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一南宋咸淳二年贡银二十五两

(2023-10-01 06:41:07)
标签:

杂谈

    十一南宋咸淳二年贡银二十五两

     历史上金灭契丹灭北宋,与南宋对恃,上演了又一次“南北朝”,最后二者都被蒙古所灭。南宋的贸易比北宋更为发达, 所见南宋有“25两银锭”,大概是为更方便为商家使用。可见银的使用更为普及。

 11全称:南宋 咸淳二年 贡银 二十五两。

大小: 银铤, 弧首束腰。

        面长102毫米,腰宽48毫米,头宽75毫米;

        底长90毫米,腰宽39毫米,头宽52毫米。  853克。

铭文: 银锭正面錾刻有三行字;

           右:贡银二百两八铤 每铤二十

           中:五两 咸淳二年  承府

           左:参军李岭 從事罗刚

考释:

1 “咸淳”是南宋度宗的年号,“咸淳二年”为公元1266年,纪年明确,距今已有757年的历史。

2 关于“贡银”大体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从秦到清,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一些附属国,一般情况下,附属国每年都要给宗主国(皇帝)进贡,贡品大多是土特产,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如果进贡的是银锭,就称为“贡银”。

第二种情况,与王审知有关

王审知(862—925年),光州固始人(今河南省固始县),在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王审知主政福建,对于唐朝、后梁、后唐他都一一纳贡,俯首称臣。在外交上采取远交王廷,近联吴越南汉的策略。对内采取了一系列好政策,休养生息、整顿吏治、重视农业、对外贸易、发展教育、崇信佛教等等,促进了福建的经济文化大发展。被后人称为“八闽人祖”,誉为“开闽三王”之一。

王审知信佛爱道,大造佛院寺庙,常年祭拜天地鬼神,乞求消灾去难。…向寺庙捐输大量银钱。…捐给寺庙的银子也叫“贡银”。 …这一善举被后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宋代在福建等地区,银铤上面有“贡银”印记的,都是向“寺庙”捐赠的,关卡都会放行,不会向持有者征税。…寺庙作善事,“贡银”又流向市场,这就是南宋“贡银”的来历。

   莆田市(福建省辖地级市),现在仍然保留了“贡银文化”。 莆田的宗教庆典、民俗活动、民间祭祀中都离不开贡银

3铭文“承府,参军李岭 從事罗刚”。其中“承”应该是姓,

“承府”也就是承某人的“府邸”,承某人应该是南宋咸淳年间的高官,大概率是武职。“参军李岭 從事罗刚”都是其下属官吏,负责“贡银”事宜。…

4“南宋 咸淳二年 贡银 二十五两”。 咸淳二年是公元1266年距今已经757年,其历史文化价值、收藏研究价值较高。品种稀有。出手价每铤30万,拍卖起拍价50万。

5我收藏了从先秦到民国多种古钱币一万枚以上,内含大小银锭一百多锭,可以从网上查阅《内蒙笑公的博客》,枚枚件件都可以转让,电话15647976158.

十一南宋咸淳二年贡银二十五两

十一南宋咸淳二年贡银二十五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