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2017-06-15 18:41:27)附件3
周至县教育局2016年度
校(园)长校本课题结题报告
立项号 |
2016XZXBKZXGL022 |
课题名称 |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和途径研究 |
|
||
负责人 |
吴尔前 |
所在单位 |
周至县西周中学 |
|
||
结题报告 关键词 |
|
|
||||
结题 报告 摘要 |
教育教学改革无穷期,校本研修正当时。我们西周中学决心在县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正视活动中出现的困惑,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坚持校本研修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强化科研兴校意识,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切实管用的优势,为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我校开展教研活动,同伴互助、教学反思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学科备课研究中心、研修小区、学科教研活动中心 “三级联动”校本教研体系,培训学习,丰富教师的知识量,在不断的“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为教师专业成长加油;教研活动为专业成长导航仪;校本研修是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改进、优化、提高”中促进专业发展。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学设计+教研组磨课+改进提高+录课+教学反思”使教学研究成为自己教师职业生涯的生活方式,培育一种校园文化,团结协作求真务实,自由融合形成对话机制,经验交流会、专业洽谈会等形式。开展突出以校为本有效研究为教师专业培肥土壤;上公开课,各级各类观摩课、评优课、为教师提供了真实的研修平台,通过各种磨炼不断吸收营养和智慧,催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教学研究活动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在扎扎实实的校本教研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
||||
结题报告 |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课题背景:我们西周中学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制学校,学校现有学生840多名,教师93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93人,学历合格率达100%。由于来自于农村,教师的教学理念、课改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共93人,40岁以下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青年教师居多,针对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我校坚持“以人为本,为教师专业发展铺路”的理念,确立了“学习型、厚德型、实干型、科研型”的“四型定位”教师培养目标,实施“目标引领、师德锤炼、研修提升、评价激励”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机制,构建教师立体化专业发展培训体系,全力提升和发展教师的综合素养努力造就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领头雁,要有前瞻性的目光;先进的管理理念;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示范者、推动者。“在学校中,通过学校,为了学校”,构建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课题界定: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还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创新者。为教师创造了广阔的空间,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奇思妙想,创造出富有个性的课程。以公开课教学为载体,催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定期开展多种评优评先和教学比武活动,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的源动力。以校本科研为主要手段,引领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学习型。举行“同课异构、共同研讨”学科联动教研活动,进行课堂诊断,为课堂把脉。在评课议课过程中,原则是“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直面问题,畅所欲言,探求最佳解决策略,谋求教学创新。 理论依据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行动研究要求教师以研究者、参与者、当事人的身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取行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师发展理论:教育内容由教师去体现,有效的教育方法由教师去实施,现代的教育手段由教师去操作。如果教师的发展不到位,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难以实现的。“教师发展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条件。”(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理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实施“跨世纪园工程”等教师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和一批名教师。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研究目标:通过通过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方案,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装教师,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促进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最终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学校制定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三年规划》中,我们给教师在师德、业务、科研等方面确定了明确的培养目标。给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自主管理业务档案》,记载和收集。记载和收集“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在脚踏实地的教学实践中,在挑战、超越、追求中,实现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双赢发展。 研究内容:通过“四条渠道”,引领价值观,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即加强教育、强化监督、加大考核力度、骨干示范引领。开展教师队伍培训“四项行动”:开展“学习提升行动”真正实现“学习—消化—运用”培肥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开展“实践反思行动”,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用笔说话要求教师坚持写教育随笔,发表反思性文章,记录教育生活点滴。开展教育叙事、教学案例分析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升。“成功=反思+实践”在平常平凡的收获教学研究中,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集体研训行动”, 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促进教师共同提高。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落实教研常规活动。抓好听评课活动:开展示范课。公开课、 “同课异构”活动。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开展“课改行动”,构建创新思维课堂。 学校随时听推门课,发现问题,即时教研。推动了“学区联盟”的共同发展,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把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最终落脚点都应该在课堂上。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对当前教师专业水平等的调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因素的调查等) (二)文献法(大量搜集国内外的相关教育理论,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与本校实际相结合,用以指导本课题研究) (三)案例分析法(教师大量收集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并作相关的理性分析,) (四)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反思、总结其成功的经验。) (五)经验总结法(教师积累实践经验,并进行理性的思考,对实践材料归纳、提炼,总结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课题研究步骤及过程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 1.确定研究主课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开题工作安排。 3.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4.制定课题工作计划。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4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修诊断常态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问题即课题。 3.中期成果汇报,汇集教学反思及论文材料,开展后期工作。 4.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7年5月—2017年6月)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教师成长个案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
营造了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也正由工作型教师向学习型、科研型教师发展。一批朝气蓬勃、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他们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录制教师精品课10节,并做好教学案例分析,制作精品课件50件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1]
[2]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 开明出版社
[3]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
[4]赵昌木《论教师的成长》《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5]顾泠沅杨玉东《老师专业发展的校本行动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3
[6]钟启泉、崔允淳、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7]《校本研修100问》
[8]张丰《校本培训:改革教师业务学习方式的新机制》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