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贝奥武夫》,你知道吗?

标签:
365 |
分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大家都知道英国一部非常著名的英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但是,在我们华夏大地上的土族,也有这样一部叙事长诗,它就是《祁家延西》。
http://pic.rmb.bdstatic.com/fb7079c25864362a0972d532b0be22cd.jpeg
在介绍《祁家延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土族。
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族总人口数为289565人。
《祁家延西》是土族民间文学中的长篇叙事诗,记载了土族历史上第十一代祁土司祁延西不顾年迈体衰,毅然率领子弟抗击入侵之敌,英勇献身的事迹,歌颂了土族的民族英雄,表现了土族人民深明大义,维护国家统一的大无畏精神。
故事具体是这样的:中原的洛阳城被一帮强盗盘踞着,他们兵强马壮,杀人放火,抢劫民财,奸淫妇女,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弄得洛阳城一带鸡犬不宁。
皇帝知道后,召大臣们商议,贴出榜文,昭示天下,谁能平定这帮强盗,官上加官,职上加职,子孙们世世受封,永享荣华富贵。有个柴总兵本事不大,但他升官发财心切,就揭了榜文,发兵去打洛阳。但三次进兵,都是大败而归。皇帝动怒,降下旨意,限他再次进剿,如还打不下来,就要对他重重处罚。柴总兵挖空心思也想不出破敌的计策,最后想起了土族老英雄祁延西。
祁延西虽须发全白,但有勇有谋,可以破敌。这时的祁家延西“七十龄来奔八十,骑不住马来踩不住镫”。但柴总兵出征受挫,不敢上告朝廷,抱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假借圣旨,连下三道军帖,逼祁延西出征。祁家延西不顾妻妾的一再劝阻,毅然出征。可是在征途中“出门遇了个秋甲子,连阴带下四十天”。柴总兵再次陷害祁家延西,故意拖延送粮人按期供给粮草,从而兵困荒滩多天。祁家延西克服重重困难,强渡黑水河,在成群的山羊角上挂上红灯笼趁夜出击,智取顽敌,大获全胜。但他在凯旋途中,遭柴总兵暗算,中箭身亡。
祁家孩子小小年纪就记住了自己的父仇,练武艺准备报仇。刚长到十三岁,就去打柴总兵,柴总兵的姑娘应战,打一次败一次,打一次就被柴总兵的姑娘捉住一次。但都放开了这位勇敢的少年。这是因为柴姑娘看上祁家孩子了,不忍心杀害他。后来约定再打三场,如果祁家孩子不能胜就得和柴姑娘成亲。结果三战皆败,让柴姑娘捉住了。祁家孩子答应成亲,但又提出条件说要见他父亲柴总兵一面,又说害怕她的父亲。怎么办?柴姑娘答应见她父亲一面,如果害怕,她可以将父亲绑在后花园里让他去见。祁家孩子到后花园见柴总兵被绑在那里,趁人不备杀了柴总兵。柴姑娘见祁家孩子杀了父亲,非常伤心,但觉得事已至此,人死不能复活,也是父亲该有此报应,再不追究,便加紧准备与祁家孩子成亲。可是,祁家孩子一口拒绝与仇人的闺女结为夫妻。他带上父亲的元帅印,上金銮殿,叩见皇上,禀明父亲遭柴总兵杀害的冤情,皇上即封祁家孩子为世袭祁总兵。
http://pic.rmb.bdstatic.com/1ff29104a1d3ae6dc8c6a8b6e9a1c572.jpeg
现如今,由于土族没有文字,《祁家延西》由代代心口相传。随着老艺人的过世,了解这部长篇叙事诗的人已越来越少,《祁家延西》这个土族历史宪章濒临失传,亟待抢救和保护。
为了保护这部优秀的叙事长诗,2014年11月11日祁家延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http://pic.rmb.bdstatic.com/d3a46fa1b03577d1eaa115dc182e95e0.jpeg
保护非遗,从你我做起。