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宋“兴庚分金炉”十两小银锭

标签:
南宋兴庚分金炉十两小银挺 |
一
南宋“兴庚分金炉”
十两小银锭
中国封建社会到中后期,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国家财政货币都是以“白银”为“本位”。国库储藏,主要是“壹百两”和“五十两”的银锭。铜钱和纸币逐渐变成了“辅币”。民间所用“银两”,一般是小额的,“一两”“五两”“十两”的等等。
01全称:南宋“兴庚分金炉” 十两小银挺
大小:十两小银挺
面长62毫米,腰宽23毫米;底长58毫米,腰宽18毫米。重309,312克。
铭文:
兴庚分金炉。
考释:
1、银锭的形制,在南宋、金、元时代是银挺。按铭文“兴庚分金炉”,有灭金之意,可能是南宋时期的一“银炉”。到明清时期,不见“银炉”,只见“商号”,大“商号”都兼有“银炉”的功能。
2、1616年,努尔哈赤在东北建 “后金” 国,1636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为了巩固政权,清政府大兴“文字狱”,决不会容许“兴庚分金炉”这样的事情存在,此银挺绝非清代之物。
3、我收藏的“兴庚分金炉”十两小银锭,形制古朴,时代久远,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收藏价值,是比较珍贵的。
前一篇:四十晚清华俄道胜银行伍十两银锭
后一篇:二清代山东盐课十两小银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