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词的领字句

(2016-11-27 11:37:3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诗词知识

关于词的领字句
周文龙 


关于词的领字句(一)
在词中,所谓领字句,就是指在某种特殊结构的句子中,以第一个字领其后面的几个字,或兼领以下一句或几句。这个领字句的第一个字,一般称之为“一字豆”。这是词的特点之一。据前人解释,诗文中整句为句,半句为读。古时“读”音与“豆”谐音,故借用豆字(也有用”逗”的)来表示,意为读这个字时,須稍做停顿,以带动下文。同时也有音乐色彩的节奏感。因此,一首词中凡是有一字豆的句子,填词时都要把这一字除开,然后把以下的双数字做节拍安排平仄。而朗诵时,则要在一字豆处稍做停顿。关于这个问题,以前讲课也多次涉及过,下面分别做一具体介绍。
一、一字领(一字豆)
1、以一字领三字句的,例如贺铸的《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
似黄梁梦,
辞丹凤,
明月共,
漾孤蓬。
这里第一句的“似”字就是领字,领其以下的四句。
2、以一字领四字句的,例如柳永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再看姜夔的《扬州慢 淮左名都》:
过十里春风,
尽荠麦青青。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以上所举例句中的“有”、“过”、“尽”、“纵”都是领字。
3、以一字领五字句,例如柳永的《黄莺儿》:
观露湿缕金衣,
叶映如簧语。
当上苑柳浓时,
别馆花深处。
其中上片的“观”字,下片的“当”字,各领其后的五字句,其平仄安排各在第三、五两个字上。
4、以一字领六字句,例如秦观的《八六子》:
念柳外青骢别后,
水边红袂分时。
贺铸的《绿头鸭》:
托微风彩箫流怨,
断肠马上曾闻。
其中“念”、“托”是领字。
5、一字领七字句的,例如苏东坡的《洞仙歌》: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
周密的《大圣乐》:
奈花自无言莺自语。
两例句中的“但”、“奈”是领字。需要注意的是,凡一字领七字句的句子,安排平仄时,都要把第一字除外,其余按七言律句处理即可。
6、还有一字楼豆领四句的,例如张耒的《风流子 木叶亭皋下》:
上阕略,下阕:
向风前懊恼,
芳心一点,
寸眉两叶,
禁甚闲愁。
一字豆在词中是常见的,它可以领三字句、四字句一直到七字句,又可以领本句、两句、三句到四句。弄懂了词中一字豆的规则,在遇到一字豆的时候,才能更好地理解句中的平仄安排,而不至于误认为是拗句。
一字豆大多用去声和上声,用平声的很少。词中常见使用领字的单字有:任 看 望 正 待 乍 怕 总 问 奈 爱 似 但 料 想 更 算 况 怅 快 早 尽 嗟 凭 叹 方 将 未 已 应 老 莫 念 甚 恰等。(未完待续)


关于词的领字句(二)
二、二字领与三字领
词中一字豆的领字句是很常见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两个字或三个字做领字的,因为两字和三字的领字也属于“半句为读(豆)”的要求,所以它们也是(豆),叫二字豆、三字豆。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中、长调词中。
词中以两个字做领字的,比较常用的有:那堪 休说 况是 何况 只是 未省 恰似 奈何 却喜 闻道 几度 遥想 谁料 无端 试问 漫道 纵把等等。
词中以三个字做领字的,常见的有:更能消 又都是 更那堪 又何妨 空负了 都付与 怎禁得 君不见 最无端 都应是等等。
上面已经讲过,词中凡有领字的句子,不论是一字领还是二字领、三字领,在诵读时斗要稍做停顿,以增强语势的节奏感和音乐美。领字句在一些词调中已成定式。例如小令中的”好事近”、”忆少年”、“醉太平”,上下片的结句都是一字豆的句式。长调中的“沁园春”、“风流子”等的上下片,都是一字豆领四个四字句的。词人凡是填这些词调的,一般都要按照词谱的规定,做这样的安排。
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的诗友可能对词的领字句还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在诵读时不按领字句的要求稍做停顿,而是把领字句与其后面的词句一气呵成,连贯而下,失去了词语的节奏感和音节美。2、可能基于同样的原因,有的诗友在填词时,不是把词的领字按要求处理,甚至用一个双字词把领字与其后面的字或词组合到一起,从而破坏了领字与被领词之间的领与被领的关系,破坏了其间的节奏感与音乐美。3、还有的诗友虽然也懂得领字句的基本知识,但在用字用词上,却忽略了平仄声调字的选择,忽略了所填词的格调与情致,该用仄声字的领字却反用了平声字,从而也有损于整首词的声韵和协与感情表达。诸如此类的问题,虽然无伤大雅,但点点滴滴总关情,也都是应该注意的。



冰雁无影:
秋霜大概只注意了韵的问题(即出韵、挤韵、撞韵、连韵、复韵)及孤平、三仄尾、三平尾、重字、合掌等,至于八病(即所谓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除了偶尔提过平头之外,基本上没涉及。其实,说句老实话,对于八病,我们这些人也不太懂,至少我是这样。以前从未没提过八病,以后也尽量不提八病,以免诗友们以为秋霜编委在抱残守缺、墨守成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