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2021武汉市九年级四月调考语文试题

(2021-07-13 18:13:26)
标签:

转载

分类: 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选择题   30)

一、(9,每小题3)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的一组是

    中国历来以诗国著称,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理想和诗情的民族。真正的好诗,能      人性的实,      民族的共同感情。中国古代诗词      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失去这种滋养,现代文化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离不开      着中华千年文化精魂的诗词。

A.展示   表达   绵延   承载       B.表达   展示   绵延   承载

C.表达   展示   承载   绵延       D.展示   表达   承载   绵延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移动终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基于移动平台的短视频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B.武汉有产业基地雄厚科教资源丰富、人民群众支持,有战疫、战汛、战贫的豪气。

C.作为“樱花第一城”,武汉的樱花之约年年火爆,但从未像今年这样热出新高度。

D.网络并非法外之地,空间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能越过道德与法规的界限去攻击他人。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为确保村里留守老人有人管、有人陪,干部们动员社会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建立常态化联系帮扶制度,实现关爱工作全覆盖。

B.武汉的绿,从中心慢慢浸染到四周,越来越深随着建成区绿地率、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市民充分享受了出门入园、推窗见绿的绿色福利。

C.研究历史,是在探寻我们从何处来;研究风俗是在定位我们何以如此,同样,我们研究一个城市的风俗史就是要明白城市从何处来、何以如此。

D.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二、(9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信言与美言

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这句话实在耐人寻味。

从古至今,我们一向非常重视“信言”,由此衍生出许多成语俗语,譬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譬如“一诺千金”。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也是反对“美言”,追求“信言”,与老子的观点一致。

可以说,无论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诚信的言论,一定是质朴的,直接的,简单的,不需要那么多包装,不需要那么多技巧,不需要那么多修饰。这倒和一句西方的谚语“真理总是赤裸裸的”相合。

但是,我国也是一个非常讲究“美言”的国度。孔子就说过:“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还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学诗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增加语言的诚信度,而是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特别是在外交场合,外交官在外交活动中常常会引用《诗经》中的成句,以增加自己语言的美感。

我们说话常常注重语言的修辞技巧,讲究“美言”。这自然使人变得文雅礼貌,能照顾到对方的情绪,很多责备意味的话,也因此削减了锋芒,不至于刺伤对方,这都是“美百的意义所在。所以,言辞尽量做到委婉、含蓄、柔和,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是“美言”的最大价值。

但是,事物往往还有另一方面,过分注重“美言”,也会造成不良后果,那就是善掩饰、好虚言、言不由衷。老子说“美言不信”,指的就是这个方面。过分强调“美言”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讲真话,只要把话讲漂亮就行了,只要大家听了舒服就行了。崇信美言传统,让人变得复杂、机巧、多疑。“逢人只说三分话,来可全抛一片心”,即使是这“三分话”,也尽量说得圆滑,模棱两可,漂亮,不要指涉实质内容。

所以,在过分注重“美言”的文化传统下,我们也要重新思考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训诫了。提升“信言”的地位,也显得刻不容缓。自然,我们应该继承“美言”的传统,说话尽量做到委婉含蓄,不伤人;但是,却不能只讲空话,漂亮话,谄媚的话,言不符实的话;而应该多讲讲真话,信实的话,质朴有内容的话,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话;特别是,敢于讲出自己不同于众人的话,自己独特的见解;哪怕是带有批评性质可能会引起大家不满的话,只要是深思熟虑过的,也应该大胆表达出来。

我相信,“信言”和“美言”,其实是可以统一起来的。但前提是,“美言”必须以“信言”为基础。言语,一旦剥离了诚信的内核,那么话无论说得多么漂亮,也不过是一个空壳,除了玩弄辞藻之外,就什么意义也没有了。

(文/叶春雷,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4.下列对“信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至今,“信言”备受重视,许多成语俗语都表明“信言”很重要。

B.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认为“信言”具有质朴、直接、简单的特点。

C.西方谚语“真理总是赤裸裸的”表明“信言”不需要过多的包装和修饰。

D.“信言”就是要讲真话,要表达真实的、有益于世道人心的独到见解。

5.下列对“美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强调了“美言”的重要性。

B.“美言”讲究表达技巧,既能使自己变得文雅礼貌,也能照顾到对方的情绪。

C.“美言”的最大价值在于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而不在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D.过分崇信“美言”,让人不愿讲真话,人与人之间会失去真诚。

6.下列对“信言”与“美言”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继承“美言”传统的同时,也应该弘扬“信言”的价值。

B.“美言”和“信言”统一的前提是“美言”以“信言”为基础。

C.“美言”重视表达的委婉含蓄,“信言”强调要大胆表达。

D.无论是“美言”还是“信言”,都不能剥离了诚信的内核。

 

三、(12,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五月十九日大雨

[明]刘基

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前两句中“驱、急、压、殷”四字描绘出夏天风疾云黑、雨骤雷鸣的磅礴气势。

B.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雨住风停、天开云散、草色青青、蛙声和鸣的美好面面。

C.诗人通过对“风声”“雷声”“蛙鸣声”的描绘来表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D.诗人借大自然的变化告诉我们:风雨过后,人生会迎来更美丽的风景。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张绣在南阳,诩结绣,绣遣人迎诩。诩遂往,绣执子孙礼。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更追之,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接绣        :暗中

B.更追之        :疾速

C.战必胜        :改变

D.必国内有      :变故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A.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B.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C.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D.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绣以晚辈的身份礼遇贾诩,贾诩也尽心尽力地为张绣出谋划策。

B.张绣知错就改,在第一次追击失败后主动抓住有利战机击败曹军。

C.曹军大败的原因在于曹军急于撤退,且最终断后的将领不敌张绣。

D.贾诩两次做出异于常人的决定,是基于他对战争形势的准确预判。

 

卷(非选择题   共90分)

四、(6)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2)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五、(26)

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

忽一日,祖师与众门人在三星洞前戏玩晚景。祖师道:“悟空,事成了未曾?”悟空道:“多蒙师父海恩,弟子功果完备,已能霞举飞升也。”祖师道:“你试飞举我看。”悟空弄本事,将身一耸,打了个连扯跟头,跳离地有五六丈,踏云霞去。勾有领饭之时,返复不上三里远近,落在面前,扠手道:“师父,这就是飞举腾云了。”祖师笑道:“这个算不得腾云,只算得爬云而已。自古道:‘神仙朝游北海幕苍梧。’似你这半日,去不上三里,即爬云也还算不得哩。”悟空道:“怎么为‘朝游北海暮苍梧?”祖师道:“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苍梧者,却是北海零陵之语话也。将四海之外一日都游遍,方算得腾云。”悟空道:“这个却难,却难!”祖师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悟空闻得此言,叩头礼拜,启道:“师父,为人须为彻,索性舍个大慈悲,将此腾云之法一发传与我罢,决不敢忘恩。”祖师道:“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悟空又礼拜恳求,祖师却又传个口诀道:“这朵云,捻着诀,念动真言,攒紧了拳,将身一抖,跳将起来,一筋斗就有十万八千里路哩。”大众听说,一个个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师徒们天昏各归洞府。这一夜,悟空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逐日家无束无拘,自在逍遥,此亦长生之美。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西游记》)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2)

 

13.请根据选段内容,分别用一个词概括菩提祖师、孙悟空各自的特点。(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种点什么

孩子:“将来我要挣好多好多的钱!”妈妈:“为什么呢?”孩子:“没有钱人会饿死啊!”妈妈:“不会吧?你可以自己种东西吃的啊!”孩子不解。

孩子:“妈妈,春天来了吗?” 妈妈:“还没呢。”孩子:“春天来了,电视会告诉我们是吗?”妈妈愣住。

听到这两则对话,我不敢笑,孩子无辜。对他来说,食物的制造者确实是钱,也只和钱发生关系;他的季节信息,确实来自天气预报,而非自己对大自然的感觉。他的双脚,恐怕从未踏上过田地,大自然的体温和变化,他怎么能察觉呢?恐怕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某样食物的消费者和它的生产源竟相距如此遥远,都市人对气候变化的感受也被隔离得如此彻底。这种冷漠,这种断裂和绝缘,这种老死不相往来,亘古未有。

“身体精神都染了病的人,快去做五六年农夫吧。”这是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的话,我深以为是。人一生必须吃点亲手种植的东西,必须尝试一点田野劳作。“劳动”,这个伟大的美德之词,我觉得唯农耕才配得上,现代语境下的种种“工作”与“上班”都不应争夺和染指这份荣誉。农耕是最朴素、最基础、最简易的活命方法,与天地共栖,与日月同辉。一个人,即使没书报没音乐没电脑,但只要有一捧种子和一柄锨,就能活下去。同时,农耕也最诚实、最无欺,在所有生计行当中,其付出与回报、汗水与果实,最有可能成正比——简言之,它的逻辑最正直,最体现命运的公正和积极。所以,人要永远向农业致敬,它应第一个被感恩戴德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陶渊明《归园田居》)古文人历来崇尚手脚和大脑之双重投入,在诗词的花蕊下,总闪烁着泥土的芬芳和劳绩“天随子”陆龟蒙,即是典型。这位晚唐诗书大家,更是个地道的耕夫和农学家。《新唐书•隐逸列传》称他“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由于地薄田涝,这位贫苦大地主,不仅亲自荷锄负箕,抗洪抢险,还常常断炊挨饿。当然,这是人家的自选活法,苦中作乐。龟蒙著作等身,最著名的竟是农事文章,即劳动心得,如讲犁具的《耒耜经》、论垂钓的《渔具十五首并序》《和添渔具五篇》、谈防出治鼠的《蠹化》《禽暴》《记稻鼠》、述栽茶的《茶书》《和茶具十咏》、呼吁保护渔业资源的《南泾渔父》等,正因为活得健康、朴实、生机蓬勃,他和好友皮日休被鲁迅赞为“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亲近农田,熟悉庄稼,这是人之本分,人之天职。当离这个本分越来越远时,我感到不安、惶恐,我觉得自己是个不健全的人。即使现代分工给了足够的辩解,但无论如何,消费与生产不该如此隔绝。一辈子守着消费终端,懒得向另一头走半步,我觉得这样的人生链条是残缺的、不健康的。它一定违反了某种伦理,别忘了,人曾是旷野的一部分,虽然肉体挣脱了出来,但灵魂不该背叛。我们至少要常回过头去。深情而感激地望它一眼——古老的农田,古老的庄稼,古老的人生。否则,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一定会染病的。

有一件事,发生在我身上。那晚,也记不清是搬进新宅的第几个晚上,在众家具和装修气味的包围中,我焦躁不安,不停踱步,不停跑到阳台上深呼吸,我知道内心发生了严重骚乱,可想不出如何平息。 后来,望着一只空花盆,我明白了:我在思念农田!我需要改变这个空间的生态,改变它的成分和气息,改变它的“场”!我需要扶植一名亲信,一个灵魂上的亲信,与我为伍,一起稀释、对抗这屋子里的化学和工业。

我突然极想干件事——亲手将一粒叫“种子”的东西理进泥土,凝视它发芽、吐叶、分蘖……我的意思不是修饰这个房间,它不应是观赏类花草,而是极实用和朴素的植物,有“庄稼”和“农业”的品质,比如茄子黄瓜西红柿。我只要一株就够了,一个亲信即能让我坚定、强大起来。这欲望从黄昏起泛滥,到深夜,愈演愈烈,不可收拾了。我等不及,我无法忍受这个没有播种没有萌芽没有改变的夜,我撑不到天亮。有盆,有残土,可哪儿去弄种子呢?真正的“农业”种子?我困兽般踱步。突然目光里闪出一样东西,一袋辣椒,超市买的。有了。有种子了。我开始行动,像做一件伟大的事。等一勺水浇下,泥土变湿了,花盆成了一位母亲,她怀孕了。夜,和刚才截然不同了。黑暗中,有一束微光,有一粒叫“大自然”的胚芽,它在闪烁,一微米的心脏,在跳动。

这座钢筋混凝土的空间里,突然来了个敌人,一抹小小的异己的能量;这个原本一切物件(包括我)都正被一秒秒损耗、老化——做着物理“减法”的场地上,突然有了一股反方向的力——“生长”和“加法”……我的呼吸,仿佛慢慢融入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气;我的心境,不再因生命的缺失而如此焦灼;我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耕作带来的力量!

这多么令人鼓舞!

(原文/王开岭,基于命题需要有则改。)

14.读文章第~段,说说导致“子不解”“妈妈愣住”的共同原因是什么。(4)

15.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人要远向农业致收,它应第一个被感恩戴德? 请简要概括。(6 )

16.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陆龟蒙是在诗词的花蕊下,总闪烁着泥土的芬芳和劳绩”的“典型”? (4)

17.综观全文说说作者借用自己“种点什么”的行动表达了哪些愿望。(6 )

 

六、(8)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材料1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少商家纷纷开启“线上模式”:开展同上“线连线”“屏对屏”的商品推介,直播带货成为新潮流,全员上线营销变得常见。

【材料2某直播间销售业绩惊人:推销食品,5分钟卖掉10万包,该食品公司股票因此直接涨停,市值涨了7个亿;售卖品牌白酒2000万人在线围观,500瓶秒光。

【材料3人民网新电商研究院盘点近期热点:“直播带货”作为新生业态发展迅猛,其存在的产品质量差、虚假宣传、鱼龙混杂等问题日益凸显,消费者投诉数量攀升。

基于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状,学校决定开展以“聚焦电商直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8.你们小组需要分析电商直播活力十足的原因,请你从不同角度列举三条。(3)

 

19.在班级讨论会上同学们围绕“电商直播带货是否会引导人盲目消费”展开了讨论,你持什么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100120)(5)

 

七、(50)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

国家贫弱国民愚钝之时,陈独秀主动创办了《新青年》杂志,启蒙思想,开启民智;民族衰微人民迷惘之时,李大钊主动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将革命的火种带到了中国;民主革命陷入困顿之时,毛泽东主动在井冈山创建了红色革命根据地,率领大家走上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革命年代如此,当今时代亦如此;革命斗争如此,日常生活亦如此。主动作为,就有可能突破困境、实现理想。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