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经典力量——玛牧特依

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今天啊,我们仍然讲的是彝族人文荟萃的文化,《玛牧特依》。翻译成汉语啊,就是《教育经典》的意思,是凉山彝族历史文化的产物,可以看做是彝族的孔孟经典。
http://pic.rmb.bdstatic.com/35a5934de67570de83d09e760846b289.jpeg
其基本内容有:
http://pic.rmb.bdstatic.com/7aa26aec5331f4f5e6734740a0ad3b87.jpeg
一、玛牧以经典史诗的章节形式,按照彝族男人从小到大、从大到老的年龄线索,分年龄段深刻阐述了现实之中富有哲理性的人生规律,如“一轮十三岁,长肉未结实,椎骨未定型,人小心幼稚,马驹踩不稳,人小思玩乐,一日跑九处……二十五六岁,生龙活虎样,随人能跟上,自逃能脱身,我饱以为别人饱,我饿以为别人饿,若智又若愚……”。
二、揭示了世界上矛盾无所不在,世间万物皆可对立转化的道理。如“天地之二者,日月相对立,星月来联通,天地便相守;君与民之争,粮谷起纷争,用马来冲解,君民则相和;亲与戚两家,聘礼伤和气,牛羊来调和,亲戚则相悦……”。
三、阐述了世间万物皆有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规律的道理。
四、阐述了彝族奴隶社会里孜、摩、毕、呷、卓五种人的基本情况和相应职责。
五、玛牧提倡人人平等,如“主子靠奴仆,莫要欺奴仆,也莫重主子,主子是个人,奴仆也是人……”。
六、说明不义之财不要贪的道理。
七、人需要学习和终生学习的道理。
八、向世人提出不要骄傲自大、不要盛气凌人的道理。
九、向人间提倡文明礼貌,如“世间的人们,礼待朋友者,所往朋友多,礼待兹摩者,兹摩器重你,礼待家族者,家族敬重你,礼待亲家者,亲家乐联姻……”。
十、讲述尊老爱幼、勤劳为本、诚实守信、团结友爱的道理。
十一、反对偷盗和淫贱的行为。如“贪财莫行偷,偷者割肉罚,偷者无尊严;贪吃莫撬屋,撬屋显穷酸;贪色莫幼奸,奸幼无人格;馋肉莫偷鸡,偷鸡最低劣;偷钱换裤穿,穿着不光彩。子孙后代们,儿子莫起偷盗念,女子莫怀私奔心……”
十二、玛牧有少树敌、多交友之道。如“朋友多为好,敌人少为益,百友不为多,敌一莫谓少……”。
http://pic.rmb.bdstatic.com/a2bc47e5e8b1b4d32330bfdc53ec756e.jpeg
从这基本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玛牧特依》的博大精深以及说理的透彻、道理的丰富,放在现在,也具有很强的道德意义,这或许就是经典的力量!
《玛牧特依》也成功地于2014年入选了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非遗,从你我做起!
http://pic.rmb.bdstatic.com/d3a46fa1b03577d1eaa115dc182e95e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