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十二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

(2023-10-17 06:54:33)
标签:

明代

银锭

50两

錾刻铭文

马草银

二十二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

22全称: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

大小:长方体,银条。     

   242毫米,宽70毫米,厚14毫米,重约2880克。

铭文:正面錾刻三行字;    

   右; 直隶凤阳府 寿州 征收银 嘉靖十三年 南京马  18字)    

    中; 草折银 壹佰两  嘉靖十四年五月日 知州邓源林  19字)  

    左; 司史 方一林 太户 袁仲 银匠 马先。         13字)(共50字)

考释:

1 朱元璋建立明朝(1368年),定都南京。1403年朱棣夺得帝位,北京是其大本营,经过一番修葺营建后,又定都北京。从此明朝就有了两京,而且两京都设政府,有两套班子。

银锭上的铭文“凤阳府 寿州”为南京直隶(管辖)。

2铭文中的“马草折银”【注1】记录了明代的赋税,“马草”是一种税,不收实物了,要“折”成“银子”上缴。可见明代的农民负担还是不小的。

3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三年是公元1534年。铭文“嘉靖十四年五月日”指嘉靖十三年的税收“马草银”(小块碎银),嘉靖十四年五月才统一销熔重铸为“壹佰两”银锭。

4铭文“知州邓源林”容易理解,邓源林一定是寿州的知州(州长) “司史 方一林” 在封建社会“司史”通常指史官,主持纪录历史、修撰史书的工作,这里“司史”也参与税银的管理。 “太户 袁仲”,其中“太户”应该是指基层的乡绅大户,相当于“村长”。

5我收藏的“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银条”,铭文50个字,纪录内容齐全,有确切的纪年,“嘉靖十三年”(1545年)。距今已有478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价值、收藏研究价值较高。存世少,是稀有品种。出手价100万,拍卖起拍价150万。

6我收藏了从先秦到民国多种古钱币一万枚以上,内含大小银锭一百多锭,可以从网上查阅《内蒙笑公的博客》,每件都可以转让,电话15647976158.

 二十二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


二十二明代嘉靖十三年南京马草折银壹佰两


【注1】马草银——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户部决定向江南十七府州征马草以供给京城军马、御马监及内府马牛羊食用。马草依照田粮征课解纳,租田一顷,征草十六束。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鉴于路途遥远,草易变质的实情,变革为马草折银法,每草一束折银三分,累数换算银锭上缴户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