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2017-03-24 11:53:38)
标签:
儒释道文化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
【原文】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译文】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就断然不会甘居下流;有识就会知道学问是无穷的,不敢学会一点就自满,像河伯观海﹑井蛙窥天之流,都是没有学识。有恒就一定不会有做不成的事。这三者缺一不可。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意思是说:文人读书,要有志气(或志向),第二要有知识(或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或毅力)。
【原文】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贤,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
【译文】作为母亲,不愁不慈爱,反倒是要担心她只懂得疼爱子女而不知道管教。古人说:“慈母败子”。只是疼爱而不晓得管教,会使孩子变得不贤,甚至犯不赦之重罪,遭受刑罚,身败名裂。
【原文】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译文】心情急躁﹑粗心大意的人,做什么事都不容易成功;性情温和心绪平静的人,各种福分都会自然到来。心情急躁的人没有耐心,常常急于求成,粗心大意的人,做事不细心,常常敷衍了事,这两种致命的弱点决定了他们做任何事情都只能失败。
【原文】子弟朴纯者不足忧唯聪慧者可忧耳。自古败亡之人,愚钝者十二三,才智者十之七八。
【译文】子弟中纯朴者不必担忧,反而是聪明的要小心。自古以来的失败者愚钝之人只占十分之二三,而聪明才智者占到十之七八。
大意是说,你生下一个孩子,如果他有点儿笨,比较淳朴,那你倒是可以放心,不用替他忧愁太多。反之,如果生下一个聪明伶俐孩子,那你还真的要多担一份心了。
为什么?
回望历史,发现历史上那些遭难的、失败的,十有八九都是聪明的孩子。
反而这些纯朴、厚道甚至木讷的孩子占了不到百分之二十。
什么道理呢?因为这些愚笨、厚道的孩子做什么事都小心谨慎,不敢乱做坏事,所以就比较听话,很少惹祸,一生平安。
那些好像很聪明的孩子,却容易心高气傲,举止轻狂,做事情没有恒心,常常三分钟热情,很少能够善终;而且因为自恃聪明,他们什么都敢做,所以容易招惹是非。
【原文】欲知子弟读书之成否,不必观其气质,亦不必观其才华,先要观其敬与不敬,则一生之事,概可见矣。
【译文】要想知道子弟读书有否,不必看他的气质,也不必看他的才华,只要先要看他是否抱有敬意,就大致可以预见其一生的前程。
【赏析】做人与其成日居高临下俯视一切,不如学会高山仰止。
见到学有成就的学者,事业有成的人物,以及其历史长河里过往之人,我以为应该怀着谦敬之心多多领悟他们,学习他们。
见贤思齐和见贤妒嫉是有无教养的根本区别,也是自己取得进步的关键点。
其实,看一个人有没有学问,就看他对待学问的态度,那种夸夸其谈﹑一开口就评头论足﹑贬低别人抬高自己的,大多是浅薄之人。
【原文】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
【译文】发现别人有缺点,要婉转地掩饰与规劝,如果当众揭发人家的缺点,就不仅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也证明自己的无知和欠缺;一旦发现某人愚蠢固执时,要耐心地诱导和启发,如果对人家生气或厌恶,就不仅无法改变别人的愚蠢与固执,也证明自己的愚蠢与固执。
【赏析】“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有的人光是说别人身上的缺点,从来也没发现其实自己身上也有,与其到处宣扬别人的不是,还不如先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足。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地方做起来的,
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的地方一步步积累形成的
---
对于学习技术..
难的技术,是从一个个容易的知识点积累起来的..
大的项目是由一个个小的块 构成的...
--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
日行一善,功满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