥。”《魏书•羊深传》:“使区寰之内,竞务仁义之风;荒散之余,渐知礼乐之用。”唐 钱起《裴仆射东亭诗》:“则知真隐逸,未必谢区寰。”宋 苏轼《次韵刘京兆石林亭之作石本唐苑中物流散民间刘购得之》:“人失亦人得,要不出区寰。”宋 郭祥正《醉翁操》:“冷冷潺潺。寒泉。泻云间。如弹。醉翁洗心逃区寰。”
区内
宇内,天下。晋 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玄泽滂流,仁风潜扇。区内宅心,方隅回面。”唐 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宋 石介《感事》:“区内一正朔,六州独割剔。”
区县
疆域,天下。县,王畿也。南朝 徐陵《为陈武帝即位告天文》:“放勋重华之世,咸无意于受终,当涂典午之君,虽有心于揖让,皆以英才处万乘,高勋御四海,故能大庇黔首,光宅区县。”《北齐书•儒林传序》:“及仗义建旗,扫清区县,以正君臣,以齐上下。”《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蜡百神乐章》:“瑶弦自乐乾坤泰,玉鏚长欢区县宁。”明 陈束《泗鼎行赠戴水部》:“君不见周德中衰天命变,彝器飘零散区县。”
区有
指天下。区,区宇;有,九有,九州。南朝 沈约《梁宗庙登歌》:“猗与至德,光被黔首;铸镕苍昊,甄陶区有。”南朝 沈约《梁鼓吹曲 桐柏山》:“桐柏山,淮之首。肇基帝迹,遂光区有。”
区宇
境域;天下。唐 元稹《贺诛吴元济表》:“威动区宇,道光祖宗。”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本朝混一区宇,是观因以不废。”郭沫若《遍地皆诗写不赢•七里山渠》:“相传在昔有盘古,劈开混沌造区宇。当今盘古即人民,排山倒海非虚语。”另,殿宇。汉 班固《西都赋》:“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君瑞定睛视,见琉璃碧瓦浮金紫,若非普救怎如此?张生心中犹疑贰,道:‘普天之下行来,不曾见这区宇。’”
区寓
谓广阔的区域或范围。《晋书•列传》第六十一章:“临幸辟雍。而荀顗以制度赞惟新,郑冲以儒宗登保傅,茂先以博物参朝政,子真以好礼居秩宗,虽愧明扬,亦非遐弃。既而荆扬底定,区寓乂安,群公草封禅之仪,天子发谦冲之诏,未足比隆三代,固亦擅美一时。”《资治通鉴•唐纪》四十六:“思周万机,有独驭区寓之意。”明 董说《西游补序》:“十倍正觉,流浪幻化,弥因弥极,浸淫而别具情想,别转人身,别换区寓,一弹指间事。”
壤地
国土,领土。《左传•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于我。”《战国策》:“欲宗庙之安,壤地不削,社稷之血食乎?”唐 韩愈《荆潭唱和诗序》:“今仆射裴公开镇蛮荆,统郡惟九,常侍杨公,领湖之南壤地二千里,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资治通鉴•魏纪》:“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续资治通鉴•宋纪》:“天子裂壤地益南国,南国当图报大恩。”另,田地。《管子•八观》:“夫山泽广大,则草木易多也;壤地肥饶,则桑麻易植也。”
壤土
国土,领土。《战国策•秦策四》:“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众,兵革之强,一举事而注地于楚 ,诎令韩魏归帝重于齐,是王失计也。”《汉书•董仲舒传》:“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另,田土,田地。《管子•白心》:“天之视而精,四璧而知请,壤土而与生。”《国语•齐语》:“恶金以铸锄、夷、斤、斸,试诸壤土。”《新唐书•西域传上•疏勒》:“疏勒,一曰佉沙,环五千里,距京师九千里而赢。多沙碛,少壤土。”又,犹泥土。《诗•大雅•绵》“度之薨薨。”汉 郑玄笺:“筑墙者,捊聚壤土,盛之以虆而投诸版中。”
山河
指江山,国土。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清 洪升《长生殿•定情》:“端冕中天,垂衣南面,山河一统皇唐。”太平天国 洪秀全《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另,大山大河。多指自然形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寸,而思隔山河。”唐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守宇
领土,疆土。《左传•昭公四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杜预注:“于国则四垂为宇。”孔颖达疏:“四垂,谓四竟边垂。”
四表
指四方极远之地,亦泛指天下。《书•尧典》:“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孔颖达 疏:“圣德美名,充满被溢于四方之外,又至于上天下地。”《魏书•西域传序》:“太祖初,经营中原,未暇及于四表。”晋 左思《魏都赋》:“神钲迢递于高峦,灵响时惊于四表。”唐 李德裕《谢恩不许让官表状》:“况今四表无事,六气斯和,箫勺可致于治平,文轨尽同于元化。”
伛宇
国内,区宇。疆土境域。伛,通区。《墨子•经说下》:“伛宇不可偏举。”孙诒让间诂:“伛,区;偏,遍:并声同字通。”
宇甸
寰宇;天下。《隶释•汉范式碑》:“(范式)立德隆礼,树节宝真。志谅足以弼国,笃友足以辅仁。用能昭其洪懿,声充宇甸。接华彦于《汝坟》,润枯毙于荆汉。”
宇寰
寰宇,天下。宋 潘音《真觉寺访蔡上人》:“为寻支遁扣禅关,趺坐观空出宇寰。”明 朱元璋《题神乐道士》:“仙翁调鹤欲扶穹,万里风头浩气雄。翎背稳乘空廓外,丹光横驾宇寰中。”《明史•志》卷三十九:“大明君,定宇寰,圣恩宽,掌江山,东虏西戎,北狄南蛮,手高擎,宝贝盘。”
宇内
古代宇是空间,宙是时间.。宇内就是整个世界,宇内和天下意思一样。《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明德,经理宇内,视听不怠。”汉 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汉 贾谊《过秦论上》:“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睢阳袁氏家谱序》:“睢阳一脉,有大司马节寰公,彪炳宇内。”三国 曹植《铜雀台赋》:“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唐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宇县
犹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大矣哉,宇县之中,承顺圣意。”裴駰 集解:“宇,宇宙;县,赤县。”唐 卢照邻《中和乐》:“休兵宇县,献馘天闉。”唐 吕温《望思台作》:“人情疑始变,天性感还生。宇县犹能洽,闺门讵不平。”唐 苏颋《奉和圣制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圣图恢宇县,歌赋小横汾。”唐 韩愈《贺册尊号表》:“发号出令,云行雨施,可谓妙而无方矣;三光顺轨,草木遂长,可谓经纬天地矣。除剗寇盗,宇县清夷,可谓戡定祸乱矣。”宋 林伯镇《喜迁莺》:“缓访赤松,莫留绿野,宇县待公恢复。”《归潜志》卷十四引元 张仲经:“有时吐出作灵瑞,坐令宇县还殷周。”
域内
域中,国内。唐 杜牧《感怀诗一首 时沧州用兵》:“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宋 苏泂《予既赋金貂亭诗巽伯求益不已偶得名酒连饮辄》:“着言君子处域内,何异群虱居裈中。”明 王彝《送安南使还国应制》:“贡自炎方归域内,心先流水到江东。”清 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吾兄不过在域内,吾兄可至,吾何独不可至乎。”
域中
国中,国内。寰宇间。《老子》:“域中有四大,而王处其一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大。晋 孙绰《游天台山赋》:“释域中之常恋,畅超然之高情。”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以武后临朝移诸郡县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唐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大号域中平,皇威天下惊。”唐 贺知章《奉和御制春台望》:“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唐 王维《哭祖六自虚》:“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唐 齐己《吊杜工部坟》:“域中诗价大,荒外土坟卑。”宋 方衡《齐天乐》:“东方诸侯之长,功冠域中。”宋 邵雍《题华山》:“域中有五岳,国家谨时祀。”
畛域
界限;范围。《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成玄英 疏:“譬东西南北,旷远无穷,量若虚空,岂有畛界限域也。”唐 韩愈《与崔群书》:“考之言行而无瑕尤,窥之阃奥而不见畛域。”清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墙壁》:“界墙者,人我公私之畛域。”另,喻成见或宗派情绪。《明史•江秉谦传》:“今廷弼勘覆已明,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宁坏朝廷封疆,不忘胸中畛域。”又,喻隔阂。《明史•韩爌传》:“人臣不可以党事君,人君亦不可以党疑臣……若戈矛妄起于朝堂,畛域横分于宫府,非国之福也。”再,境域;区域。清 汤一鹗《论裁撤领事裁判权之预备》:“惟内地杂居一事,深恐僻地人民见闻不广,或缘此而肇事。是宜政府提倡社交之风,俾知人类既同,性情必无大异,徐以泯其畛域之界,而和欧亚之风。”又,犹规矩。唐 韩愈《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公与人有畛域,不为戏狎,人得一笑语,重于金帛之赠。”
中域
宇内,国中。汉 张衡《温泉赋》:“览中域之珍怪兮,无斯水之神灵。”宋 刘黻《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神圣奠中域,静动心勿违。”另,犹言中原地区。三国 曹丕《柳赋》:“伊中域之伟木兮,瑰姿妙其可珍。”晋 皇甫谧《三都赋序》:“长卿之俦,过以非方之物,寄以中域。”《晋书•华谭传》:“秀异固产于方外,不出于中域也。”《宋史•志》卷八十九:“送神,《凝安》言旋其处,以奠中域。”
宙合
天下。《管子•宙合》:“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清 平步青《霞外捃屑•释谚》:“宙合大矣,四部书未经目者,如恒河沙数,不知几千万亿条,可资采获者,日出而未有已。”康有为《出都留别诸公》:“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千重。”陶曾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举凡宙合之事理,有为人群所未悉者。”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越铎>出世辞》:“民气彭张,天日腾笑,孰善赞颂,庶猗伟之声,将充宙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