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藏极品(61红山文化蝉与蚕)

标签:
杂谈 |
内容来自网络。来自《朱奎和你聊》之《北京刘昇艺术馆》
名称:《北京刘昇艺术馆》藏 红山文化 水晶雕 蝉与蚕。
刘昇简介:辽宁鲁迅美术学院毕业。某大学客座教授。特级画师,收藏家。著有《失落的华夏文明》。
我未见实物,就图片说说我的理解。
(图1)《刘昇艺术馆》一组7件水晶雕 祭祀典礼。 本篇介绍4号5号。
(图2)4号红水晶蝉,长约80厘米。5号红水晶蚕,长约120厘米。
4号红水晶蝉,在红山文化中,蝉是一种食物,一道美食、美味。是红山先民千百年来采集的对象,每逢夏末秋初的夜晚,蝉从地下钻出来,刚爬到树上变成蛹一动不动的时候,就是古人抓蝉的时候,否则天亮了,蝉蛹变成蛾,就会飞了,抓不着了。至于“永生不死”“餐风饮露”等象征意义,都是后来衍生出来的,不是本义。
蝉脱下的壳可入药,中医称“蝉衣”、“蝉蜕”,用于治疗风疹瘙痒,疥癣等。
5号红水晶蚕,身上有4个字,大概还没有人能够破译。相传最早教民种桑养蚕的是黄帝的妻子嫘祖。红山蚕应该比嫘祖养蚕的时间更早。蚕丝是绸缎的原料,红山蚕应该是中国丝绸文化的源头之一。
吃饭穿衣历来是头等大事,蝉是食物,还是美食,蚕丝能作漂亮舒适的衣服。在这里是被作为蝉神蚕神来祭拜的,期盼年年获得丰收。
【蝉卵在树上孵化我若虫后,就会钻入地下,靠吸食树根中的汁液为生,经过一至数年生长,5次蜕皮,长大成熟后会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成蛹化蛾,然后交配产卵,进入下一个生命周期。】
【《嫘祖圣地》碑文称:“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谏诤黄帝,旨定农桑,法制衣裳,兴嫁娶,尚礼仪,架宫室,奠国基,统一中原,弼政之功,殁世不忘。是以尊为先蚕。”】
(图1)《刘昇艺术馆》一组7件水晶雕 祭祀典礼。
(图2))4号红水晶蝉,5号红水晶蚕。
我收藏的红山文化小玉件。水晶小件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